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两分钟看懂中国货币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帝国:两分钟看懂中国货币史
小时候看古装剧,看到一个人“啪”的一声,拍下一块碎银子,豪气干云地吼上一句:“切二斤牛肉,来两坛好酒!”一般这个人肯定是个好汉。

很多年后才知道,吃牛肉这件事并不是每个古代人都能享受到的。

因为牛是农耕的重要劳动力,我国历史上不少朝代禁止杀牛吃。

最可怕的时候杀牛是死罪,最轻的也要判你坐个一年牢,或者挨上一顿板子。

除了牛肉,那买牛肉的碎银子,也不是什么朝代的人都拿得出手的——据《中国货币史》,“一直到元末,白银还算不
成十足的货币”。

也就是说,明朝之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才比较多用银子了,之前千把年来民间常用的是铜钱。

直到现在,我国南方某些方言中还管钱叫“铜锭”。

关于白银如何一路打败铜钱铁钱打败黄金乃至打败纸币,最终成功上位,独占明清两朝货币鳌头近500年,其中的弯弯绕足可以拍一部宫斗戏。

青年经济学者徐瑾老师写了一本书,用普通人能读懂的语言讲述了整个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书名就叫《白银帝国》。

▲2分钟知识动画带你读懂《白银帝国》是不是看完还不过瘾?我们还准备了《白银帝国》的浓缩精华版,接着往下看吧!纸币为什么输,白银为什么赢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明朝以前,银子一直都不是主要流通
的货币,经常用来做工艺品。

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是铜钱、铁钱这样的贱金属铸币。

大宗交易则用黄金。

而到了北宋时期,我国开始了领先世界的纸币尝试。

那么,白银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呢?
正如草根出身的英雄往往在各方势力混战的年代杀出重围,白银也是在货币系统最纷繁复杂的宋朝,寻得了一个翻身的契机。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

比起我们通常印象中唐代的繁盛一时,北宋才是中国经济全面超过西方的历史顶点。

相比唐代,宋代的人口发生了爆炸式增长,商业空前蓬勃,只用一种货币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宋朝的货币系统最为热闹:
金属货币有铜钱、铁钱和贵金属的金与银;纸币至少有全国通用的交子、钱引、关子、会子,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纸币在各地小范围流通。

《清明上河图》中呈现出北宋时期汴梁商业繁荣的景象
各类金属货币和各种纸币交叉并存,而白银竟然从中胜出,不得不说实在是对手缺点太明显的结果。

拿铜钱来说,宋朝的铜钱其实很受欢迎,是周围几个国家公认的“硬通货”。

可是受欢迎也有坏处,大家都想抢着要,甚至为了得到铜钱不惜贱卖商品。

这样一来,政府铸币的压力就太大了,造多少都堵不上铜钱外流造成的窟窿,屡屡闹
出钱荒。

这就是贱金属的麻烦之处:它面值太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多币种的兑换交易中,也不适合作为基准货币或者本位货币来使用。

北宋仁宗嘉祐年间铸行的铜钱,现存世量仍然很大,普通版价格仅在2元左右
而适合做本位货币的黄金,则有另外一方面的问题——产量太少、价值太高,只能用来买房,不能用来买菜,很难成为民间大量流通的货币。

相比金属货币,纸币虽然容易生产,钱荒的时候可以印出来救急,但是纸币的缺点也在此——它实在是太容易生产了啊!在没有合适的体制来监管的情况下,皇帝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老百姓眼瞅着白菜涨成了猪肉的价,通胀一旦疯狂起来,王朝崩溃也就不远了。

北宋的“交子”
纸币试验历经宋、元及明朝初期三代,都没能逃开滥发超发的命运,最终因为这个致命的缺点退出了历史舞台。

综合种种因素,白银身为贵金属,既可以担当本位货币的重任,又不像纸币那样容易超发,自然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

哗哗的银子从哪儿来
前面说到黄金虽然好,无奈产量太低。

然而,我国自古贫银,白银产量也并不高,为何明朝中期全国上下竟然会有那么多的银子,以至于民间交易都在偷偷使用银子进行,政府的禁
银令根本执行不下去,索性开始放弃纸币、转向白银?如果说白银来自本土银矿开发,数量上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说来自海外,明朝建立的时候是禁止海外贸易的,“寸板不许下海”这个国策一直到全国上下大量用银子之后才有所改变。

