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评析导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导引2024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
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
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
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本试卷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思路导引】
这道考题采用了全命题的形式。
就命题内容而言,今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依然延续了“关注学生自我发展,引领价值导向”的特点,引导考生展现其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表达其对生活的体验,体现其思想的进步,抒发其真情实感。
根据题目,写作时有两点限制,一点是“漫游北京”,另一点是“游记”。
题目中列举到的北京的地点,不管是“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胡同古镇”、“奥运场馆”,都属于“北京的文化标志”,或者“富有文化内涵”的范畴,因此,本篇的写作落脚点在“文化”上。
同时,漫游的地点,也应在“北京”。
导语提示的内容“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涉及《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乡下人家》《詹天佑》《中国石拱桥》等小学、初中学过的课文,意在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打开写作思路。
要特别注意:语文试卷使用的材料涉及北京坊、箭杆胡同20号、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
写游记还需要注意①要符合游记的表现形式。
游记的显著特点是要交代游踪,不管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游踪明确才能体现出游记的特点,不至于误判。
②要从“游”中得出成长感悟,把文化自信写出来。
同时题目中限定了游记的形式,对游记也提出了要求,那便是除了欣赏景观,更要“丰富见闻,开拓视野,感受真善美”,说明在写作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考生要突出自己的感悟,由景及情。
导语提示了作文的主旨和立意。
“丰富见闻”提示了考生可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开拓视野”提示了考生可以写出自己的所学所得,“感受真善美”提示了考生可以写出此行所悟。
学生写游记时,要描写具体的景物,也要避免写成简单罗列参观过程的流水账。
除此之外,在文中不仅需要展现出所写地点的景物风貌,还需要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得自己的领悟,展现出北京的文化魅力。
【构思方向】
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
1. 选择素材,确定主旨——考生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点来写,确保有话可说,有感悟可得;
2. 结构安排——游记通常包括引言(介绍地点和游览动机)、正文(描述游览过程、所见所感)、结尾(总结感受或提出建议)。
【选材指导】
在游记的写作中,游览所见的大好风光,往往与其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比如,故宫作为北京的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着多少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700多年的历史里见证了多少北京的文化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需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从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深入了解文化相关知识,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素材的选取,务必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要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向往与弘扬。
【注意事项】
1. 真情实感
不管是游记还是“盘中餐”的写作,都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选取真实经历,抒发真挚情感。
因此,游记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来写,“盘中餐”也要从生活中获得灵感。
这样才更能打动读者。
2. 夹叙夹议
作文不宜单纯叙事,应当穿插有议论和抒情。
在写作过程中,除了游览所见和记叙经历,更重要的是“我”从中的感悟,获得的体验。
叙事时,要不忘通过议论来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3. 注重细节描写
