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材料作文的三个难点问题(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考场材料作文的三个难点问题素材
考场材料作文的三个难点问题“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如何掌握作文的切入角度”和“如何理解材料中提示语的作用”这三个问题,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在训练材料作文中碰到的主要问题。
难点一:要不要引用材料,怎样引述新材料作文不强调一定要引用材料,未引用材料也不会扣分。
但从阅卷老师的普遍心理和写作的一般规律来看(从材料到观点需要铺垫),最好引用材料,特别那些难以从材料直接看出来的比较新异的观点。
引述材料的常用方法:1. 正面直接转述法2. 反面假设转述法3. 同向类比转述法4. 侧面暗合转述法问题思考:体会这篇范文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06全国卷)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满分作文】我已经飞过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
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乌鸦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有梦想,所以为此而努力。
老鹰那潇洒的动作和矫健的身姿是乌鸦所期望的,于是它拼命练习,汗水划过它练习的山坡,受伤的翅膀在坚定的意志下康复。
虽然最后落入了牧羊人之手,但它生命的轨迹已经很美。
山坡为它作证,山坡上那飘落的羽毛是它生命的划痕。
如果它会说话,那它就可以骄傲的对牧羊人说:我已经飞过。
其实人也是如此。
没有人知道自己传记的最后一页会写着什么,这也正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
所以,在还没有结局的情况下,我们要自己创造美好的过程,让这本传记的中间部份因你的努力而格外精彩。
高三写作备考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高三写作备考中的常见问题分析高三学生在写作备考中遇到的问题就像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它们不仅考验学生的写作技巧,还涉及到心理素质和时间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关键的备考阶段,以下几个常见问题无疑成为了许多学生的绊脚石。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提升写作能力。
首先,内容不充实是高三学生在写作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觉得自己的文章内容单薄,缺乏深度。
这通常是因为对写作题材的理解不够全面。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生们应当学会多角度分析题目,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文章来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增强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并请教老师或同学的意见,也是提升内容充实度的有效途径。
其次,结构混乱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法清晰地组织文章的结构,使得文章显得杂乱无章。
这种情况通常源于对写作结构的认识不足。
学生们应该在写作前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明确每一部分的重点和安排。
例如,文章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应当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通过多加练习和反复修改,逐渐掌握如何构建一个条理清晰的文章结构。
语言表达不准确也是高三学生面临的困扰之一。
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语法错误。
这种问题往往因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不熟练。
为了改善这一点,学生们需要在平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阅读经典文章,学习优秀作家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此外,写作后进行自我审查和修改,也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时间管理不善是另一个影响写作质量的因素。
高三学生常常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写作备考的时间也被挤得很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成为了学生们的一大挑战。
学生们可以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将写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步完成。
同时,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才突击备考。
有效的时间管理将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写作效率。
高三写作考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三写作考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高三写作考试,作为升学的重要环节,常常让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这时,面对这些难题,我们需要找到解决方案,以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下是一些高三写作考试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写作挑战。
首先,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他们可能在开头部分提出了一个观点,但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却没有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详细论述,导致整篇文章显得杂乱无章。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写作前花时间深入分析题目,确保对主题有明确的理解。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将文章的结构规划好,确保每一部分都围绕中心思想展开。
其次,写作中常见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逻辑性。
文章的逻辑结构不清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模糊,读者在阅读时难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学生在写作前先制定详细的大纲,明确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每一段落应有明确的主题句,并且段落之间要有清晰的过渡,使整篇文章的逻辑链条顺畅连贯。
此外,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或不规范的语法,导致文章显得不够正式。
为了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建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读书、多写作,通过不断积累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同时,写作时要特别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因为这些细节问题影响文章的整体评分。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时间管理。
高三写作考试时间有限,而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而导致无法完成所有题目。
