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五 专题3第一单元脂肪烃 作业 含解析 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A.CH2==CH2+Br2(CCl4)
B.CH2CH—CH2—CH3+HCl 催化剂

C.CH3—CHCH2+H2O
D.nCH2CH—CH3催化剂

解析:题中涉及的四种烯烃,除CH2==CH2以外其他三种的分子结构都是“不对称”结构。

在Br2、HCl、H2O中,除Br2以外,其他两种的分子结构也都是“不对称”结构。

在加成反应中,不对称结构分子与不对称结构分子相加成时,产物往往不只一种,所以A正确,B、C不正确。

D中发生的反应是加聚反应,产物为高分子化合物,而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答案:A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甲烷的燃烧反应
B.由甲烷制氯仿
C.由甲烷制四氯化碳
D.由甲烷制炭黑
解析: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B、C均为CH4发生取代反应,而A为氧化还原反应,D为分解反应。

答案:BC
3.1 mol有机物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后的产物是2,2,3三甲基戊烷,则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3-三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因为是1 mol有机物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该烷烃,所以原有机物为烯烃。

在加成产物的结构简式中,凡是C—C键上的C原子结合H原子的,原来可能为C==C键。

答案: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烷烃的是()
A.(CH 3)2CHCH 2CH 2CH 3
B.(CH 3CH 2)2CHCH 3
C.(CH 3)2CHCH (CH 3)2
D.(CH 3)3CCH 2CH 3
解析:确定烃的一卤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键是找出烃中有多少种“等效氢氢原子”或多少种“不等效氢原子”,烃分子中有多少种不等效氢原子,就有多少种一卤代物。

将本题各选项按四价展开碳链,然后按上述三条原则判断: A. B. C. D.
A 项:a 上六个氢原子等效,c 上两个氢原子等效,d 上两个氢原子等效,e 上三个氢原子等效,故有a 、b 、c 、d 、e 五种氢原子,即可生成5种一卤代物。

同理,
B 项,共有a 、b 、c 、d 四种氢原子;
C 项共有a 、b 两种氢原子;
D 项共有a 、b 、c 三种氢原子。

答案:D
5.某温度和压强下,将4 g 由3种炔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C ≡C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H 2反应,充分加成后,生成4.4 g 3种对应的烷烃,则所得的烷烃中一定有( )
A.异丁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解析:炔烃转化为烷烃时,炔烃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依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H 2的物质的量n (H 2)=1244.4-∙-mol
g g g =0.2 mol,n (炔)=0.1 mol ,则炔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1
.04=40。

由平均值原理可知,3种炔烃中必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的炔烃,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的炔烃只有乙炔,由此可推断加成所得烷烃中必含有乙烷。

答案:B
6.石油减压分馏的目的是( )
A.使高沸点的重油进一步分离
B.得到更多的重油
C.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轻质油
D.得到高质量的汽油
解析:石油分馏有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两种,减压分馏的目的是使高沸点的重油进一步分离。

答案:A
7.丁烷催化裂化时,碳键按两种方法断裂,均生成一种烷烃和一种烯烃。

若丁烷的裂化率为90%,又知裂化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化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裂化产物的体积分数是( )
A.19%
B.31%
C.38%
D.0%
解析:依题意,已知裂化生成的两种烯烃是等质量的,利用这个关系,就可算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裂化产物的体积分数。

设裂化产生的C 2H 4的质量为28 g 时,则C 3H 6的质量也为28 g 。

C 4H 10C 2H 4+C 2H 6
1 28/28 1
C 4H 10CH 4+C 3H 6
28/42 28/42 28/42
V 总=9
.042/281+ 所以,%)901(%
90422812422824228
-⨯++⨯+×100%≈19% 答案:A
8.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氯气发生过( )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聚合反应
D.催化裂化反应 解析:石油分馏所得产物仍然为饱和烃,所以在用氯气漂白的过程中会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B
9.常用的塑料包扎绳的化学成分是聚丙烯,试写出合成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腈纶(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腈(丙烯腈CH 2==CH —CN ),试写出合成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聚丙烯为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得到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反应方程式为nCH 3—CH==CH 2−−→−
引发剂。

聚丙烯腈是由丙烯腈经过加聚反应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
10.标准状况下1.68 L 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

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 g ;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 g 。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一组)。

解析:(1)气体燃烧生成CO 2的质量:11000.15-∙mol
g g ×44 g·mol -1=6.6 g 气体燃烧生成水的质量:9.3 g-6.6 g=2.7 g
(2)标况下1.68 L 气体的物质的量:110068.1-∙mol
g L =0.075 mol 每摩尔气体中:含C :1
1000.15-∙mol g g ÷0.075=2.0 mol 含H :1187.2-∙mol
g g ×2÷0.075=4.0 mol 故气体分子式为C 2H 4。

答案:(1)2.7 g (2)C 2H 4 (3)C 4H 6、H 2(或C 3H 6、CH 2O;C 3H 8、CO ;C 4H 4、N 2H 4中的某一组)
11.把绿色的柠檬放在煤油炉加温的帐篷里,可使其快速成熟(这在吲哚乙酸促进生长作用被搞清之前10年发现),人们认为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是催熟的条件,可当把煤油炉换成暖气设备,却没有收到预计的催熟效果,从而人们断定催熟因素是未完全燃烧的煤油气体中的一种成分。

(1)试判断这种成分为______________(有机物),是植物激素中最简单的一种。

(2)这种有机物的聚合物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物,其合成方程式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以生物果实成熟为情景,考查生物催熟剂的成分和这种催熟剂化学性质的题。

所以解题关键是根据生物知识判断出这种物质是乙烯,第二问即可顺利解决。

答案:(1)乙烯
思路小结:首先依据柠檬快速成熟是在有煤油炉的帐篷中,而暖气设备则不行,判断是煤油在未完全燃烧中产生了某气体,煤油属烃类混合物,再结合生物中乙烯有催熟作用即可得解。

12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之一。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乙烯对水果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很简单地考查了乙烯的性质及基本用途。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溴褪色,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乙烯对水果具有催熟作用。

答案: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H 2==CH 2+Br 2
聚乙烯 催熟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含铅汽油、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均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棉花、木材及草类的纤维都是天然纤维
C.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等问题。

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引起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会污染环境,含铅汽油中主要是抗爆振剂四乙基铅,它是一种带水果味,具有毒性的油状液体,排放到空气中使人呼吸之后容易发生铅中毒。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非再生能源。

答案:D
14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3C—C≡C—C≡C—C≡C—C≡N。

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解析:由题所给信息得,它只是一个分子中含有C≡C的直链型小分子,不是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故A错;因分子中含有C≡C,故可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C错误;显然该分子结构非加聚产物,故D错。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