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质量报告范文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质量报告范文书
第一章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
2004年,桂城、平洲、西樵的4个大气自动监测地面站运转正常,
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共获得日均值有效数据4254个;并布设4个降尘监测点,进行全年连续不间断监测,每月取样
分析1次,共获得48个有效数据。
酸雨监测点设在桂城环保大厦,逢雨必测,监测项目有pH值、电导率、降雨量及雨水中阴、阳离子成分,全年共测雨样34个。
二、地表水质监测
对桂城水厂和南海第二水厂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监测,1年监测12
期,监测“三氧”、氨氮、挥发性酚、总氰化物、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28个项目。
对我市7大河系共布设13个断面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市控断面1年6期(单月监测),区控断面1年1期;监测项
目有“三氧”、氨氮、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砷、石油类、汞、六价铬、镉、铅、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锌和镍等24。
全年地表水监测共获
得4560个有效数据。
三、噪声监测
在城区(桂城城区)进行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
境噪声监测网格106个,覆盖11.19平方公里;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数50个,总长32.12公里。
四、污染源监督监测
废水1年监测2-4次,废气及燃料含硫量1年监测1至2次。
重点污
染源监测每季度1次,并按周期采样,全年共获得16792个有效数据。
五、其他监测
对城区机动车进行路检抽查,共测车辆1205辆次。
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验收、污染事故与纠纷以及为西樵、小塘、罗村、里水等卫生城
镇建设等进行所需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7602个。
第二章环境质量现状
第一节污染源一、废气排放情况1、固定源
据南海区环保局统计,2004年南海区煤炭消费总量为146.50万吨,
燃料油消费总量为144.92万吨。
燃料燃烧产生工业废气2929269标立方米,二氧化硫47300.58吨,烟尘4473.82吨,工业粉尘排放量818.79吨。
可比数据与2003年相比,废气排放量减少4.7%,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18.7%,烟尘排放量增加25.2%,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22.8%。
主要排污行业为火力发电业和陶瓷业,主要排放区域是西樵。
2、流动源
城区主要受机动车尾气污染,我区为广州通往我省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形成发达的交通网。
我区现时拥有各类机动车量50万辆左右,加上
各种过境车辆,使得各主要道路车流量每小时都在千辆以上,这一流动污
染源,成为各城区废气的重要污染源。
二、废水排放情况1.工企业废水
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836.15万吨,达标排放率为77.3%。
不少
陶瓷、造纸企业改进废水处理工艺,实现了污水回用。
与2003年相比,
重点调查企业的废水排放总量基本持平。
废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
需氧量3310.53吨、氨氮406.47吨、石油类0.44吨、氰化物0.22吨、
六价铬0.04吨,铅0.02吨。
与2003年相比,重点调查企业的六价铬排
放总量持平,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略有增加,氰化物排放
总量降低83.8个百分点,铅排放总量降低60.0%。
废水排放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其次是火力发电业,再次是有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其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区重点调查企业废水排放总量
的36.6%、24.0%和21.4%,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全区重点调查企业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0.1%、13.2%和18.2%。
废水主要纳污河段是西江
南海段,占全区重点调查企业排放总量的36.8%,化学需氧量主要纳污河
段是西南涌-水口水道河系,占全区重点调查企业排放总量的34.6%。
氨氮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重点调查企
业排放总量的61.2%,其次是纺织业,占重点调查企业排放总量的18.0%。
氨氮纳污最多的是佛山水道和雅瑶水道,分别占重点调查企业排放总量的42.8%和34.0%。
2.生活污水
第二节环境空气
一.空气质量1.二氧化硫
2004年,全区年平均浓度为0.057毫克/米3,符合GB3095-1996年
二级标准要求。
与2003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升高11.8%。