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通过平时的模拟考试来提高。
学生可以在模拟考试中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章的能力,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一部分都有足够的写作时间。
此外,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素材不足的问题。
由于平时缺乏积累,面对考题时难以迅速找到适合的素材进行论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平时多积累素材,包括名人名言、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时的论据来源。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三个关键问题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三个关键问题2014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新材料作文”是主要命题形式。
对这种命题形式,语文老师和命题者都普遍持赞赏的态度。
所以预计未来的2015年高考试卷,此形式依然会是大部分试卷在作文命题时的选择。
关于如何写这样的作文,已经有许多人在研究,但笔者以为仍然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被说清楚。
请先读下面这道作文题:确实有人装扮乞丐,骗取人们的怜悯和钱财。
我们常常听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人是假乞丐,别施舍给他。
”不过可以肯定,差不多所有的乞丐——不管他是真乞丐还是伪乞丐——都是穷人,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况且对于施舍者来说,付出的常常很微薄,仅仅是一点点“爱心”而已。
但“助人为乐”,在施舍的行为中,有时候受益的还包括施舍者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话说得多好!真的,所有的援助、帮忙,看上去是“利人”,其实,何尝不同时是“利己”呢?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就是“新材料作文”最典型的命题形式。
给一段材料,材料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一段议论,一个场面,一个故事,一段饱含哲理的话,一幅漫画……)或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一个热点,激发考生思考,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切人,选择自己有把握的文体,去写一篇达到字数要求的作文。
许多考生面对一段新的材料,起初有的常常是一种陌生感和惶惑感;接着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哪里人手的犹豫,以及猜测同学会怎么写……种种焦虑会让许多人一时间无从下笔。
要克服这些,需慢慢地从头梳理。
写“新材料作文”,其实还是需要从审题开始,一个一个地弄清几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角度”与“选好角度”的问题命题中有一句话叫作“自选角度”,那么什么是“角度”,以及怎么样选才算是“选好”了“角度”呢?先说“角度”。
角度是指把握材料写出作文的切入点。
如上面这道题,可以关注“有人装扮乞丐”的角度切人,在自己的写作中,去追问为什么有人要“装扮乞丐”,讨论乞讨者等“弱势群体”为什么需要关注的问题,讨论“经济上贫穷”与“谋生手段贫乏”的关联性问题,讨论乞讨与“精神愚昧”的关联性问题……可以从“施舍者”角度去展开文章,谈施舍者为什么也是受益者的辩证关系,论为什么说“助人”其实也是一种“自助”,“利人”就是“利己”,以及社会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等。
考场作文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考场作文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由于考试的重要性及考场气氛的严肃性对同学们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有的同学在写考场作文时很容易陷入困境。
那么,考场作文的困境有哪几种情况?该如何从“疑无路”转到“又一村”呢?一、遇到生题,处变不惊遇到生题,一时会感到思路阻塞。
实质上,所谓生题,无非是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从未接触的较为新的题型,写作要求比较复杂含蓄,内容要求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处变不惊,要认识到“生”与“难”是相对而言的,考试作文的要求是不会超出我们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范围的。
因此,要充分树立自信心,知“生”而进,冷静挖掘平时复习中与“生”有关的东西,做到以“熟”制“生”。
二、发现离题,及时纠偏写到中途如果发现文不对题,不要手足无措。
出现离题,多半是因审题不慎造成的,只有通过对作文题目、材料和要求的周密分析,才能理解命题的意图及材料的含义。
如果时间允许,应该推倒重来。
如果时间紧,应想办法将“死”文救活,把已写成的文字,临时改变角度,用少量的过渡性词语或句子,与命题挂上钩,扣回到题目上去。
三、思路卡壳,联想沟通在考场作文中,因思维凝滞、卡壳、短路,导致作文半文而止、难再下笔的情况常常出现。
这个时候就要靠联想和想象来帮忙了,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天上地下,今朝往昔,浮想联翩,尽收胸中,逼迫自己想象,使思路像天马一样飞起来。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桃花说人情”,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作文。
四、时间不多,赶紧刹车考试时,有的同学审题、列提纲、打腹稿、起草稿费时太多,有的同学为使文章“一鸣惊人”,着意雕刻“凤头”,待到一看表,才发现已经无法按时完篇。
出现这种状况,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刹车。
如果是因起草稿误时,则应立即停止起草稿,一边将已写好的文字尽快抄在试卷上,一边迅速续写未写完的部分,接上尾巴,做到首尾一致,结构完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要写好考场作文,当然还要靠平时的积累,多阅读、多练习、多写作,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法,这样,快速构思成文也一定会实现。
分析全国高考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全国高考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全国高考作文是学生们在高考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作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分数和录取机会。
然而,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还会降低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
本文将分析全国高考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一,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导致作文内容缺乏重点和逻辑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应在写作前先明确好文章的主题和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全文中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逐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二,缺乏充实的事实和论据支持。
一些学生在写作时过于依赖主观臆断,没有提供足够的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得作文显得空洞和不可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应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采集相关事实和数据,通过引用权威的资料或者举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三,句子结构和语法错误较多。
