《第11课蔬果变变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果变变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蔬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点,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2. 学会运用蔬果进行创意雕刻和组合,创作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蔬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掌握基本的雕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蔬果组合成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蔬果(如胡萝卜、苹果、橙子等)及雕刻工具。

2. 准备画板和颜料等美术用品。

3. 准备PPT课件,展示各种蔬果创意作品。

4. 准备音乐和视频素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一些蔬果(如土豆、胡萝卜、苹果等),提问:“你能把它们变成其他东西吗?”
学生讨论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如何将蔬果变成他们想象中的其他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

2. 示范讲解:
老师进行示范,将土豆切成各种形状(如动物的脸部、身体等),再涂上颜料,最后用彩纸、线绳等材料进行装饰,变成有趣的蔬果画。

学生观察老师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方法。

讲解要点:
(1)刀具的使用安全;
(2)颜料涂刷的方法;
(3)装饰材料的选取和使用。

3. 学生实践: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自己动手制作蔬果画。

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作品展示: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老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通过点评,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5. 总结回顾:
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要点,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进一步了解蔬果的特点和形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运用蔬果进行创意制作。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能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蔬果的形态和特点与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蔬果样本和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参考。

2. 准备各种刀具、雕刻工具和制作材料,确保课堂上的使用安全。

3. 准备一些基本的制作范例,以便学生参考和学习。

4. 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上一节课完成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创作要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蔬果、树叶等材料进行组合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观察与发现: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蔬果和树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材料展示与介绍:展示本次课程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蔬果、树叶、颜料、画笔等。

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准备。

4. 小组创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主题进行创作。

教师提供创作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蔬果画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要注意环保和资源利用,做到节约和环保。

通过探索身边的美好事物,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也可以发掘人类创造的精妙之处。

无论是观察一朵花的绽放,还是欣赏一幅画作的细腻,或是聆听一首优美的音乐,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启发。

审美能力是一种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

通过提高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身边的美好,并将其转化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创造力则是我们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当我们学会欣赏美好事物,提高审美能力时,我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

当我们观察一朵花时,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它为什么会绽放,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时,我们可以尝试去发现它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环保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让我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环保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探索身边的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做到节约和环保。

五、教学反思:
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与观察,本次课的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目标达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有创意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二、教法运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范作、欣赏图片,发现美、创造美。

在制作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大胆表现。

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四、教学过程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前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收集有关蔬果变美的图片资料,并进行整理。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范作和图片资料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大胆尝试不同表现方法,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本次活动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这次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旁观者;学生真正在“做”美术,从而主动的感受并表现“变”的美。

因此这次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转变。

六、问题与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表现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教学环节的衔接上还不够自然;由于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以及课前准备不充分等造成教学过程不够流畅。

其次
在课堂评价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学习。

我相信只要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虚心向同行们学习交流,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就能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怎样指导以及怎样有效开展美术课外小组活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