按照历史逻辑,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明朝正统年间的银主要来自民间,而民间的白银则与蒙古帝国及元代有着直接关系。

元朝发行的纸币“中统元宝宝钞”
元代唯有纸币是合法通货,金银铜钱禁止使用。

但是,起初元代的纸币是以白银作为储备货币的,也就是有多少银子印多少纸币。

所谓“银钱相权”,政府准许民间纸币和白银互兑。

然而,到了元朝中后期,白银准备金枯竭,纸币不可能再兑换为白银。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越不能兑换越说明要出问题,为了保护自身财富,很可能最大限度地将纸币兑换为白银,导致曾经作为储备货币的白银流失,大部分沉淀到民间。

元朝末年,政权崩溃得太快,统治者来不及做好撤离的准备就被打出了中原,仓促间来不及搜寻的民间白银就都留给了朱元璋。

简而言之,很可能是蒙古帝国留下的白银,使得明朝中期起渐渐得以“弛用银之禁”,渐渐发展到“朝野率皆用银”的地步。

而比起后来经由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的海量白银,蒙古人留下的这点银子也就是个零头。

哥伦布和郑和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有几个历史契机:首先是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即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之后西班牙人占领了南美洲,在那里发现了巨量的白银矿藏。

其次是16 世纪40 年代起,明朝开始推行此后中国奉行长达500年的“自由银”货币制度,也就是直接用称量的实银作为货币流通。

受到这种制度的刺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对白银需求最大的国家。

再次当然就是海禁政策的放开。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数以万吨计的银子流入中国,换走了丝绸和茶叶。

综上,中国内部产生了巨大白银需求,而世界恰恰具备了满足这种需求的资源和生产条件,正是“白银帝国”发端的好时候。

白银依赖酿成的苦果
数以亿吨计的银子经海上贸易流入中国,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明朝的货币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人口激增,农业商品化,工商业繁荣。

像西门庆这个级别的有钱人会出现在明朝,也就非常自然了。

歌舞升平的背后,对海外白银的长期依赖却也埋下苦果: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卷入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极其剧烈。

一旦白银流入的数量急剧减少,就会
发生通货紧缩。

银子变贵,铜钱就会更贱,老百姓手里的钱难以维持基本生存,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就此爆发。

明朝的最终灭亡实际上就在于财政的难以为继。

到了清朝,情况仍然如此,繁荣时刻的白银是锦上添花,衰败时代的白银则是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光绪政府在“废两改元”实行银本位或是转向金本位的历史
节点上,仍然选择了前者。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无奈。

清宣统年间的银元宝
清朝灭亡之后,转向金本位的努力屡屡受挫,最终没能成功。

1934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 年购银法》,立即刺激世界白银价格上涨,导致中国白银大规模外流,为过去500 余年所未有,随之而来的便是通货紧缩、利率上升、公债跌价、银行倒闭、物价下跌、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中国陷于全面经济衰退,形势坏到不容再拖的地步。

1935年,民国政府开始进行法币改革,废除银本位。

至此,“白银帝国”彻底覆灭了。

然而,众所周知,民国政府发行的法币也没能逃脱宋元明三代纸币的阴影,一步步走向滥发通胀的厄运。

直至最后“金圆券”的发行,令那段经济史成了一个似乎人人都能批判一二的笑谈。

面值越来越大的金圆券
回首往日,百年荣辱已成云烟。

回归“白银帝国”已不可能,
而永无休止的货币扩张带来的财富贬值,今日仍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白银帝国》后记中,徐瑾写道:“今日诸多问题的求解,注定需要回溯到过去的时间之中。


如果人性贪婪的黑洞难以填补,或许对制度的反思终能斩断历史的循环。

《白银帝国》试听来自中信书院 00:00 03:54
《白银帝国》有声书中信书院最新上架
收听全本请点击封面购买
▼《白银帝国》徐瑾著 | 20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