语法错误和句子结构混乱是作文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这不仅影响作文的流畅性,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应提前复习语法知识,在写作前多进行语法和句式的练习。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句子结构,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第四,缺乏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连贯的过渡。
作文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述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连贯的过渡,导致整篇文章的表达不流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连接词和过渡句来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同时要经常进行段落的整理和修改,保持文章的结构有序和过渡流畅。
第五,字数不足或超出要求。
在高考作文中,字数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学生往往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正确掌握字数,导致字数不足或超出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应提前练习掌握字数表达的技巧,可以通过多进行练习来熟悉各种字数要求,同时在写作时注意把握好篇幅,避免超出或不足的问题。
高考语文三轮押题冲刺:作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作,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可当我们在写作的后面加上“教学”二字时,我们又心情沉重,一声叹息,步履维艰。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新课程要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学生不愿、不敢写作文。
因为写作耗时又费力,写完以后大脑非常疲劳,而且收效不大,每次作文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做数学题,做对了有一种成功的愉悦。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高考,都关系重大。
其次,激发写作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兴趣是人的意志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通过研究表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可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热情 二、素材贫乏陈旧,缺乏新意。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阅读面不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多材料反复用,尤其是写议论文,论据常常是以前的经常见的一些无新意的东西像古代的司马迁、项羽;今天张海迪、雷锋等。
较好一点的学生从论据大全上机械地照搬几个材料,导致内容空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弊病:1、观察、思考生活,关注、评点社会;2、多读书读报,广积累,分类搜集歌词、优秀广告词;3、开发挖掘课本 ,课本上的例子最保险。
4、整理搜集试卷上语言表达题的语句、现代文中优美的语句,不放过任何美丽的只言片语。
每天早上每个学生轮流选送一篇优秀文章读评,然后,其他学生积累心得。
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之上,如何让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首先,多角度地开发,从不的侧面挖掘。
其次,引用历史人物事件时,在不改变事实情况下,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细节在现,融入自己的评价和情感。
再者,为了突出材料的中心,更好证明观点,可以通过环境来渲染人物事件。
最后,在写议论文时,事例的列举还要注意整例子和散例子结合起来。
这样便富于变化。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样式,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及对材料把握的准确度。
材料作文主要是通过材料提供相关背景,让学生根据材料以及相关的要求写作,作文既要与材料相关,又要富有文采,体现自己的写作特色。
这种类型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同时也对学生把握材料的能力及审题立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理清题干脉络要想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就要读懂材料,然后才能围绕材料内容进行拓展。
学生应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意思,理清材料中人物的关系,然后再细致阅读材料,划分出材料的层次,并筛选出材料中的前提条件与限制条件,避免在写作的时候出现跑题的情况。
最后一步,就是分析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真正吃透材料,然后围绕材料内容构思,确定写作方向。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跑题、偏题等问题,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为了避免跑题、偏题,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有些材料的关键词句往往就是“文眼”,材料的主旨就蕴含其中。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这是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只珠蚌对它的同伴说,我身体内有一个硬硬的东西使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而它的同伴说,我每天在海水里泡着,晒晒日光浴,欣赏美丽的景色,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痛苦,生活实在太快乐了。
但是,这时候有一只螃蟹路过說,痛苦的珠蚌啊,你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你体内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这段文字的关键语句,即螃蟹所说的那句话,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在成功之前你总要付出一些汗水或泪水,这样就准确把握了这段文字的主旨,在写作时就可以避免跑题、偏题。
二、引导学生选取不同角度材料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强,部分材料可能会有多个写作角度,因此,不同的写作角度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立意和角度,许多学生在写作时肯定会选到,对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拿到高分的几率就会降低。
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
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关于材料作文三忌分析材料作文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阐述、评论等等。
虽然材料作文看起来简单,但是有时候却会让人感到棘手。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关于材料作文的三个忌讳。
忌讳一:死板机械在写材料作文时,有些同学常常会把材料原封不动地引用出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加修改。
