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护理诊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护理诊疗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远端呈前后扁平状,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为一薄层骨质,此处最易发生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1%,占肘部骨折的50%~60%。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和正中神经,肱骨髁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有尺神经和桡神经,骨折断端向前移位或侧方移位时可损伤相应神经和血管。
在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发育,导致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严重者需要手术矫正。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受伤后肘部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肘后凸起,患肢处于半屈曲位,可有皮下瘀斑。
2.体征局部明显压痛和肿胀,有骨摩擦音及反常活动,肘部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若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受损,可有手臂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若肱动脉挫伤或受压,可因前臂缺血而表现为局部肿胀、剧痛、皮肤苍白、发凉、麻木,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被动伸指疼痛等。
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骨折断端锐利,屈曲型骨折端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二、辅助检查
肘部正、侧位X线拍片能够确定骨折的存在并判断骨折移位情况。
三、治疗原则
1.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或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在切开直视下复位后做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对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液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在屈肘位固定4~5周,屈肘角度以能清晰地扪到桡动脉搏动,无感觉运动障碍为宜。
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出现骨折部严重肿胀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牵引重量1~2kg,同时加强手指活动,待3~5日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法复位。
3.康复治疗复位固定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同时进行功能锻炼。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或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使局部严重肿胀,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旦确定骨筋膜室高压存在,应紧急手术,切开前臂掌、背侧深筋膜,充分减压,辅以脱水药、扩血管药等治疗则可能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若儿童骨折的桡侧或尺侧移位未被纠正,或并发了骨骺损伤,则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不严重的畸
形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得到纠正。
若随着生长发育,畸形有加重的趋势且有功能障碍者,可在12~14岁时做肱骨下端截骨矫正术。
四、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评估患者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
(2)评估患者受伤时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发展情况。
(3)了解伤后急救处理措施。
2.身体状况
(1)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评估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
观察有无休克和其他损伤。
(2)评估患者局部情况。
(3)评估牵引、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是否有效,观察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针眼感染、压疮、石膏变形或断裂,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是否适宜等情况。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患肢活动范围及功能锻炼情况。
(5)评估开放性骨折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感染征象。
3.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损伤发生突然,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大,而且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就需要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因此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对
疾病、治疗及预后的认知程度,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患者的支持态度及其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
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因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叙述自己的不适及要求,应关心爱护患儿,及时了解他们的痛苦与需要。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儿食欲。
(3)体位护理:行长臂石膏托固定后,平卧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
行尺骨鹰嘴持续骨牵引治疗时,应取平卧位适当支撑患肢,减少疲劳感。
(4)并发症的护理:
1)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固定过紧或肢体高度肿胀而致骨筋膜室内高压,前臂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
当患儿啼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是否有“5P”征征象。
①剧烈疼痛(Painless-ness):一般镇痛药不能缓解。
如至晚期,缺血严重,神经麻痹即转为无痛。
②苍白或发绀(Pallor)。
③肌肉麻痹(Paralysis):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手指时疼痛加剧。
④感觉异常(Paresthesia):患肢出现套
状感觉减退或消失。
⑤无脉(Pulseless-ness):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松开所有包扎的石膏、绷带和敷料,并立即报告医生,紧急手术切开减压。
2)肘内翻畸形:是由于骨折固定不良、远折端内旋、两断端形成交叉、远端受重力影响向内倾斜而形成。
在护理上应保持有效的固定,如伸直尺偏型骨折,应维持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动态观察,若发现有尺偏时,立即纠正。
3)肘关节僵直:是由于过度的被动牵拉和反复被动活动引起的。
因此,在行尺骨鹰嘴牵引时,不要随意增加牵引重量,严格把握牵引时限;肘关节功能锻炼时,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
(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方法力求简单,使患者易于学习和坚持。
1)复位及固定当日开始做握拳、屈伸手指练习。
第2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患肢三角巾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
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3周后去除固定,主动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前臂旋前和旋后练习。
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
禁止被动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避免形成骨化性肌炎。
2.术后护理
(1)维持有效固定: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有无变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置。
如果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正常搏动,应适当将肘关节伸直后再固定。
(2)功能锻炼:参见非手术治疗相关内容。
六、健康指导
1.饮食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
2.休息与体位行长臂石膏托固定后,卧床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
3.功能锻炼家长应督促并指导患儿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4.复查的指征及时间石膏固定后,如患肢皮肤发绀、发凉、剧烈疼痛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诊。
自石膏固定之日起,2周后复诊,分别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固定,防止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