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合集下载

当今中国养老责任主要在家庭还是社会一辩稿

当今中国养老责任主要在家庭还是社会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探讨这样一个关乎民生的辩题——当今中国养老的责任主要在于家庭还是社会。

首先,开宗明义,责任即指份内应做的事情,“养”即指“赡养、奉养”,而“养老”,并不只是保证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人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由此,我们今天判别标准就是社会和家庭谁更应该让老人幸福地生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家庭就承担着养老的主要责任,而且,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中国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浪潮侵蚀下的,对“孝道”的传统美德只能加强,不能忽视,如果我们把养老的主要责任推卸给社会,必然会助长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美德的忽视,甚至是道德的滑坡,进而使得更多的老人生活在没有家庭温暖的阴霾中。

据调查显示(40.34%的老人更加渴求精神赡养)比起物质方面的赡养,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他们渴望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比起居委会探望时送来的日用品,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和儿孙绕膝,感受家庭的温暖、尽享天伦之乐。

而这种亲情和家庭的温暖是无法替代的,只有在家庭生活之中、只有在血脉相连的亲人的交流之中才让老人切实地感受到。

而这样的精神抚慰只有家庭能够提供,家庭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就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去年我国才财政共投入1800亿元用于养老金补助,如果扣除财政补助,有13个省有缺口;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了总人口的13.26%;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于前些年已经有所减缓的今天,想要把养老的主要责任交给社会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根本负担不起那么那么多老人的日常生活支出;再有,老人作为社会中一类亟待照顾和关爱的特殊群体,而现在全国拥有认证资格的合格从业者不过20万,根本不足以负担起养老的重担,而且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最了解他们的莫过于家人,只有家人才能够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只有在家庭中的养老才最可靠的。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全面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

通过揭示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实际需求与现有资源的匹配程度,本文旨在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本文将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结合,本文将揭示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的差异和共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家庭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供给方面的现状。

家庭养老资源主要包括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而社会养老资源则涉及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医疗服务、社区照料等。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养老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本文将揭示养老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本文将对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现有资源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养老需求与家庭及社会养老资源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与家庭、社会养老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需求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立论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立论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是两种养老方式,今天我们来谈谈哪种养老方式更可靠。

开宗明义,社会养老服务是针对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而需要从社会角度对老年人的帮助服务,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生活所需的服务。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子女赡养父母,形成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反馈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加上家庭的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不足以承担起养老的重任,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也逐渐成了不错的选择。

所以我方认为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社会养老更公开,更容易受到社会监督,可以减少受虐的老人。

因为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内部安置老人,很难对其进行监督,同时部分老人因为迫害者是自己的至亲之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这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除此之外还有履行赡养义务的,在农村就有大量留守的孤寡老人,他们的幸福生活谁来保障?这就需要社会养老来解决。

社会养老面向社会,全面受到监督,公开透明,在大众的监督下难以侵害老年人权益。

当今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切实保障。

社会养老物资来源广,护理专业,给老人更好的呵护。

社会养老物资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渠道,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这就减少家庭养老因经济水平低而忽略老人的现象。

此外社会养老机构还能会对老人进行专业护理,使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和照顾,弥补家庭养老中子女外出而老人留守的缺陷。

当今社会,社会养老有许多家庭养老无法满足的优点,所以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解决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现依据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同时,老龄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现状与优势分析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我国的养老方式

我国的养老方式

我国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方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

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金和相关服务的一种方式。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个层次。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广,参保人员多,养老金支付由国家统筹,可以提供一定的基本保障。

而补充养老保险则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个人额外缴纳一定的保费,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为我国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缓解了养老负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方式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庭中得到充分的照料和关怀。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子女有责任照顾父母,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庭中养老。

家庭养老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持老年人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同时,家庭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足、子女工作繁忙等,导致家庭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因此,家庭养老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居家养老也是我国养老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得到养老服务和照料。

居家养老的特点是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并且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和照料。

居家养老可以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的服务来实现。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

护理院则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照料。

我国的养老方式多样丰富,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

社会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家庭养老可以保持老年人与家人的亲密关系,而居家养老则为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照料和服务。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一、引言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挑战之一。

