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考试卷(3)(解析版)(四年级)期末考试.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考试卷(3)(解析版)(四年级)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计算[145﹣(85+21)]×12时,第二步算 ,最后结果是 .
【答案】减法,468.
【解析】
试题分析:[145﹣(85+21)]×1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
解:[145﹣(85+21)]×12
=[145﹣106]×12
=39×12
=468
第二步算 减法,最后结果是 468.
故答案为:减法,468.
【点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题文】0.91的计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计数单位是1.
【答案】0.01,9.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因为1﹣0.91=0.09,所以再添上9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结果等于1;据此解答.
解:0.91的计数单位是 0.01,再添上 9个这样计数单位是1;
故答案为:0.01,9.
【点评】此题考查小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题文】302cm= m
8kg75g=
kg
2.06吨= 吨 千克
499730= 万≈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3.02;8.075;2,60;49.973,50.0万.
【解析】
试题分析:把302厘米化成米数,用302除以进率100;
把75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0.075千克再与8千克相加即可求解;
把2.06吨化成几吨几千克,整数部分2即是2吨,0.06吨化成千克数,用0.06乘进率1000,即可得解;把49973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同时在后面写上“万”字,然后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即可.
解:302cm=3.02m
8kg75g=8.075kg
2.06吨=2吨60千克
499730=49.973万≈50.0万(保留一位小数)
故答案为:3.02;8.075;2,60;49.973,50.0万.
【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同时考查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以及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题文】两个数的积是120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没变,而积变成了60,那么另一个因数缩小了倍.
【答案】20.
【解析】
试题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
解:两个因数的积是12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积变成了60,积就缩小1200÷60=20倍,那么另一个因数也应缩小20倍;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题文】小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其中前3科的平均成绩是88分,小明科学得分.
【答案】92.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四科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求出四科测验的总分数,再由“前3科的平均成绩是88分”可求得前3科的总分,然后求二者之差,解答即可.
解:89×4﹣88×3
=356﹣264
=92(分)
答:小明科学得92分.
故答案为:92.
【点评】此题主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得4科的总分,以及3科的总分,进而解决问题.
【题文】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如果所得的数比原数扩大1000倍,说明原来小数部分有位.
【答案】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扩大1000倍,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了3位,所以原来小数的小数部分有3位数;据此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扩大1000倍,说明原小数的小数部分有3位数;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题文】四年级42人做课间操,排成了6列7行,刘玉在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
(,)李兵站在刘玉正前方,那他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答案】2、4;2、3.
【解析】
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四年级42人做课间操,排成了6列7行,刘玉在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 2,4)李兵站在刘玉正前方,那他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3).
故答案为:2、4;2、3.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题文】25× =325
÷45=22 (5)
928÷ =58.
【答案】13;995;16.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因数=积÷因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因为325÷25=13
所以25×13=325;
因为45×22+5=990+5=995
所以995÷45=22…5;
因为928÷58=16
所以928÷16=58
故答案为:13;995;16.
【点评】考查了整数乘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因数=积÷因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的知识点.
【题文】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cm,12cm,要围成这样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铁丝 cm.
【答案】26.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等腰三角形另一边的长,再根据周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另一边为7cm时,7+7>12,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三角形的周长=7+7+12=26(厘米);
当等腰三角形的另一边为12cm时,12+12>7,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三角形的周长=7+12+12=31(厘米);
所以要围成这样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铁丝26厘米.
故答案为:2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题文】在0.88、0.808 8.08、0.088中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答案】8.08>0.88>0.808>0.088.
【解析】
试题分析:小数的比较方法: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为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解:在0.88、0.808 8.08、0.088中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8.08>0.88>0.808>0.088;
故答案为:8.08>0.88>0.808>0.088.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小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
【题文】把364﹣346=18 486÷18=27 36×27=972列成综合算式是.
【答案】36×[486÷(364﹣346)].
【解析】
试题分析:先用364减去346求出差,再用486除以求出的差,得到商,最后再用36乘上求出的商即可.解:把364﹣346=18 486÷18=27 36×27=972列成综合算式是36×[486÷(364﹣346)].
故答案为:36×[486÷(364﹣346)].
【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些数是运算出的结果,这些数不要在算式中出现.
【题文】小明教室里座位数对(5,7),表示他坐在第5排第7列..(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小明教室里座位数对(5,7),表示他坐在第5列第7排,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题文】算式240÷40=6里,我们说480能整除8..(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整除: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0的整数,得到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第二个整数能整除第一个整数;据此解答.
