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动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动态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无论是商务交流、学术研究,还是个
人生活,英语都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仅是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追求,更是融入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
因此,本文旨在对非英语专业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动态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现代信息时代,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
深入,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多样化。
1.语言技能需求: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在学习中,学生时刻需要不断提高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满足各种需求。
2.交流需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还需要参加各
种社交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和语言交际能力。
3.文化需求:英语所代表的文化是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英语学习获得丰富的文化象征知识,培养多元视野。
尽管英语学习需求不断变化,但在实践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多
数学生只能实现考试英语的应试目标,而无法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
原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不适应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语法和单词的学习,而较少注重实
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饱和式教育的影响:大学期间,学生的课业繁重,时间有限,除了本专业知识外,
学生常常感到时间紧迫,只能满足考试需要,而忽视了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3.文化背景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之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所代表的文化与中式思维的基础相差甚远,这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
来了实际困难。
为了适应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应采
取以下策略:
1.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当改革,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增加英语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综合能力的训练。
例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文
化环境中学习英语,实现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有趣的,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学校可以增加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
3.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学校也可以增设跨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不断变化,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以适应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