这种写法看起来显得死板而机械,缺乏灵活性。
举个例子,如果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那么我们的写法肯定不能是“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
”这种写法看起来很死板,缺乏灵活性。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在引用材料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比如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是最为紧缺的人力资源,这也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薄弱之处。
”忌讳二:主观臆断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找出事实、数据和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发生误解和偏差。
比如说,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许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都会熬夜玩游戏。
”这时候,一些同学可能会主观臆断,认为“年轻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写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许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会熬夜玩游戏,这也表明年轻人的学习压力很大,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忌讳三:无话可说材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写出了一个空洞的结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写材料作文时,考生应该注重思考,深入思考材料中隐藏的问题,不但要看到表象,还要看到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说,一篇文章的材料中写道:“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道“每个人都要注意健康”,这显然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需要我们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总之,材料作文是一种需要考生注重思考、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题型,只有从材料中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才能真正完成好一篇材料作文。
高三写作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高三写作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三写作备考的过程中,写作的重点和难点犹如两位忠诚却难以相处的伙伴,共同塑造着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更在于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难点则常常是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障碍。
首先,写作的重点在于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和鲜明的观点。
每一篇优秀的作文都离不开严密的结构和明确的中心思想。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如何自然地衔接,确保论点明确,支持论据充分。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还要在日常练习中不断磨炼,培养出一种对结构和逻辑的敏感度。
另外,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也是备考的重点。
准确的语言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还能避免模糊和歧义。
流畅的表达则使得文章更具阅读的愉悦感和说服力。
为了达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在写作时注重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构造,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式,让语言更具简洁性和可读性。
然而,备考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
最常见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高三学生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写作训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同时保持文章的质量和深度。
此外,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修改和提升。
写作过程中,初稿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逻辑不清、语言不准确等。
学生在备考时需要学会自我审视和修改,这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对写作的标准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培养自我修改的能力,需要在反复的练习和反思中逐步提高。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克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要点。
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写作训练和模拟考试,逐步提高写作的速度和质量。
在实际写作中,多请教老师和同学,获取反馈和建议,也能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高三写作备考的重点在于掌握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而难点则是如何在高压的时间限制下写出优秀的文章。
历年高中作文写作常见难点
历年高中作文写作常见难点作文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考生们的一大难题。
在历年高中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难点。
本文将就这些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帮助考生们顺利应对高中作文的写作挑战。
一、观点表达不清晰在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常常出现观点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他们可能存在以下情况:观点模糊、表达含糊、缺乏论证支持等。
这样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降低作文的质量。
解决方案:1.明确观点。
在写作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要模棱两可。
2.清晰表达。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过多修饰性词语。
3.论证支持。
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加入具体的例子或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二、结构安排混乱作文的结构对于整篇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至关重要。
有时候,学生们往往会将不同的观点或论证混杂在一起,导致文章结构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
解决方案:1.合理划分段落。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论述。
2.逻辑有序。