解:240÷40=6,属于整除算式,可以说240能被40整除,或40能整除240;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整除的意义:必须是整数除以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题文】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这个60度的角是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是60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所以第三个角也是180﹣60﹣60=60度,即三个角相等,即为等边三角形;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另外两个底角是(180﹣60)÷2=60度,即三个角相等,也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解:如果这个60度的角是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是60度,
所以第三个角也是180﹣60﹣60=60度,
即三个角相等,即为等边三角形;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另外两个底角是(180﹣60)÷2=60度,
即三个角相等,也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等边等角.
【题文】在0.8末尾添上一个0,它的计数单位就扩大10倍.(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前后大小不变,但是计数单位改变了,0.8的计数单位是0.1(十分之一),0.80的计数单位是0.01(百分之一).
解:0.8的计数单位是0.1(十分之一),0.80的计数单位是0.01(百分之一).从0.1到0.01缩小了10倍;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要知道添加“0”前后小数计数单位的变化.【题文】25×4÷25×4=1.(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25×4÷25×4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求出运算结果与1比较.
解:2×4÷25×4,
=100÷25×4,
=4×4,
=16;
16≠1;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的错因是先算了除号左右的乘法,又算了除法,没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这是常出现的错误.
【题文】25×38×4=38×(25×4),这里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25×38×4=38×(25×4)中25和38的位置交换了,所以利用了乘法交换律,而又把25和4结合在一起,所以又利用了结合律.
解:25×38×4
=38×(4×25)
=38×100
=3800
故选:C.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题文】大于4.3又小于4.5的小数有()个.
A.1 B.9 C.无数个
【答案】C
【解析】
试l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
解:A、因为6+4<11,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B、因为5+6>7,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C、因为3+7=10,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题文】下列式子中,属于整除的式子有()
46÷1 0÷23 80÷30 50÷50 5÷10.
A.5个 B.4个 C.3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整除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0的整数,得到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第二个整数能整除第一个整数;根据整除的意义,逐项分析后再进行选择.解:46÷1=46、0÷23=0、50÷50=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所以它们都属于整除算式;
80÷30=2…20,有余数,所以不属于整除算式;
5÷10=0.5,商不是整数,所以不属于整除算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整除的意义:必须是整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题文】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条高.
A.3条 B.1条 C.无数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它的两条高,过直角顶点向斜边也可做一条高,共三条高.
解: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3条高.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题文】直接写出得数
10﹣2.3= 1.08×10= 20×1.3×5= 7÷100= 2.44+0.6=
32.2+0.78= 1.83+1.2= 125×24= 0×68÷10= 15﹣1.23﹣0.77=
【答案】7.7;10.8;130;0.07;3.04;32.98;3.03;3000;0;1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注意20×1.3×5变形为20×5×1.3计算,125×24变形为125×8×3计算,15﹣1.23﹣0.77根据减法的性质计算.
解:
10﹣2.3=7.7 1.08×10=10.8 20×1.3×5=130 7÷
100=0.07 2.44+0.6=3.04
32.2+0.78=32.98 1.83+1.2=3.03 125×24=3000 0×68÷10=0 15﹣1.23﹣0.77=13
【点评】考查了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题文】用简便方法计算
12.6+3.37+3.4+6.63 16l④75×201,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⑤99×124+124,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⑥30.6﹣8.55+9.4﹣1.45,运用加、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
解:①12.6+3.37+3.4+6.63
=(12.6+3.4)+(3.37+6.63)
=16+10
=26;
②16×125×25
=(8×125)×(2×25)
=1000×50
=50000;
③96×25
=(100﹣4)×25
=100×25﹣4×25
=2500﹣100
=2400;
④75×201
=75×200+75×1
=1500+75
=1575;
⑤99×124+124
=(99+1)×124
=100×124
=12400;
⑥30.6﹣8.55+9.4﹣1.45
=30.6+9.4﹣(8.55+1.45)
=40﹣10
=3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题文】快乐计算
32﹣13.2+16.8
741÷3×(401﹣388)
(735﹣135÷3)÷23.
【答案】35.6;3211;30
【解析】
试题分析:(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解:(1)32﹣13.2+16.8
=18.8+16.8
=35.6
(2)741÷3×(401﹣388)
=741÷3×13
=247×13
=3211
(3)(735﹣135÷3)÷23
=(735﹣45)÷23
=690÷23
=30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题文】列式计算:75加上25与4的积,再除以5,商是多少?
