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贺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省贺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B.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C.草履虫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D.所有的单细胞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但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类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能造成赤潮。
【详解】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A正确。
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如单细胞植物衣藻等是鱼类的天然饵料,B正确。
草履虫能够吞食病菌,净化污水,可用于污水处理,C正确。
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有些单细胞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危害健康,D错误。
故选D。
2.生物进化的证据中,最可靠的直接证据是()
A.生物化石B.地质年代表
C.动物早期胚胎D.神话传说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
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化石的形成。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卵生、哺乳,体内有膈B.胎生、哺乳、体内有膈
C.卵生、哺乳、体内无膈D.胎生、哺乳、体内无膈
【答案】B
【解析】
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等。
可见B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4.农民移栽茄子秧、黄瓜秧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这样做能()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
C.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D.促进根毛生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植物的根从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称为根尖,根尖从顶端向上依次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与土壤溶液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细胞有大液泡,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
解: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总面积.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保护根尖,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
故选:C
考点: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
5.下列对表中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
因此选项C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的说法错误。
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明确不同的动物在学习某种行为时,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6.下图为某种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植物开花传粉后,受精的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双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的过程。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受精现象。
图示中①柱头,②花药,③子房,④胚珠。
【详解】
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因此图示中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后,受精的部位是④胚珠,D 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双受精的过程。
7.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使人体致病的外来物质都属于抗原
C.一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结合,故A错误;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即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C正确;
D、抗体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不同的抗体留存时间不一样,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抗体和抗原。
理解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B.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在胃内和小肠中继续消化
C.各种大分子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的
D.脂肪和蛋白质都是从胃中开始消化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详解】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中的淀粉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水、维生素、无机盐能够直接被吸收,A错误;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在胃中淀粉不能被消化,B错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正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情况。
9.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B.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C.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
D.水、无机盐、核酸的分子比较小,属于无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详解】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并不都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需要的无机物从外界吸收,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故A错误;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故C错误;核酸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物,一类是有机物,结合题意就可以答出该题。
10.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
①凉开水②碘液③生理盐水④清水⑤镊子⑥消毒牙签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②⑤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观察并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洋葱鳞片叶,清水,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解剖针,还应该有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1.寒温带地区树木茎形成的年轮是()季节性活动的结果.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
【详解】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
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
故寒温带地区树木茎形成的年轮是形成层季节性活动的结果,C正确。
【点睛】
双子叶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形成年轮。
12.吃西瓜时会感到很甜,是因为西瓜中有大量的糖。
这些糖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壁D.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
细胞核里含有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染色体等,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西瓜汁等蔬果汁就来自于细胞液,D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13.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故A正确;
B、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
故B正确;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C正确;
D、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故D错误。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的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下列生物的生殖中,有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是()
A.草莓扦插B.马铃薯块茎繁殖
C.苹果嫁接D.小麦用种子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草莓借助匍匐茎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马铃薯由母体的块茎直接产生新个体,块茎是植物的茎,属于营养器官,是无性生殖,B 不符合题意;苹果的嫁接的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C不符合题意;小麦种子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细胞的结合,有精子和卵细胞参与,是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
【点睛】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5.下列动物中,生殖方式为胎生并用母乳哺育后代的是()
A.家兔B.鳙鱼C.扬子鳄D.家鸽
【答案】A
【解析】
家兔是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并用母乳哺育后代,A正确;鳙鱼是鱼类、扬子鳄是爬行类、家鸽是鸟类,生殖方式都是卵生,BCD错误。
16.冬眠对动物的益处是
A.避免被捕食B.减少对食物的需要C.积蓄能量D.促进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减少食物的需要,故冬眠是变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17.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掌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本题解题关键。
18.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
C.花粉过敏
D.给狗注射狂犬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
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符合题意。
B.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属于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C.有些人对花粉过敏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不符合题意。
D.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B.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C.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D.肾小管是组成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A正确。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B正确。
C.若肾小管发生病变,会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不被吸收,造成糖尿,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因此,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C正确。
D.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而肾小管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可见,肾小管是组成器官——肾脏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0.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故选C.
考点: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预防.
22.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可以表示肺呼吸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D.Q可以表示有脊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
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A错误;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B错误;鲢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因此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C错误;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D正确.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3.下列哪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
A.大熊猫B.扬子鳄C.白鳍豚D.野马
试题分析: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域,C正确。
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2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B.大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5.沙漠中的仙人掌,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与环境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26.福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A.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B.珍稀濒危动物
C.所有生物
D.珍稀野生动物所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