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上册
第3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斑蝥(máo)确凿(záo)桑椹(shèn)谥号(yì)
B.感慨(kǎi)收敛(liǎn)逾矩(jǔ)拗(ǎo)口
C.惭愧(kuì)曲肱(gōng)私塾(shū)笃(dǔ)信
D.教诲(huì)反省(xǐng)倜傥(tǎng)秕(bǐ)谷
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悔恨神秘人声顶沸混水摸鱼B.严励蜈蚣川流不息甘败下风C.博学鸣蝉小心意意不求胜解D.蟋蟀脑髓兴高彩烈油然而生3.(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A.在老师的引导下,她逐渐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D.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5.(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本题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③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⑤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A.⑤①③④②B.⑤①④②③C.④③②⑤①D.④③⑤②①7.(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B.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D.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
8.(本题2分)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段经历记录在《范爱农》。
B.《风筝》是《朝花夕拾》中重要的一篇,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C.鲁迅在《无常》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讽刺当时社
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D.《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
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9.(本题6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语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①(趴伏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语段二: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②(喜悦高兴愉快),qĭ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
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 )云xiāo()
花团锦簇( )qĭ()盼
(2)结合语境,为语段①②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
A.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B.从草间直窜向云霄
C.就有无限趣味D.独自躺在床上
(4)语段二中的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的心情。
10.(本题6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园,里面确凿( )长了不少野草。
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碧绿的菜哇,紫红的桑shèn( ),yōng( )肿的何首乌根,攒( )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 ),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shuài( )……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请在语段中的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
(4)请解释语段中“相宜”一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1.(3分)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断4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B.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C.可以为师矣(可以:能够)D.博学而笃志(志:志向)
13.(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3分)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学”和“习”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就是要多学习。
B.孔子认为巩固知识很重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C.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认为能够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15.(3分)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⑵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ǎi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人。
⑶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⑷“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
忙问。
⑸“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⑹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⑺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⑻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⑼“人都到那里去了?!”
⑽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⑾“读书!”
⑿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
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
朗读着:
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⒁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⒂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6.(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hé ǎi()
17.(3分)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18.(3分)结合加点字词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9.(3分)第⑵段中形容先生“博学”和第⑸段先生回答“不知道”是否矛盾?为什么?20.(3分)以下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⑸段的“似乎”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把儿童提问后对先生表情的观察、心理的揣测表现得极为准确。
B.第⑿段引用朗读的原文,意在强调所读内容的陈腐、枯燥,以及脱离生活实际。
C.第⒂段“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是对往事的深情追忆,语气中透露出对三味书屋那段生活的怀念。
D.第⒂段曲线句反应出“我”对艺术的兴趣,也反应出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宽广的。
(本题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④“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⑤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⑧“人都到那里去了?”
⑨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⑩“读书!”
⑪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⑫“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⑭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21.(3分)请问以上片段中,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生活的哪几件事?
22.(3分)鲁迅先生一直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有人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非常的痛恨,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极大的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对此你有何看法,并结合选文叙述依据。
23.(3分)文中师生读书一段写得对比鲜明,非常有趣。
老师一个人在大声朗读,而同
学们却在偷偷玩耍。
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的描写我画画的事情?这对表现先生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4.(3分)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五、作文(共50分)
25.(本题50分)作文。
题目:家有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A 7.D 8.B
9. qí 霄 cù 企伏喜悦 C 反问喜悦、幸福
10.(1)záo 椹臃 cuán tuì 蟀(2)哇— 畦;倢— 捷(3)人迹罕至(4)合适,符合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C
13.①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4.A
15.“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讲求“忠”和“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16.和蔼
17.肖像表现了老先生的博学、质朴,体现了我对他的恭敬、敬佩。
18.两个“但”表示先生极少处罚我们,“总不过”表示最多,体现了先生严而不厉、思想开明。
19.不矛盾。
“博学”指的是先生的知识面广;而先生说“不知道”是因为我问的问题与书本上的知识无关,含蓄地批评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成长的制约。
20.D
21.提问怪哉;读书写字;后园玩耍;师生读书;游戏画画。
(写出其中四点)22.不同意。
鲁迅先生痛恨的是封建教育制度,不是文中的先生,文中的先生在当时封建教育制度下,还是比较开明的,“两个不常用”、“溜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先生“和蔼”且“极方正,质朴,博学”、“ 我对他很恭敬”。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
23.同学们在课上偷偷画画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很反感;同时从侧面突出老师对知识的热爱以及他知识的渊博。
24.这些加点的词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准确生动描写出先生读书时候的专注认真与全身心投入的沉醉状态,让人忍俊不禁。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