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整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2014 10 478 450 42 20 135 0.975
(1)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 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 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
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自然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
植被
因素
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基本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
土壤
条件)
流失越强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 社会经济因素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素。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
地
大于
研
貌 究
海拔
25°坡
类 (m) 地比
区
型
例(%)
高 1 320
鸭原 ~ 25
池山 地 1 735
气
年降 石漠 人口密
候
治理时
雨量 化等 度(人
特
间(年)
(mm) 级 /km2)
征
温
凉
潜在
2006~
863
513
湿
中度
2010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 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 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 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 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 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 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 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防治措施 (1)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
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
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
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
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
润
农业 发展 模式
粮食 种植
红
高原 1 240~ 湿
轻—
2001~ 生态
枫
10 1 200
259
盆地 1 450
润
中度
2010 畜牧
湖
干
花 高原 440~
热
中—
1996~ 经济
41 1 100
147
江 峡谷 1 410
河
强度
2010 林
谷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D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解析 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 不是干旱区;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 的;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该地发展种植业,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 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 式。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自然 因素 (基本 条件)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 气候 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
序
生态环境问题类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号
型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半干旱地
大兴安岭西 森林破坏、土壤
A
区,降水
侧
侵蚀、草地退化
少
过垦、过 伐、过牧 严重
西北干旱半 B
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严重
过牧严重
气候干旱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
人口密集,
D 南方低山丘
亚热带湿润地区,
蚀严重
过垦严重
E 陵区
பைடு நூலகம்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练习4 2013年9月25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暨城市生态建设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等17个城市为“国 家森林城市”称号。据此回答(1)~(1)题。 (1)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 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D ) A.提供农林产品 B.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解析 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B、C为生态效益。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特别提醒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 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 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 化环境、吸烟除尘、削弱噪声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 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解析 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 化的问题。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措施防 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 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 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
降水丰富
土壤侵蚀、森林破
人民生活贫
横断山区、
亚热带地区,
F
坏严重、物种灭绝
穷,过垦、
云贵高原
地质条件复杂
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过伐严重
草地退化、土壤侵 地处高寒地区,
人类活动的
G 青藏高原 蚀,生态环境十分 受气候变化的
影响
脆弱
影响
(2)不同生态环境问题 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 石羊河流经甘 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 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读“石羊河 流域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读图分析题。首先:明确玛雅农业生产 的模式:典型的“刀耕火种”式“迁移农业”,而此种结论的获 得主要是依据图中所示生产过程。其次:结合教材对巴西热带雨 林迁移农业的论述,讨论玛雅文明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直接危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锐减。第三: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湿热 条件下,淋溶作用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这与温带半湿润、半 干旱、干旱地区是有区别的,故分析时必须结合区域气候特征。 第四: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时必须结合巴西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如人口分布、贫困、经 济形式、国家政策等等。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B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 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 )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B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树种要整齐划一 解析 因地制宜地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 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 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 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 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 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解析 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 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 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进行大规模生态 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会增加其他问题;该 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过度开垦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内陆河流和山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用不当 麓冲积扇地区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邻近城镇或者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建设中不
工矿开发区 化、沙化 注意环保
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过度樵 (主导因素)
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挖露天煤矿等
2.水土流 失的治理 措施
练习6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回答(1)~(2)题。
森林 耕地 年降 气温 河流 粮食平 粮食总 年份 覆盖 面积 水量 年较 含沙 均亩产 产量
率(%) (km2) (mm) 差(℃) 量(‰) (kg) (亿kg)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 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 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 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整合提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雨林的保护 (1)保护放在第一位
(2)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练习5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5)题。
(1)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 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_______年, 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外力 作用)非常严重。 (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 (5)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答案 (1)如图。
(2)20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 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 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 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 的机会。
(1)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 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 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
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自然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
植被
因素
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基本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
土壤
条件)
流失越强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 社会经济因素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素。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
地
大于
研
貌 究
海拔
25°坡
类 (m) 地比
区
型
例(%)
高 1 320
鸭原 ~ 25
池山 地 1 735
气
年降 石漠 人口密
候
治理时
雨量 化等 度(人
特
间(年)
(mm) 级 /km2)
征
温
凉
潜在
2006~
863
513
湿
中度
2010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 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 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 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 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 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 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 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防治措施 (1)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
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
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
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
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
润
农业 发展 模式
粮食 种植
红
高原 1 240~ 湿
轻—
2001~ 生态
枫
10 1 200
259
盆地 1 450
润
中度
2010 畜牧
湖
干
花 高原 440~
热
中—
1996~ 经济
41 1 100
147
江 峡谷 1 410
河
强度
2010 林
谷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D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解析 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 不是干旱区;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 的;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该地发展种植业,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 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 式。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自然 因素 (基本 条件)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 气候 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
序
生态环境问题类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号
型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半干旱地
大兴安岭西 森林破坏、土壤
A
区,降水
侧
侵蚀、草地退化
少
过垦、过 伐、过牧 严重
西北干旱半 B
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严重
过牧严重
气候干旱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
人口密集,
D 南方低山丘
亚热带湿润地区,
蚀严重
过垦严重
E 陵区
பைடு நூலகம்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练习4 2013年9月25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暨城市生态建设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等17个城市为“国 家森林城市”称号。据此回答(1)~(1)题。 (1)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 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D ) A.提供农林产品 B.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解析 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B、C为生态效益。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特别提醒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 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 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 化环境、吸烟除尘、削弱噪声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 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解析 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 化的问题。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措施防 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 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 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
降水丰富
土壤侵蚀、森林破
人民生活贫
横断山区、
亚热带地区,
F
坏严重、物种灭绝
穷,过垦、
云贵高原
地质条件复杂
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过伐严重
草地退化、土壤侵 地处高寒地区,
人类活动的
G 青藏高原 蚀,生态环境十分 受气候变化的
影响
脆弱
影响
(2)不同生态环境问题 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 石羊河流经甘 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 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读“石羊河 流域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读图分析题。首先:明确玛雅农业生产 的模式:典型的“刀耕火种”式“迁移农业”,而此种结论的获 得主要是依据图中所示生产过程。其次:结合教材对巴西热带雨 林迁移农业的论述,讨论玛雅文明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直接危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锐减。第三: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湿热 条件下,淋溶作用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这与温带半湿润、半 干旱、干旱地区是有区别的,故分析时必须结合区域气候特征。 第四: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时必须结合巴西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如人口分布、贫困、经 济形式、国家政策等等。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B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 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 )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B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树种要整齐划一 解析 因地制宜地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 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 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 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 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 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解析 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 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 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进行大规模生态 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会增加其他问题;该 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过度开垦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内陆河流和山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用不当 麓冲积扇地区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邻近城镇或者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建设中不
工矿开发区 化、沙化 注意环保
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过度樵 (主导因素)
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挖露天煤矿等
2.水土流 失的治理 措施
练习6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回答(1)~(2)题。
森林 耕地 年降 气温 河流 粮食平 粮食总 年份 覆盖 面积 水量 年较 含沙 均亩产 产量
率(%) (km2) (mm) 差(℃) 量(‰) (kg) (亿kg)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 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 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 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整合提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雨林的保护 (1)保护放在第一位
(2)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练习5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5)题。
(1)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 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_______年, 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外力 作用)非常严重。 (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 (5)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答案 (1)如图。
(2)20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 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 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 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 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