随着家庭规模缩小、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社会对策问题。

二、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1. 家庭规模缩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规模的缩小。

传统的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越来越少见,老人孤独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老人在生活、精神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困扰和孤独感,很难获得足够的照顾和关爱。

2. 经济压力增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

由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逐年增加,家庭需要为老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这无疑给家庭的经济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这样的压力,导致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3. 老人照料难题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着无人照料的困境。

工作繁忙的子女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去照顾年迈的父母,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由于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很多老人无法得到足够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给他们的养老问题增加了更多的困难。

三、社会对策问题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2. 加强老龄人才培养面对家庭养老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老龄人才的培养。

建立完善的老龄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素质。

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老事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3. 推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在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我们还需要推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关系

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关系

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关系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化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人对于社会化养老的推行持有不同观点,一些人支持这种模式,认为它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另一些人则反对社会化养老,主张家庭照料模式,强调家庭在养老中的重要性。

社会化养老的提出,意味着养老由家庭转移到社会的责任转移。

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劳动力减少、子女迁徙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自由、独立和多样性的生活方式。

而社会化养老通过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护理和社交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社会化养老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养老机构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合适的照料。

其次是养老服务的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较少,而一些地区则供过于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

再次是失去亲情的风险。

社会化养老可能使老年人与家庭的联系越来越淡薄,失去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关怀。

在这种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关系交叉的背景下,如何维持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家庭照料模式,提高家庭养老的吸引力。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制度和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要得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扩大,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还需加强养老服务的质量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最后,加强社会的养老意识和家庭价值观的培养。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提升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要加强对家庭的尊重和支持,将家庭视为养老的基本单位。

在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关系的讨论中,我们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家庭是我们最直接的社会,在养老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适当的家庭照料模式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评估
家庭和社会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家 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资源不足。政府部门在养老服务方面投入不断增 加,但与庞大的老年人群体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此外,社区资源的利用也不充 分,很多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仍局限于家庭和社区内部。
解决策略探讨
3、社区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例如,组 织文化活动、健身娱乐、日间照料等,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和促进社区融合。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推动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这包括引导 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培育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等。同时,加强公共宣传,提 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根据202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 数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 到20%以上。因此,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家庭与社会养老资源的匹配问题已成为 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包括经济支持、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调查显 示,大部分老年人依赖退休金和养老金维持日常生活,但一旦出现重大疾病或其 他突发事件,家庭仍是最主要的支持来源。此外,老年人对家庭和社会的精神支 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渴望陪伴、沟通和社会参与等。
家庭养老资源现状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养老方式。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家庭养 老功能正在弱化。一方面,由于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解 体,小型家庭日益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子女往往无法为老年 人提供足够的照料和关心。
社会养老资源现状
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养老资源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首先,全国各 类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包括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然而,养老机构的 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地区存在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设施陈旧等问题。

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的主题辩论会

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的主题辩论会

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的主题辩论会第一,我方认为家庭养老相比社会养老更稳定。

家庭养老有成熟的体系,明确的法律和道德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且家庭养老覆盖面广,方式多,并不仅局限于居家养老,相比之下,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健全,且健全难度大,短期内并不能被大范围的适用于养老。

所以目前社会养老只是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体系,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依然依靠于家庭。

第二,家庭养老有更广泛的经济来源,由血缘和婚姻组成的庞大家族体系可提供多方面的经济支持,而社会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且狭窄,基本上只有国家预算和企业营业外列支的生产性收益。

国家投放进养老的钱均摊下来少之又少,而老人自己投资的保险并不能保值,一旦经济发展滞后或政策改变,老年人将居无定所,这当然不可靠。

第三,我方认为家庭养老能给予老人更可靠的物质保障。

从基本生活上说,家庭养老模式能提供更多的选择,老人可以穿着喜欢,适合的衣服,可以根据口味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更利于其健康,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从医疗上,家庭可根据不同的经济能力,给老人最有效的治疗,不用受限于政策对医疗保险的约束。

