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
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
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
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
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
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
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
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
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三)产业主体不断壮大,但集约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与联合重组不断深入,涌现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同时,我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使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猛。
2006年,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约29万个,从业人员320万人,分别是国有文化企业的5倍和5.5倍。
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
如,2005年,中央电视台总收入为120亿元,而美国时代华纳公司2003年营业额就达416亿美元。
此外,我国文化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较低,对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也较低。
如,美国以花木兰题材拍摄的动画片净赚6亿美元,而我国拍摄的《宝莲灯》仅只收回成本。
(四)产业外向度有所提升,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加大产品服务出口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在扭转文化贸易方面初显成效。
2007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再创新高,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
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
境外演出收入大大提高,有的节目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演艺产品的价格水平。
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状况依然存在。
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口和出口比例约是10: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
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
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
由于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一些更名改制的集团仍然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
(二)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不完善。
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增加了地方立法的难度。
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许多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
国家制定出台的一些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三)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
我国的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诸多文化产品的传播,仍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市场拓展能力不强。
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影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扶持政策。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产业,有必要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
要在已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动漫业、出版业、影视业等重点产业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各地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完善本地规划。
二是完善法规政策。
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应对国外文化扩张及世贸规则,制定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氛围。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形成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发展环境。
要围绕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开展配套服务。
要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发展难点,开展针对性服务。
如,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实施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和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并建立文化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为推进动漫业发展,可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二)深化体制改革,培养市场主体。
合理划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减少和下放具体审批事项,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规划、完善服务上来。
在全国改革
试点地区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整合工作,组建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
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努力形成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
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政府要逐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有序开放文化市场,消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
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通过建立联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在全国大中城市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实行统一执法。
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特别要推进出版、发行、影视制作、非公益性报刊和文艺院团的改制步伐。
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
转制企业要加强管理,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园区。
首先,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将现代科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环节,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方式,推进核心层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推进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其次,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整合发展新兴媒体,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把民族文化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促进产业集聚。
以建设产业园区为切入点,推进产业集聚。
扶持建立一批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合理布局,明晰定位,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在园区内加强上下游企业的互补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放大集聚效应。
建立完善示范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评估与奖励机制,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要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方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选择实力强、前景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注资、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划转相关资产等方式给予支持,整合文化资源,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支持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文化产业要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文化企业要深入做好
市场调研,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运用现代科技和营销手段,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深、影响力大的原创文化品牌。
要做好文化品牌的经营管理,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在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加强对衍生产品的管理,维护品牌核心价值。
(五)搭建产业平台,加强人才培养。
要大力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深圳文博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会展,使文化会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
各地要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中心,作为政府联结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收集、发布文化产业信息,组织各类企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交易。
同时,完善文化产业网站功能。
要多渠道培养文化人才,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本地高等院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
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