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版:5 未有天才之前(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快读 积累素材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
课前快读 积累素材
演讲题目 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优秀讲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上初中时,我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都有我的身影,但上了高中后,我变得沉寂了很多,因为好几次活动, 老师“点将”时都没我的份。从一个班级的“主角”到一个默默无闻 的“群众演员”,我的心理落差很大,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一度变得很消沉。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
演讲词档案
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尽是 演讲者:海明威(1899—1961)
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 演讲时间:1954年
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 演讲者身份:美国小说家、诺
幸运的;但是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 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的本领之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
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所作的一 篇著名的演讲,收入他的文集《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 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 土”,这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学习本文,不但可以了解鲁迅先 生 “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可以掌握议论文的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学习本文也是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揣摩 语言的绝佳训练。
答案
3.辨析字形 拖延( yán ) 朝廷( tínɡ )
翻译( yì ) 演绎( yì )
荒谬( miù) 绸缪( móu)
啼哭( tí ) 缔结( dì )
异域( yù ) 鬼蜮( yù )
驰马( chí) 松弛( chí)
答案
4.辨析词义 (1)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答案
技法点击
妙语连珠 寓庄于谐 《未有天才之前》是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文艺界存在 的一种怪现象而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鲁迅先生客观地分析了天才之所 以不能产生的原因,精辟地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即要有天才, 必先要有天才生长的泥土。而当时的中国却没有适合天才生长的泥土, 只有抱残守缺、排斥异流的令人窒息的龌龊环境;因此,要想产生天才, 必先改造环境,造出能生长天才的泥土。鲁迅的讲话,犹如天空中的一 盏明灯,照出了一条天才生长的光明大道,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基础落实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不肖( xiào) 戕(qiānɡ)贼
国粹( cuì) 寒噤( jìn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pì( 譬 )如 遭yānɡ( 殃 ) 报chóu( 酬 )
马ɡuà( 褂 ) dié( 碟 )子 花huì( 卉 )
幼稚( zhì) 不足齿数( shǔ )
荒miù( 谬 ) 翻yì( 译 ) 心旷神yí( 怡 )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 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 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会有幸获得成功。如果将已经写好的作品仅 仅换一种方法又重新写出来,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
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被他们逼人 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当我们觉得“怀才不遇”时,与其埋 怨与悲叹,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在逆境中锻炼我们的意志, 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只有当自己真正有实力时, 才会得到大家的赏识和认可。
返回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 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 鲁 迅 到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从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 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清晨,逝世于上海。
鲁迅的演讲不仅有感而发,切中要害,而且由于他有丰富的阅历、 广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风趣,总是使演讲熠熠生辉,令听众倾倒。 《未有天才之前》也充分体现了鲁迅演讲中的这一特点。作者在文中由 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说的话引出的乔木、花与泥土的联想;批评国故 派时所说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 新马褂”表现出来的幽默;对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 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的生动的描述,留 下了无穷的韵味,真可谓妙语连珠,令人不能不击节赞叹。
那天,我和妈妈去江边散步,我说起了自己不被欣赏和重用的苦恼。 妈妈从岸边捡起一粒沙子,随便扔在远处,对我说:“你能把那粒沙子 捡起来吗?”“当然不能!有那么多沙子,咋分辨出来呀?”我说。妈 妈接着问:“如果我刚才扔的是一颗珍珠呢?”“那就简单了,珍珠多 显眼呀!”我轻松地回答。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许多时候,我们只是 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格不菲的珍珠,要想使自己真正卓然出众, 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答案
点睛4 “泥土”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泥土”的含义就是一种“泥土”精神——即坚实、坚韧、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这是典型的鲁迅精神,作者号召大家都来做。
答案
点睛5 这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 作用。 提示 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拿破仑与士 兵”“泥土与花木”的例子说明天才需要民众,用“新旧马褂”的例子说 明继承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明天才也有幼 稚的时候,用“在嫩苗的地上驰马”比喻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 径,都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振聋发聩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 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品味:鲁迅的这句话点出了天才也要有孕育他诞生、成长的土壤,表明了 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欧文曾经说过:“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 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荀子有言:“蓬 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些经典言论都强调了环境 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的感悟:
答案
点睛3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当时缺少天才产生的土壤? 提示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即“整理国故”论、“崇拜创作”论、“恶意 的批评”这三个方面。第5段指出“整理国故”的论调反对新事物,就是 要扫尽预备天才生长的土壤,反映出守旧的社会心理;第6段指出“创作 崇拜”的论调排斥世界先进文化,就是要扫尽预备天才生长的土壤。作者 举反面的例子批判“创作崇拜”的论调。第7段指出“恶意的批评”就是 扼杀新生事物,社会没有天才产生的土壤。
答案
3.怎样拟定演讲的题目? 提示 拟定演讲的题目,一是题意要明朗,不要含蓄,不要委婉,更不要 含糊;二是题目用字要新颖易读。
答案
