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地理(湘教版)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5讲 限时规范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地理(湘教版)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限时规范特训

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C。第4题,该旅游线路位于中纬度,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沿途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D。

答案:3.C 4.D

5.(2019·北京文综,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C

(2019·山东文综,9~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7.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6~7.解析:第6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山麓地带为暖温荒漠带,海拔1 000多米,最高海拔达6 000多米,故最可能为昆仑山。第7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甲地有山地森林草原带,乙、丙两地没有;丙地有高山草原带,甲、乙没有,这种组合差异的出现主要由水分差异所致。

答案:6.C7.B

(2019·海南地理,8~9)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右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8~9.解析:第8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9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

答案:8.C9.D

(2019·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1.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10~11.解析:第10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11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

答案:10.D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4分)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6分)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0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甲到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甲为热带雨林带,因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第(3)题,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等有关。然后按要求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因素:热量。(4分)

(2)热带雨林带。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6

分)

(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4分)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6分)

13.(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图乙是图甲中M山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请判断①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在M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丁),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2分)

解析:(1)①自然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而当地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从形成原因来看,该山峰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其山麓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形成了荒漠带。(2)图示流石滩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度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被冰川、冰雪融水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形成流石滩。(3)季节性积雪的雪线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的雪线升高,反之降低。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垂直差异大,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春夏来临,季节性积雪融化,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秋冬来临,高山草原被季节性积雪覆盖,水热条件较差,牧民在山麓地带放牧。

答案:(1)温带荒漠带。M山峰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其山麓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形成了荒漠带。(6分)

(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度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被冰川、冰雪融水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形成流石滩。(8分)

(3)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垂直差异大,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4分)春夏来临,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4分)秋冬来临,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下降,高山草原被季节性积雪覆盖(或水热条件不宜牧草生长),牧民在山麓地带放牧。(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