【答案】35.
【解析】
试题分析:先用25乘上4求出积,再用75加上求出的积,得到和,作为被除数,除数是4,由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75+25×4)÷5
=(75+100)÷5
=175÷5
=35
答:商是35.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或方程计算.
【题文】如图,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6cm,腰是8cm,下底是上底的2倍,上底和下底各是多少?
【答案】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20厘米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梯形周长的意义,完成梯形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就是这个梯形的周长,已知这个等腰梯形
的腰是8厘米,周长是46厘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首先用周长减去两条腰的长度,求出上、下底之和,用上下底之和除以(1+2)即可求出上底,进而求出下底.据此解答.
解:(46﹣8×2)÷(1+2)
=30÷3
=10(厘米),
10×2=20(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20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梯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题文】下面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cm、3cm .(三个顶点务必在图中交叉点上)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所以一个边画4格,一个边3格.画出后连成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图形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作图.
【题文】星星小学三至六年级各班跳绳比赛成绩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内容完成下面统计表.
星星小学三﹣六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一班
二班
(2)平均每班得多少分?
【答案】(1)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一班
75
68
80
60
二班
70
73
85
65
(2)7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所提供的数据即可填写复式统计表.
(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分别求出各年级年级总分数之和除以班数就是每个班的平均分.解:(1)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如下:
星星小学三﹣六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
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75
68
80
60
二班
70
73
85
65
(2)(75+70+68+73+80+85+60+65)÷8
=576÷8
=72(分)
答:每班平均72分.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和有进行关计算.
【题文】养鸡场原来一共养了8万只鸡.第一次卖了1.28万只,第二次卖了2.6万只.养鸡场现在还养有多少万只鸡?
【答案】4.12万只鸡
【解析】
试题分析:用养鸡的总只数,减去第一次卖出的只数,再减去第二次卖出的只数,就是还剩下的只数,据此解答.
解:8﹣1.28﹣2.6
=6.72﹣2.6
=4.12(万只)
答:养鸡场现在还养有4.12万只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列式了可为8﹣(1.28+2.6).【题文】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相距840千米的两站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每小时60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用两地间和路程除以两车的相遇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减去客车的速度,就是货车的速度.据此解答.
解:840÷6﹣80,
=140﹣80,
=60(千米/小时).
答: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本题列式也可是(840﹣80×6)÷6.
【题文】甲乙两人要完成243朵绢花的制作任务.甲每小时能制作15朵绢花,乙每小时能制作18朵绢花
(1)甲乙两人共同工作了3时,一共制作了多少朵绢花?
(2)剩下的任务由乙单独完成,乙还要工作多少时?
【答案】99朵;8时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甲每小时能制作15朵绢花,乙每小时能制作18朵绢花,求出甲乙每小时制作多少绢花;然后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甲乙两人共同工作3时,一共制作了多少朵绢花即可.
(2)首先求出剩下多少朵绢花,然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求出乙还要工作多少时即可.解:(1)(15+18)×3
=33×3
=99(朵)
答:一共制作了99朵绢花.
(2)(243﹣99)÷18
=144÷18
=8(小时)
答:乙还要工作8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题文】食堂买10张桌子和60把椅子,要2700元.6把椅子的钱正好是2张桌子的钱,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答案】桌子的单价90元,椅子的单价30元.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买10张桌子和60把椅子,要2700元”,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式为:10张桌子的价钱+60把椅子的价钱=2700,设1把椅子的钱是x元,1张桌子的价钱是3x元,据此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即可.
解:设1把椅子的钱是x元,1张桌子的价钱是3x元,
60x+10×3x=2700
60x+30x=2700
(60+30)x=2700
90x=2700
90x÷90=2700÷90
x=30
1张桌子的价钱:30×3=90(元).
答:桌子的单价90元,椅子的单价30元.
【点评】此题属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这类题用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关键是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进而列并解方程即可.
【题文】某学校有5位老师带领88名学生参观科技馆,现有1200元钱,够不够?(信息: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每张12元.)
【答案】够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成人买票用的钱数和学生买票用的钱数,再相加,求出一共需要的钱数,再同1200进行比较即可.
解:24×5+12×88
=120+1056
=1176(元)
1176元<1200元
答:够.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成人买票用的钱数和学生买票用的钱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