第四,家庭养老能给老人带来所需的精神慰藉。

据调查显示,只有5%的老人想要入住养老院,可见老年人更愿选择家庭养老。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享受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也希望可以落叶归根,家庭养老则让他们有了家的归属感,这是社会养老无论怎么发展都给不了的。

除此之外,家人的陪伴更能使老人有安全感,无论是否居家养老,老人都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不会被子女抛弃,不担心老无所依,这才是老人觉得最可靠的。

人生易老终无奈,百感交集念亲慈。

父母养育之恩,真金难酬,不如给他们一个温暖又和谐的家。

我们也终将老去,我们会不能忍受孤独,与其每天惶惶不可终日,不如选择一个稳定健康的生活。

那里有孝顺的子孙,有多年的老友,熟悉的环境,习惯的生活方式,那是家,是每一片落叶要归的根。

作者:想做大佬的通信狗。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问题辩论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问题辩论

我国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正方四辩)刚才双方辩友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推迟退休年龄对个人、国家的好坏。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推迟退休年龄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影响。

对方辩友单纯从年轻人群的就业率来看,认为是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很显然,这种想法十分欠妥。

如果一定要用让老年人过早退休来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那么该政策仅仅是更换了就业人群、转嫁了经济危机。

并且会使已经出现缺口的养老金资源进一步枯竭,从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收养闲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年轻人要想顺利就业就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依靠政策为自己抢一口饭吃。

如果真是这样,祖国的明天何在呢!对方辩友说到一个问题,推迟退休年龄影响养老金发放,我想问您有根据么?资料显示2012年的养老金发放办法是以多缴多拿来计算的,也就是说您工作时间长,拿到的比例是高的。

延长工作时间,退休以后得到的养老金总量是增加的。

当下有人提出50岁是创业的开始,这表现了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之下,成功年龄明显延后。

假使对方辩友打着为他们争取福利的旗号而让他们退休,那么他们是否愿意呢?今天我方观点是退休年龄该推迟,我国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同期,我国老年人口是总人口中增长最快的人群。

“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应对老龄社会各种挑战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指出,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是比较早的。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而在制定这个政策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延长退休年龄也是大势所趋。

其次人口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如果我们不把退休年龄延长,社会资源就会造成浪费,现在培养大学生4年,硕士、博士更久,如果按照55岁的标准,这些高学历人才毕业后可工作年限将大大简短,其次在55岁和60岁正处于黄金时期,这时候退休就是最大的浪费。

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好攻辩问题(精选五篇)

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好攻辩问题(精选五篇)

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好攻辩问题(精选五篇)第一篇: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好攻辩问题1、对方辩友刚才在立论说道,老人更需要精神关怀,因此家庭养老更重要,请问对方辩友,更需要的就更好吗?2、再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处于怎样的背景之下呢?3、对方辩友对方辩友认为,我们今天的辩题所包含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请问对方辩友,孤寡老人需不需要关怀呢?2、再请问对方辩友,孤寡老人无子丧偶,是否更需要社会给予他们的物质满足和精神关怀呢?1、请问对方辩友,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否日益突出?2、那现在孩子的教育是否越来越受父母的高度关注?3、全国近些年里每年新增工作岗位平均在900万左右,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平均在2000万以上,因此,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是否预示着就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严峻呢?4、那好,面对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甚至8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无疑已经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5、请问你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先富带动后富)6、好的,谢谢,那再请问对方辩友,社会养老的资金来自哪儿呢?(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捐助、缴纳税金等)7、社会捐助或者纳税方面,有能力者即先富者出力更多,与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探索不谋而和,何乐而不为呢?8、因此,我方坚定认为,社会养老能更有效地解决当今的养老问题。

第二篇: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岁月无情,时空变换,人终有老去的一天。

如何安置老人、供养老人使老有所终、老有所乐便成为了家庭与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便是家庭养老更可靠还是社会养老更可靠。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家庭养老:以血缘关系亲情纽带为基础的、由子女为父辈提供支持以保障其生活的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以公共财政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养老方式。

我们评判是否可靠的标准是更能令老人信任、依赖以及该养老方式自身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可调式性。