好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
不管是游记还是“盘中餐”,都要注意细节的描写,给人以真实性。
游记中可以细致地进行景物描写,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
“盘中餐”则可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
描写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感官,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4. 注意点题
中考作文中点题尤为重要。
开头、结尾、和过程中,都要牢牢扣紧题目,一篇作文中,要有至少四五处点题。
游记的写作过程中,也要开篇确定文章主旨,后续不忘点题。
5. 语言要出彩生动
写作时,优美生动的语言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妙用,和名言警句的点缀,都可以提升文采。
作为中考作文,开头结尾一定要新颖出彩。
【下水文】
去地坛看“海”
北京值得逛的园子极多。
春可逛玉渊潭,看樱花漫天飞舞如烟似霞;夏可游紫竹院,在藕花深处轻摇橹船;秋可爬香山,观红叶层林尽染漫山开遍;冬可逛故宫,赏“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真可谓各美其美。
可惜这些园子大多时候都人满为患,挨挨挤挤的。
唯有地坛沉静内敛,弥漫着沉默的光芒,让我百去不厌。
那是一个静谧的午后,我又一次踏入了地坛公园的南门,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漫步而行,去看传闻中地坛的“海”。
我沿途经过一棵又一棵古柏,它们似乎不会被任何声响扰乱一丝一毫,只是伫立着,永恒地伫立着。
这些古树,种得规规矩矩,绿得深深浅浅,不由得让人心静。
行走其间,仿佛真的可以感受到园中万物的一呼一吸。
右转前行,映入眼帘的是曾作为祭祀场所的古老建筑——方泽坛。
若踏上坛顶环顾四周,便可见周围的树木在秋日的阳光下都披上了金黄的色彩,更显庄重与肃穆。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慨叹,“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此刻的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种苦心安排的深意。
这份静谧让我在步履匆忙的北京城中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歇。
而地坛的安静,又确非无声。
鸽子和麻雀不时掠过被树木遮挡的天空,喜鹊在树缝里玩耍,叫声婉转,红墙上树影斑驳闪烁,练太极拳和舞剑的老人神情泰然自若,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牵着爷爷奶奶的手蹒跚学步……
就这样沿着方泽坛的红墙走到头,终于,我看到了传闻中的地坛的“海”。
午后三、四点钟的地坛,当阳光透过重叠的树荫,洒在古老的墙面,仿佛一片泛着粼粼波光的大海。
那一
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海”,
地坛的“海”,是光影与时间的“魔法游戏”,是绿树浓郁如梦,是阳光如束闪耀,是生命蓬勃绽放。
你看,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浪漫与惊喜。
【高分作文】
美哉,长城
此刻的我,正伫立于淸晨的长城脚下,抬头仰望着这条游弋于山海中的巨龙,心中不禁赞叹它的宏伟。
虽无数次在电视中目睹过它的风采,在书籍中了解过它的历史,但当它真正横亘在眼前时,我仍旧为它磅礴的气势所征服。
在灰白的苍穹下,长城宛若一条气贯长虹的卧龙,蜿蜒盘旋于藏青色山峦之中。
眼前的长城,仿佛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叙事诗。
我怀着崇敬,又带着一分好奇,开始登长城。
看着脚下和身边青色的巨大条石,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劳动人民艰辛的身影,他们用智慧造就了长城的巍巍雄骨,他们用血汗创造了长城的不朽风姿。
我为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
我沿着平整的青砖路向上走着,上了一个陡坡,紧接着又下了一个陡坡,出现在面前的路已经由平坦变得陡直,一排密密的石阶几乎是成45度角向上延伸着,我的脚下似有祥云托送,让我很轻松就爬了上去。
我明白,是激动的心情使我很轻快地登上了长城。
数了一百级台阶,我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烽火台好似一座灰色的堡垒。
我缓步走过“堡垒”,感受着那种远古的气氛。
出了烽火台,迎接我的是一层更陡的石阶,几乎是直上直下的。
我摸着石壁,很小心地往下走,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秦始皇用长城抵御了北方匈奴,但他的倒行逆施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火种,长城并没能圆他千秋万代的好梦。
几千年来,长城内外无数次刀兵相见。
我走在这古老的建筑上,耳边呼啸的山风送来了孟姜女如泣如诉的哭声、战马的长声嘶鸣声、刀剑的无情撞击声、战士的呐喊声,胜利者的欢呼声……站在烽火台上眺望,绵延千里的青山托着一条蜿蜒万里的游龙,托载若中华儿女的希望,欲飞欲舞。
青山绿树配上古道城墙,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弹指间,我已登上了长城的最高处,迎着掠过耳边的山风,面对着冉冉升起的红日,看着崇山峻岭,我不禁在心中赞叹:美哉,长城!壮哉,长城!