桂城、平洲、西樵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及年际变化见图1。
2.二氧化氮
2004年,全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19毫克/米3,符合
GB3095-1996年二级标准要求。
与2003年相比,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升
高18.8%。
桂城、平洲、西樵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及年际变化见图2。
3.可吸入颗粒物
2004年,全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75毫克/米3,符合
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与2003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
基本保持不变。
桂城、平洲、西樵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及年际变化
见图3。
4.降尘
2004年,全区平均降尘量为6.2吨/公里2月,符合推荐评价标准
(≤8吨
/公里2月)要求,较2003年基本保持不变。
降尘量的区域及年际变
化见图4。
污染物浓度受气候影响较大,雨水多发时,各污染物浓度均明显降低,少雨季节,污染物积聚量多,浓度较高,同时低气压天气、逆温层高度降低,扩散条件较差,污染物浓度也会升高。
污染物浓度变化一般表现为1、4季节的浓度高于2、3季度。
各镇(办)空气质量优劣顺序表现为3季度>2季度>1季度>4季度。
同时各污染物浓度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早上8~10时较高、下午13~16时较低,秋冬低压天气的晚上的浓度一般
也较高。
二.酸雨2004年,桂城共测雨样数34个,pH值范围为4.14~6.14,酸雨频率为79.4%,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率为78.0%,降水平均pH值为
5.00。
与2003年相比,酸雨频率与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率均有下降,降
水平均pH值下降0.55个pH单位。
雨水中硫酸根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阴离
子浓度,表明我区酸雨类型是硫酸型,主要受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而产生
的废气污染所至。
综上所述,我区所监测城区桂城、平洲、西樵空气中,二氧化硫(除
桂城的年平均浓度为0.063毫克/米3超GB3095-1996二级标准外)、二
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雨水酸度、酸雨频率均有
降低,但我区酸雨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节地表水
一.主要饮用水源水质
2004年,从监测的28个项目统计结果表明,我区主要饮用水源——
平洲水道石啃段、东平水道狮山段仅粪大肠菌群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9.4%和47.2%,其余监测项目均没有超标现象,水质良好。
在常规水监测七大河系15个断面中,33.3%的断面水质保持良好,包
括西江干流水道、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和平洲水道上游段等主要饮用水源
地的5个断面,均可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要求。
13.3%的监测断面(平洲水道五斗桥断面、官山涌官山
桥断面)水质为Ⅲ类,也符合其水功能要求。
20.0%的监测断面水质为V 类,包括平洲水道平洲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流溪河里水上庄断面,均不能达到其水功能要求。
33.3%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V类,水质极差,
包括西南涌上游凤岗断面、水口水道泌冲断面、佛
山水道陆边闸断面、雅瑶水道的雅瑶大桥、圣堂断面等5个断面,这
些河涌水质均不符合水体功能要求。
水体超标者,均出现多项目年平均浓度超标。
这些水体的溶解氧、五
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也通常是决定水体水质类别的主要指标,均表征为生活污水污染。
水口水道、佛山水道、雅瑶水道的氟化物超标也
较严重,其中雅瑶水道氟化物的年平均浓度超标1.5倍以上。
我区受污染严重的水体是西南涌凤岗段、佛山水道、雅瑶水道,超过
V类标准限值的指标多,超标倍数大,其中西南涌凤岗段最为严重,水质
综合污染指数达到47.39,远高于其它水体,氨氮、总磷、氟化物的污染
分指数高。
西江、东平—顺德水道出入境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水体流经我区后没有受到明显污染。
平洲水道出境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
入境水体,表明平洲水道水体受到一定的污染,但其污染成因复杂。
西南
涌入境水体水质很差,经沿途稀释和降解,水质渐有好转。
水口水道受纳
里水镇的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下游受纳水质很差的雅瑶水道出口
水体,加上珠江水涨潮上溯,水质比上游西南涌和顺段和流溪河差。
佛山
水道、雅瑶水道为我区主要工业废水纳污水体之一,主要接纳大沥等相关
镇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纳污量与水体水量的比值高,已很明