接下来我方将从主观上老人对养老的需求和客观上两种养老方式保障自身可靠性的机制两个方面为您论述我方观点。

养老服务的家庭经济与社会福利

养老服务的家庭经济与社会福利

养老服务的家庭经济与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开始关注养老服务所带来的家庭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经济和社会福利两个方面来探讨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一、家庭经济角度养老服务对于家庭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家庭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挑战。

在传统的文化中,子女往往是承担养老责任的主要人员。

然而,在现代社会,子女可能因工作、生活或其他原因无法全程照顾年迈的父母。

这时候,养老服务的介入可以释放家庭成员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工作和个人生活。

其次,养老服务也为家庭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之而来的是养老产业的兴起,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社区服务人员等职位的需求迅速增长,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养老服务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如医疗器械、药品、设施设备等,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最后,养老服务也能够帮助家庭节约成本。

相对于在家中雇佣护工或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服务提供了更加灵活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家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服务项目和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二、社会福利角度养老服务对于社会福利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养老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养老服务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

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了社会的幸福指数。

其次,养老服务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服务的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各种形式的康复治疗、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等都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再次,养老服务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协调社会资源的利用。

老年人可以获得精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减轻了医疗资源的压力。

社会养老辩论发言稿范文

社会养老辩论发言稿范文

社会养老辩论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参赛选手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社会养老辩论赛中的一位选手,我要为大家阐述关于社会养老的观点。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如何解决养老难题,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社会养老是国家的责任。

老年人经历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对社会的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回报,享受晚年的幸福。

他们为社会做出过牺牲和努力,我们不能放任他们陷入贫困和孤独,必须由国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保障,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其次,实施社会养老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社会养老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经济投资。

一方面,通过提供有保障的养老制度,可以减轻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让老年人的子女更好地投入到劳动市场中,提高国家整体的劳动力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社会养老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可以为社会传承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

而如果老年人陷于困境,生活无着,就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

因此,通过实施社会养老,可以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和幸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社会养老应成为国家重视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难题。

社会养老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一种经济投资,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社会养老贡献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辩论稿资料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辩论稿资料

正方一辩稿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主席好,大家好,我方认为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

开宗明义。

家庭养老即主要由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且不过多依靠社会扶助的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即为主要由社会力量以及机构组织等为老人提供只针对于养老的服务。

而能够持续稳定且高质量的广范围服务老人的才能算得上是可靠。

因此我方有以下观点1。

首先,家庭养老能给予老人更好的精神慰藉。

养老的对象是老人,因此我们更应顾忌老人内心的真正需求。

在当今中国,老年人面临的更多是精神需求问题,而非基本物质需求。

人们总爱称老人为“老小孩”,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渴望得到关怀,得到亲人的关注,而与家庭相比,这恰恰是社会所无法提供的。

因此,家庭养老能够更好的关怀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

2。

其次,目前社会养老体系并不健全,且健全难度大。

调查显示,目前需要和愿意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仅占老年总人口的5%,各养老服务机构可供老人入住的床位仅占1.74%,全国需要养护人员约1000万,而现在仅有约100万,浙江省1675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只有15家工商部门登记的,其中很多属民营,普遍存在环境差,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而在体系完善方面,一,政府财力有限,社会筹集资金难度大,并且可能在运转方面出现贪污,钱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服务人员从培训到岗位,薪水等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

但家庭养老则是将庞大的老年群体分摊到每个家庭,且家庭养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亲情反馈的过程,能让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3。

最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自律和他律上对家庭养老构成可靠性体系。

一方面,亲情的牵绊和文化的影响,使得孝敬父母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另一方面,家庭养老有着法律和道德约束等他律的保障。

我国宪法、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规都有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规定,且深受中国千年孝道文化的社会伦理会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能推动人们自身德行修养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两者都给予了家庭养老以可靠保障。

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一辩稿

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一辩稿

第1页共1页谢谢主席,谢谢各位评委,大家好!对于今天的这个辩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必要的标准。

我方认为,在今天这个社会,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不可或缺的,若要比较哪种养老方式更可靠,就要看老人最需要什么。