在段落之间,要合理使用过渡句,保证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
3.总分总结构。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先总体介绍论题,然后逐个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三、词汇表达不准确作文中的词汇表达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用一些词汇不准确、不恰当,或者使用过于简单的词汇,导致文章的表达力不足。
解决方案:1.积累词汇。
通过多读多写,积累各种类型的词汇,并了解其正确的用法。
2.用词准确。
选择适合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丰富句子的表达力。
3.注意词汇搭配。
研究常用的词汇搭配,避免使用不正确的搭配,使作文更加流畅自然。
四、逻辑推理不严谨在作文中,逻辑推理是保证文章连贯性和说服力的关键。
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出现逻辑不严密、论证不充分的问题,使得文章的逻辑性缺乏说服力。
解决方案:1.合理安排次序。
在写作过程中,要将思路清晰地按照逻辑次序展开。
高考临场写作常见问题与对策详解
高考临场写作常见问题与对策详解临场问题一:审题难以突破有的考生一看到作文题,心里就紧张,不知从何说起,或迟迟不能想透题意,于是草率起笔,导致作文不切题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救急方案1如果作文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要紧盯“任务指令”,针对“任务指令”提出自己的观点;2提取材料关键句,如论述类材料的观点句,叙述性材料的论述句、抒情句;3把握比喻意,结合试题材料,认真揣摩其比喻意,以此入题,一切便迎刃而解。
临场问题二:惑于主题表达不清晰想好了文章主题,但下笔之前陷入困惑,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清晰地传达给阅卷老师,担心好的立意撞不上阅卷老师的眼球。
救急方案1标题点明题意。
新材料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如2021年高考满分作文《分数背后的隐忧》《赏识为舟,批评作帆》《无言的呐喊最洪亮》都是用标题直接点明题意。
2开头点明题意。
把最核心的思想凝聚成文章的中心论点,置于开头,让急于抓住文章主旨的阅卷老师吃颗定心丸。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者,能超越个人狭隘的“利”的诉求,实乃君子之风。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乃非此即彼的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应当大声说:义利兼得,有何不可?2021年高考四川考生《义利兼得,有何不可?》3段中点明中心。
写记叙文,可在叙述、描写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观点,置于段首,以明题意。
4结尾点明题意。
写记叙文,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卒章显志——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写议论文,总结全篇、重申观点,强化主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让我们放远目光,不以分数论成败,根据孩子的特长与兴趣规划他的人生,同时将理想、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否则,可能事与愿违!2021年高考河南考生《莫以分数论成败》临场问题三:困于文章标题不醒目习惯于以材料话题充当标题,如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材料“分数与赏罚”,体现出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鼓励与惩罚、唯分数论等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有考生便以“谈教育”“从分数高低说起”为题,宽泛而难以把握;或标题用语不简明、观点不明确,如“分数高,当然要表扬,但分数不那么高就一定要处罚孩子吗”;或语言没文采,标题缺乏动感等。
深入分析高考满分作文的难点
深入分析高考满分作文的难点高考满分作文一直是考生们所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并非易事。
本文将深入分析高考满分作文的难点,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主题选择和立意高考满分作文要求考生选择有深度和广度的主题,并从独特的角度进行立意。
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考生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能够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以便在作文中体现出深度。
其次,考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出独特的观点和观点。
应对策略:积累知识储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和资料,关注时事热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逻辑结构和段落衔接高考满分作文的逻辑结构和段落衔接要求严格,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组织能力。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地组织段落,让作文有层次感和连贯性。
应对策略:提前进行素材整理和提纲编写,确保作文的逻辑框架清晰明了。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用合适的连接词和过渡句。
三、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高考满分作文要求考生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
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考验。
考生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还要能够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艺术性。
应对策略:多读优秀的作文范文,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四、时间控制和文风确定高考满分作文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要求考生有自己独特的文风。
时间的紧迫性和文风的确定对于考生来说带来不小的困难。
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同时还要能够确定自己的文风,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应对策略:平时多进行模拟写作,练习时间控制和文风确定的能力。
培养写作的习惯,提高写作的效率。
总结起来,高考满分作文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主题选择和立意、逻辑结构和段落衔接、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以及时间控制和文风确定等方面。
高考语文作文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
高考语文作文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在高考语文作文中,许多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是由于知识和技巧方面的不足,也可能是缺乏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所导致。
下面我将针对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难点,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难点一:主题素材选择困难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选择适合的主题素材。