高分解密:
移步换景,寻古访今。
本文从赞叹长城的“宏伟”出发,表明了作者的立意----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份感情通过文章的诸多细节得到了展现。
同时,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长城的景色,有序地带领读者一同领略长城的壮阔。
描写生动,情节巧妙。
亲眼看见长城的激动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同身受。
回想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艰难困苦,抒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情节安排很巧妙。
【202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定位、特征与启示】
作文题目更加注重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创设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真实情境,对于写实或想象的要求进一步趋于淡化。
整体来看,今年的北京市中考作文题体现出践行新课标育人理念、倡导个性化多样的表达特点。
笔者从定位、特征、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定位:彰显首都气象,体现人文关怀
202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贯彻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关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等。
同时注重践行新课标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育人要求。
在此基础上,题目的命制再次凸显首都定位、体现人文情怀。
题目(1)以“漫游北京”为主题,从古今两个维度引领考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写游记,从历史或现实的视角对身边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进行自觉观察与思考,通过游记这一文体,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思考北京的文化特质。
这道题不仅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彰显了首都气象,而且体现出对考生人文情怀的关注。
题目(2)“盘中餐”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文化设题,引导考生从一饭一蔬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探究饮食文化背后的情感,同样体现了命题的人文关怀。
二、特征:注重真实体验,鼓励个性表达
北京市今年的两道中考作文题都注重调动考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充分激发考生的共鸣,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
同时,命题者兼顾了试题的限制性与开放性,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
题目聚焦考生的文化生活。
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对写作文体的要求上,即必须写游记。
游记写作应交代游踪、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应包含“所至、所见、所感”三个基本的文体要
素。
题目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材料表述上,其中既有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等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考生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地标;又有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等既富于文化内涵,也充满时代气息的当代文化地标。
这样的命题形式从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提供了多种选择可能,从而鼓励考生进行个性化的多样表达。
此外,题目自拟,也是命题开放性的体现。
三、启示:用好统编教材,唤醒学习体验
202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继续体现对统编语文教材内容的呼应,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
题目的设计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板块“学写游记”的写作实践二类似——“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
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不少于600字”。
材料中“可以丰富见闻,开阔眼界”的表述直接引自该单元的单元说明。
材料所提示的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以及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等文化地标,涉及《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乡下人家》《詹天佑》《中国石拱桥》等课文。
显然,命题者意在唤醒考生的学习经验,形成读写联动,建构课内外关联,从而拓展写作思路。
这也启示语文教师,用好教材是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前提。
总体而言,2024年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都紧扣新课标相关要求,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又不简单地停留于日常生活表面;既要求考生在命题的限定性要求下写作,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自主立意,进行多样化的个性表达,为青春心灵的表达与书写提供了开阔的空间。
【2024年北京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4年北京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与中心思想
作文题目要明确,突出中心思想。
文章写作要围绕题目要求展开,能够理解命题意图,并透彻把握题意。
2、结构与层次
作文结构要合理,层次清晰,开头能引出主题,中间内容紧扣主题发展,结尾深化主题。
条理清楚,作文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段都要有明确的中心和主题句,并通过合适的过渡词进行连接。
3、语言与表达
语言要准确、得体,不出现明显的用词误区和重大语法错误。
要求规范书写,整洁清楚,字迹端正。
语言流畅、简洁、有表现力。
能够避免简单句和连续使用简单句的现象,通过适当的长句、复合句使表达更加灵活、准确。
四、内容与观点
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有独特见解。
能够融入多样的素材和实例,使文章内容充实。
论证充分,通过运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论述更加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五、情感与文采
情感表达要真实自然,细腻感人。
要求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情感更加鲜明,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采斐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阅读的欣赏性。
此外,根据具体的评分细则,作文还会根据达到的标准进行分档评分。
例如,有些地区中考作文分为五档,从一类到五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段。
每一档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一类文要求写作目的明确、选材立意紧扣题意、语言流畅、结构合理等;而五类文则可能存在文不对题、文理不通、结构混乱等问题。
总的来说,2024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命题理解能力、结构安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内容丰富度和观点鲜明性、情感表达以及文采表现等方面。
学生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全面准备和提升,以写出高质量的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