孔子曰:“大孝尊亲,次孝弗辱,其下能养。

”目前,物质文明相对发达,温饱已不成问题。

所以,当今老人的主要需求应是精神上的慰籍。

众所周知,“儿女孝顺,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是从古至今中国老人晚年生活的最理想的境界,而对比两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是不只保障老人的生存,而且要保障老人的生活,包括对老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一种传统养老方式。

而社会养老则是有社会提供养老资源,从而保障老人的物质生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

通过比较两者方式本身的可实施性,和推行过程中何者更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就能清晰的看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

第一,从精神慰藉上来看,家庭养老能够给予老人以精神的抚慰,亲情的包围,这是社会养老无法完全达到的。

也许社会养老可以给予老人关怀与温暖,但是老人所最迫切需要的亲情、家庭的呵护,确实它无法给予的。

从心理学上来看,老人最需要的并不是一直有人陪伴,而是由谁来陪伴,和子女在一起吃一顿饭、聊几句家常要比一位义工陪上一天更得到精神慰藉,满足老人“叶落归根”的心理。

第二,从可实施性方面来说,家庭养老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为一个古老的优良传统,家庭养老势必比由冷冰制度规定出来的社会养老更易于被大家接受。

况且现在中国国情是国未富,民已老。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所以社会养老这种制度本身就是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的。

而家庭养老,由家庭承担养老责任,把这种责任分摊给每个家庭,国家只要用社会养老加以辅助,便可以保障老人的生活。

所以在现阶段,家庭养老对于国家和老人两者都更为可靠。

最后,从最终结果上来看,家庭养老并不仅仅是在保障老人的生活,还是中国五千多年的孝文化传承。

这不仅仅关系到老人最终的归宿,还关系到传统美德在今日是否还能发扬光大!从长远上来看,家庭养老更为可靠。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总结陈词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接下来请允许我来梳理整场辩论赛,纵观整场辩论赛,我们与对方辩友存在以下交锋点:首先是关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定义问题,对方辩友将家庭养老定义为以家庭提供物质基础的养老模式,其实在大家的共识中家庭养老指的就是一种“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

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只要是我们自己提供物质基础或者金钱就是家庭养老,那么请问老年人的子女用钱将其送入私立养老院的行为是否也算一种家庭养老呢?而对于社会养老,我方认为其指的是以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它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关于这个定义是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所做出的一个符合当前社会现状的定义。

对方辩还将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混为一谈,居家养老虽然老年人住在家中,但是其一直在享受着社会化的服务,其实它也是一种社会养老!其次,是社会养老是否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以及“家”情怀产生冲突。

事实上对于一些孤寡老年人待在家中与待在养老院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待在养老院比待在家中更好,在家中他们连说话陪伴的人都没有,而在养老院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老年人,会有更多的陪伴,并且可以减少一个人生活起居带来的高额成本。

至于那些身体相对健康的老年人,他们居住于养老院也并不会影响他们与子女的联系,根据调查显示70.7%的老人与其子女是不经常见面的,所以即使老年人住在家中也不会和其子女见面,况且子女可以通过视频以及探望的方式给与其适当的关怀。

最后,社会养老是否具有可行性。

社会养老具有家庭养老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社会养老是全方位的,我国当前形成的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它具有多样性、长远性、经济相等特点,相比于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它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需求: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主要应选择居家养老,使他们一方面可以住在家中,另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到社会化的眼老服务。

对于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患病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人,以及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应选择机构养老,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

国家、家庭、社会养老制度

国家、家庭、社会养老制度

国家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哪个更好?一、含义家庭养老指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如老人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

社会养老指养老的供给资金主要来源于离退金和社会保障金。

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或单位、个人双方共同负担。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实行的是单一养老保险制度。

二、比较养老方式是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就当今社会现状来说,家庭养老已不再合适。

首先,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将来形成的“421”家庭模式会令年轻人负担过重。

其次,由于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转变,不再是“父母在不远游。

”大家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往往会背井离乡,而与此同时,父母却更乐意留在家乡,那么那些靠家庭养老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将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同时,这种养老方式对子女、亲属依赖太大,使其风险性太大,没有保障。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国家养老也不合适。