一方面,他们对于各类话题的认知有限,难以开阔思路;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素材不够独特或者缺乏观点的深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多读多积累:通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取更多的素材和观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细化思维:将抽象的话题转化为具体的事件或个体,通过对细节的展开,使文章更加有血有肉。
3. 批判性思维:在选取素材时,不局限于表面现象,要有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找出问题的本质。
难点二:逻辑思维不清晰语文作文要求在阐述论点和观点的同时,要保持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连贯。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逻辑跳跃、思路混乱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一难点:1. 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先进行思路的规划,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论证的路径。
2. 逻辑关系的维护: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转折、因果、并列等连接词来增强逻辑的连贯性。
3. 细致思考:在阐述观点时,要有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思考,避免浮于表面或者提出不完备的观点。
难点三:文采与修辞不够丰富语言的美感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以下是一些提高文采和修辞的方法:1. 多练习仿写:通过模仿优秀的文章,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逐渐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多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增加词汇量:通过背单词、学习词根词缀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词汇量,从而可以有更多的词汇选择。
高考作文写作常见问题
高考作文写作常见问题作文是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之一。
以下是高考作文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题材创新不够。
很多考生在作文中只会围绕一些老套的题材,如“我的家乡”、“我的梦想”等,缺乏新颖创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生应该多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动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从而有更多的素材供写作使用。
第二,观点不清晰。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明确的立意和观点,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观点模糊不清。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写作前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并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言、引用数据等方式来增加说服力。
第三,语言表达不准确。
语言是作文表达的工具,语言表达不准确会给人造成误解,降低作文的质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平时要多读好文章,积累优秀的表达方式,并且在写作前多进行反复操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在写作时要注意审慎选择词语,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第四,结构组织混乱。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良好的结构组织,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结构组织混乱,没有合理的层次和段落划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写作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找出自己的主题和主线,然后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划分,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说明。
第五,字数不够或超过要求。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在800字左右,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字数不够或超过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写作前要做好字数的规划,明确每个段落的字数,尽量避免字数过多或过少。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句子的长度,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要求的字数。
总之,高考作文的写作是一项技巧活,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在平时多进行练习和思考,积累写作经验,并且了解并纠正常见的问题。
相信只要考生们认真对待,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取得甚至超出自己预期的成绩。
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1.双基不牢。
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根底知识和根本能力不牢固。
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
《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标准。
这是对高考作文的根本要求。
2.审题不清。
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
如xx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
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
xx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
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
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
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拟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表达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
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
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
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除了表面的文字信息,还要对材料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观点。
对比不同解读
对于同一则材料,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审题 时,可以将自己的解读与他人的解读进行对比,以检验自己 的理解是否准确。
确定论述角度
分析材料的多元角度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仔细分析并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在选择角度时,应 考虑其是否具有论述价值,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总结词