显地受到氨氮和氟化物的污染,超标严重,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与2003年相比,除东平—顺德水道、平洲水道和西南涌凤岗段综合
污染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佛山水道的陆边闸基本持平外,其它河系或
河段的综合污染指数均有所降低,水质没有进一步恶化。
升幅最大的是西
南涌凤岗段(48.9%),降幅最大的是雅瑶水道大范河圣堂段(24.5%)。
总的来说,水质恶化趋势有所遏止,这是珠江综合整治的绩效。
第四节噪声
2004年我区城区(桂城)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A),
超标率为27.4%。
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分贝(A),路长超标
率为9.4%。
与2003相比,区域环境噪声略有降低,超标率却增加了4.8
个百分点;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持平。
1类标准适用区的区域环境噪声
超标率达58.3%,表明城区内噪声扰民现象尚在,声环境整治仍需进一步
努力。
第五节固体废弃物
我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由粉煤灰、陶瓷碎片、炉渣组成。
据区环
境保护局统计,2004年南海区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0.66万吨,综合利用
量为38.52吨,利用率为94.73%;处置量1.99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处置
量383.81吨;排放量0.15万吨。
与2003年相比,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8.00万吨(24.5%),综合利用率下降1.93个百分点,排放量减少37.5%。
被综合利用的主要是粉煤灰、炉渣、水泥尘、冶炼废渣,利用率99.9%以上。
排放部分主要以陶瓷业的陶瓷废片为主,占总排放量的84.6%,其次
是纺织业废水处理所产生废渣,占总排放量的15.4%。
第三章总结
一.污染源状况1.废气污染源
我区废气污染以工业废气污染为主;烟尘排放量有所增加,工业粉尘
排放量基本持平。
主要排污行业是火力发电业和陶瓷业,主要排放区域是
西樵。
交通流动污染源是城镇主要废气污染源。
2.废水污染源
全区工业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略有增加。
主要排放行业是纺织印染业,化学需氧量主要纳污河流是西南涌—流溪河—水口水道流域,工业排
放氨氮的主要纳污水体是佛山水道。
全区城镇生活污水中的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排放量远大于工业排放,城
镇生活污水仍然是我区河涌的主要水污染源,其中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的污染贡献也不小。
二.环境空气
我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表明我区各镇(办)城区环境
空气质量良好。
空气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
各镇(办)空气质量优劣顺序表现为3季度>2季度>4季度>1季度。
与2003年相比,我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均有所上升,
可吸入颗粒物、平均降尘量年平均浓度基本不变,表明城区空气质量没有
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区平均酸雨频率为79.4%,较2003年酸雨频率降低,酸度有所减低,表明我区的酸雨虽有所好转,但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地表水
西江干流水道、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和平洲水道上游段的水质均达到GB3838-88Ⅱ类标准,符合其水功能——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要求,占我
区监测断面的33.3%,13.3%的监测断面(五斗桥断面、官山涌)为
Ⅲ类,其他河涌或河段水质均达不到其水功能要求,其中平洲断面、西南
涌和顺段(Ⅲ类功能)、流溪河里水上庄段(Ⅱ类功能)的水质只能达到Ⅴ类标准,占监测断面的20.0%;西南涌上游凤岗段(Ⅳ类功能)、水口水道(Ⅲ类功能)、佛山水道(Ⅳ类功能)、雅瑶水道(Ⅳ类功能)的水质均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占我区监测断面的33.3%。
地表水污染类型属生活型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氨氮、耗氧有机物、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与2003相比,除东平—顺德水道、平洲水道和西南涌凤岗段综合污染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佛山水道的陆边闸基本持平外,其它河系或河段的综合污染指数均有所降低,水质没有进一步恶化。
升幅最大的是西南涌凤岗段,降幅最大的是雅瑶水道大范河圣堂段。
总的来说,水质恶化趋势有所遏止。
四.噪声
南海区城区(桂城)的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5.9、67.7分贝(A),较上年略有降低,而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率有所增加,1类区的超标率仍然较高,噪声扰民现象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