国家养老会使政府负担太重。

特别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养老需求很旺盛。

都靠国家养老目前来说是很不现实的。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政府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全体国民养老的。

社会养老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服务。

我国正在努力完善社会养老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的由三方或两方缴纳,是比较合理且风险较小的方式,它可以减轻任何一方的负担。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社会养老是一种较两者来说更好的方式。

但是,在我们国家,社会养老仍有许多弊端。

第一,企事业单位和国家公务员之间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国家对不同职业的退休人员的养老所给予的支持有很大差异。

在我看来,职业不分高低。

不论你在职时是什么职位,退休后,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都面临一样的养老问题,一样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解决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之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现依据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剖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同时,老龄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现状与优势分析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然而,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

有统计显示,2008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并且继续以年均%的速度递增。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到1805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

2009年,中国已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年,这十年老年人口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十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以5%的速度迅速增加。

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亿,约占总人口30%。

(一)、家庭养老1、定义: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

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现状:(1)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

年轻一代妇女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从过去的5-6个孩子,降到只生1-2个。

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从过去的1/4-1/5上升到如今的1/2,甚至100%。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鼓励一孩政策在社会中形成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和少子女家庭。

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陆续进入老年,在本世纪前半叶,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们将陆续进入婚姻、生育期。

据桂世勋教授估计,中国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达一亿左右。

上海市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从1980年的万增加到1990年的万,增长约4倍。

预计30%以上的老年人口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前后。

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将是一个非常沉重、几乎无法承受的重担。

多子女的老人生病后,子女分担医药、护理和营养费用,轮流陪护、看望。

独生子女只有一个人扛着,面临经济和时间的双重压力。

(2)、“421”家庭的养老压力据全国老龄办调查,1982年中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人,1995年为人,2005年为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人,下降幅度约28%,以上海市为例,上海独生子女家庭目前约有305万个,占全市家庭户总数的比例为%;全市有610万左右的独生子女父母,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43%。

据预测,上海市2013年新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在2018年以后,每年有24万到34万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

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与此同时,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逐渐老去。

1979年我国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为24岁至25岁,当时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父母,如今差不多都到了退休年龄,开始步入老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3)、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寿命延长。

1999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岁,正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74岁)迈进。

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八十岁不希奇"。

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延长。

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增多。

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

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4)、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

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

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到70-80%。

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3、养老优势(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

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

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

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

费孝通教授讲过:“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

它给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

它也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

”但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计较经济贡献上的平等问题”。

可见,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3)、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

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4)、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道德强大内在力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的风气,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子女一种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义务。

(5)、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基础差,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家庭养老目前,中国城市尚无系统的老年服务体系,社会福利十分有限,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远不能适应老年人口迅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1994年底,全国城乡由政府和社区兴办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共收养孤寡老人万人,约占1亿老人的%。

当老人无人照料时,他们只能依赖家庭。

(二)、社会养老1、定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2、现状:(1)建设社会养老的任务十分繁重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的%,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2)、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万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万个,留宿照料床位万张,日间照料床位万张。

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3)、养老基础设施和收养老人情况我国现有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占75%,民办养老机构只占25%,床位中公办占80%,民办只占20%,市场化率很低,更谈不上产业化。

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比上年增加233个,床位万张,比上年增长%,年末收养老年人万人,比上年增长%。

公办老人主要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民办老人主要以机构供养为主,家庭或居家养老为辅。

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部分设置已达到或接近国家行业标准。

民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设置不合理、不规范,基本上达不到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标准。

(4)养老人员配置情况我国当前养老机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队伍建设滞后造成的。

我国养老机构队伍总体呈现出年龄大、学历低、专业人员少、专业水平低、流动性大等特点。

全国30万养老护理人员中,具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只有2万多人。

全国老龄办进行的首次全国民办养老机构调查表明,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的学历只占32%,中专、中学学历占59%,还有9%的管理人员只有小学学历甚至没有学历;平均1所养老机构不到1名医生、1名护士;护工中40岁以上占66%,50岁以上占22%,30岁以下只占7%。

养老护理是一门专业,是一种技术,现在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是城市的“4050”人员和农村务工人员,文化基础较差,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能进行简单的生活照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