论据的充分性是指论据要全面、详实、具体,能够全面地支持论点,避免论点受到质疑或反驳。
详细描述
在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中,仅仅选择典型的论据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论据的充分性。论据需要详 实具体,提供足够的细节和证据来支持论点。这样能够使论点更有说服力,避免读者对论点产生质疑 或反驳。
论据的创新性
总结词
论据的创新性是指选择新颖、独特的论据,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为文章注入新的思 考和见解。
详细描述
除了典型性和充分性外,论据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性的论据能够使文章更具 吸引力,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作者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或领域寻找新颖的论据,或 者提出新的思考和见解来提高论据的创新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性的论据需要经过
选取个人熟悉的角度
在选择论述角度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且有所研究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展开论述。
考虑读者角度
在确定论述角度时,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选择一个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能体现个 人观点的角度。
提炼观点
观点要有针对性
针对所给材料,结合论述角度, 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观点。确保 观点紧扣主题,能够直接回应材 料的核心问题。
严谨的论证和思考,确保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高考中文科综合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高考中文科综合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而中文科综合写作是高考中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
在面对这个考试环节时,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考中文科综合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题目理解不清面对一道题目,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无法写出应有的内容。
这可能导致答卷偏离题目要求,降低得分。
解决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内容,理解关键词和关键要求。
2. 利用标注、划线等方式来突出题目的关键要求。
3. 如果实在无法理解,不要猜测,可以向监考老师求助。
二、材料应用不到位中文科综合写作有时会提供一定的材料,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对材料的不会充分应用,造成文章的内容不丰富、不准确。
解决方法:1. 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理解材料的主题和要点。
2. 将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结合,合理利用材料展开写作。
3. 注意提供合适的例子、统计数据等来支持观点。
三、逻辑不清晰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在表达观点、列举论据或进行论证时,逻辑不严密,导致文章的结构不清晰,主题表达不明确。
解决方法:1. 在写作前先进行提纲或草稿的构思,明确文章的逻辑结构。
2.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保观点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3. 逻辑推理时,要注意保持严密的逻辑链条,确保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相契合。
四、语法错误频发语法错误是写作时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解决方法:1. 复习语法知识,特别是常见的语法错误点,如主谓一致、时态使用、句子结构等。
2. 在写作时,注意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进行检查和修正。
3. 避免过度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五、字数控制困难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难以把握字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得分。
解决方法:1. 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分配写作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好字数。
2. 如果发现字数过多,可以适度删减掉一些冗余的内容。
高考临场写作常见问题与对策详解
高考临场写作常见问题与对策详解临场问题一:审题难以突破有的考生一看到作文题,心里就紧张,不知从何说起,或迟迟不能想透题意,于是草率起笔,导致作文不切题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救急方案(1)如果作文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要紧盯“任务指令”,针对“任务指令”提出自己的观点;(2)提取材料关键句,如论述类材料的观点句,叙述性材料的论述句、抒情句;(3)把握比喻意,结合试题材料,认真揣摩其比喻意,以此入题,一切便迎刃而解。
临场问题二:惑于主题表达不清晰想好了文章主题,但下笔之前陷入困惑,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清晰地传达给阅卷老师,担心好的立意撞不上阅卷老师的眼球。
救急方案(1)标题点明题意。
新材料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如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分数背后的隐忧》《赏识为舟,批评作帆》《无言的呐喊最洪亮》都是用标题直接点明题意。
(2)开头点明题意。
把最核心的思想凝聚成文章的中心论点,置于开头,让急于抓住文章主旨的阅卷老师吃颗定心丸。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者,能超越个人狭隘的“利”的诉求,实乃君子之风。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乃非此即彼的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应当大声说:义利兼得,有何不可?(2016年高考四川考生《义利兼得,有何不可?》)(3)段中点明中心。
写记叙文,可在叙述、描写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观点,置于段首,以明题意。
(4)结尾点明题意。
写记叙文,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卒章显志——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写议论文,总结全篇、重申观点,强化主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让我们放远目光,不以分数论成败,根据孩子的特长与兴趣规划他的人生,同时将理想、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否则,可能事与愿违!(2016年高考河南考生《莫以分数论成败》)临场问题三:困于文章标题不醒目习惯于以材料话题充当标题,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材料“分数与赏罚”,体现出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鼓励与惩罚、唯分数论等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有考生便以“谈教育”“从分数高低说起”为题,宽泛而难以把握;或标题用语不简明、观点不明确,如“分数高,当然要表扬,但分数不那么高就一定要处罚孩子吗”;或语言没文采,标题缺乏动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场材料作文的三个难点问题
作文辅导
1230 10:49
::
高考考场材料作文的三个难点问题
“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如何掌握作文的切入角度”和“如何理解材料中提示语的作用”这三个问题,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在训练材料作文中碰到的主要问题。
难点一:要不要引用材料,怎样引述
新材料作文不强调一定要引用材料,未引用材料也不会扣分。
但从阅卷老师的普遍心理和写作的一般规律来看(从材料到观点需要铺垫),最好引用材料,特别那些难以从材料直接看出来的比较新异的观点。
引述材料的常用方法:
1. 正面直接转述法
2. 反面假设转述法
3. 同向类比转述法
4. 侧面暗合转述法
问题思考:体会这篇范文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06全国卷)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满分作文】
我已经飞过
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
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
乌鸦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有梦想,所以为此而努力。
老鹰那潇洒的动作和矫健的身姿是乌鸦所期望的,于是它拼命练习,汗水划过它练习的山坡,受伤的翅膀在坚定的意志下康复。
虽然最后落入了牧羊人之手,但它生命的轨迹已经很美。
山坡为它作证,山坡上那飘落的羽毛是它生命的划痕。
如果它会说话,那它就可以骄傲的对牧羊人说:我已经飞过。
其实人也是如此。
没有人知道自己传记的最后一页会写着什么,这也正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
所以,在还没有结局的情况下,我们要自己创造美好的过程,让这本传记的中间部份因你的努力而格外精彩。
青春是一个没有失败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舞者。
青春的旋律优美婉转,这让舞者们尽情地在舞台上舒展肢体,流露情感。
所以,请你也一同登上这记录着舞蹈过程的舞台,不论你是否专业,不论你是否熟练,只要你想拥有值得回味的过程,你就可以在这里挥洒下你的汗水甚至是泪水。
你的舞姿可以不如杨丽萍,但你要像她一样忘我;你可以没有邰丽华的天赋,但你要像她一样坚强。
听!台下正在响着雷鸣般的掌声,其中总会有一个人是为你而鼓掌的。
因为你的努力他看到了,你的执着他看到了,你的成长他也看到了。
舞台上的舞者,都赢得了生命的掌声,只有一直躲在后台手脚发软没有上台的胆小鬼,没有任何收获,陪伴他的终将是默默无闻与孤独寂寞。
在他传记应该精彩的部份,只会淡淡地留下一个清晰的字:略。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儿从含苞欲放到枯萎凋零,是生命的一个必然过程,但盛开的美丽与芬芳却不相同,而人们记住的,也只是它辉煌时的永恒;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人不同的就是各自的奋斗历程,传记中最精彩的,永远都是奋斗的过程。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我用我的翅膀在空中谱写了一支奋斗之歌,只要抬头,就能听到我曾经努力所留下的精彩瞬间,不,瞬间已成为永恒。
此刻,我已变成那只可爱的乌鸦……
难点二:是选择整体角度立意,还是选择一个角度(侧面)立意
如果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紧扣住材料内容的主要方面,回避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从而达到“符合题意”这一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指导与训练恰恰违背了“新材料作文”的初衷
例1 2006年全国1卷“乌鸦学老鹰捕羊”那则材料,整体角度立意:
1.“既要有勇气又要有能力,二者不可偏废”等;
2.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
显然,单从儿子或父亲的角度来立意比较容易,也易于展开论述。
例2(07汕头模考) 见前面“女大学生成功应聘”材料
分析:整体立意:1.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2.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个角度(侧面)立意: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选择某方面(侧面)切入来构思:
⑴从坚毅的品格切入。
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
⑵从诚信的品格切入。
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
⑶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
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⑷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
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显然,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侧面立意来得简单和容易。
深入探讨:一个角度(侧面)的立意如何最大限度优化?
例1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
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2006年全国1卷“乌鸦学老鹰捕羊” ,满分作文<<我已经飞过>>开头段)
分析:很显然,上文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立意的。
这样表述,既体现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材料中毕竟包含了儿子和父亲两人的观点),又很好的用“但是”一词转入自己所选择的“一个角度(侧面)”,即儿子的角度。
从写作思维上也体现了论述的辩证性。
可谓“一举三得”。
例2 上面那则“女孩成功应聘的故事”材料作文,共提供了4个侧面的立意。
如从女孩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或从诚信的品格切入,这样的论点似乎有点不严密。
因为无论是公私分明,还是诚信,都只是女孩成功的众多原因中的一个。
为体现你是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而立的意,你可以这样表述你的论点:
(1)女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私分明(或诚信) 。
或:(2)我认为导致她成功的众多优秀品质中,公私分明(或诚信)品质是我们当今最需要的。
这样表述,既体现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思维的全面性),又能很好的转入选择的角度(侧面) 。
难点三: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提示语的作用
新材料作文,有的在材料部分加了一些提示语(如下面两则作文) 。
加提示语的目的,旨在通过提示为考生降低审题难度。
它提示你,但并不完全限制你。
因此作文时,你也可以顺着提示语引伸,立出另外的意(论点),而不仅仅限制在提示语所提供的立意范围内。
例1(06北京高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说明:提示语对两句诗进行了五个角度的提示。
立意时可以不受这五句话的限制,只要紧紧扣住这两句诗就可以了(注意中间的省略号和要求语) 。
如:两句诗可以指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五个立意中任选一个。
例2(07全国2卷)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材料用两句话对故事的内涵从创造的角度,作了提示。
立意时可以不受其限制。
只要紧扣材料,从创造(发明)的角度引伸出其它观点,也是可以的。
如:创造需要善于联想,创造需要细心观察等。
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2个立意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