返回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
探究指津
这是8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面向成人听众所作的一篇演讲词。要想 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当时的社会 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演讲中涉及的如“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整 理国故”“崇拜创作”等文化名词,否则你就读不懂。这篇课文在字词上、 语言上有一些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用法和语法,请调动你积累的语法和文 言知识,先疏通文字,只有如此,才能透过文字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 思想情感。
答案
(2)不孝•不肖 “不孝”,指不孝顺;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3)化妆·化装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和平”“妨害健康”。 (4)功效•工效 “功效”,指功能,效率。如:“立见功效。” “工效”,指工作效率,如:“提高工效。”
第二单元
5 未有天才之前
轻轻地告诉你
《未有天才之前》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 话。天才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蠢材,再就是天赐良才。我们常说的天才无 疑是指第二种,那么要想成为良才而不是蠢材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演讲词《未有天才之前》,看看鲁迅是怎样认识的。
栏目 索引
鲁迅的著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 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 集《朝花夕拾》等。其作品收入《鲁迅全集》。
背景资料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 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 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 争鸣”的方针。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代表人物。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 辑工作。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的已经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 而不是说出来。再一次谢谢大家。 注 本文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授奖仪式上的演讲 词,海明威本人未出席这次授奖仪式,此文由当时美国大使约翰·C·卡波 特代读。
被人遗忘。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 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 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 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 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答案
要领点拨
1.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试简要加以说明。
提示 演讲的目的,意在诱动对方,改变听众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态度,促 使听众去实践。 2.演讲和一般的谈话有什么区别? 提示 演讲不同于一般的谈话。一般的谈话,对象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 方式是互相问答,随意交谈,内容往往并无明确的中心,也没有预定的 目的;而演讲是一种“独白语言”,它是一个人对着几十、几百、成千 上万的人发表讲话,其目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使听 众受到教育和鼓舞,产生新的思想和行动。
返回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
经典之窗
写作,是一种寂寞的生涯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尔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 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奖金。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 伟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地领奖而不感到受 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 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本文中运用讽刺则比幽默更多。第5段末指出古董商人“实在比许 多国学家聪明得远”,是对“整理国故”论者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第9 段说“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更 是对恶意批评家的尖锐的讽刺,把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径通 俗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 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点睛之妙
点睛1 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是怎样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点睛2 有人说,这篇演讲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新颖,为什么? 提示 面对当时文艺界关于天才的呼声和争论,演讲者并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必先有泥土,才可能产生天 才”的观点,呼吁大家甘做泥土,为天才的培育做点基础性工作。在当时, 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催人警醒、启人深思的。因为他从根本上揭示了文 艺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时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 现实意义。
课前快读 积累素材
演讲题目 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优秀讲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上初中时,我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都有我的身影,但上了高中后,我变得沉寂了很多,因为好几次活动, 老师“点将”时都没我的份。从一个班级的“主角”到一个默默无闻 的“群众演员”,我的心理落差很大,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一度变得很消沉。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
演讲词档案
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尽是 演讲者:海明威(1899—1961)
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 演讲时间:1954年
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 演讲者身份:美国小说家、诺
幸运的;但是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 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的本领之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
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所作的一 篇著名的演讲,收入他的文集《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 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 土”,这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学习本文,不但可以了解鲁迅先 生 “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可以掌握议论文的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学习本文也是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揣摩 语言的绝佳训练。
答案
3.辨析字形 拖延( yán ) 朝廷( tínɡ )
翻译( yì ) 演绎( yì )
荒谬( miù) 绸缪( móu)
啼哭( tí ) 缔结( dì )
异域( yù ) 鬼蜮( yù )
驰马( chí) 松弛( chí)
答案
4.辨析词义 (1)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答案
技法点击
妙语连珠 寓庄于谐 《未有天才之前》是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文艺界存在 的一种怪现象而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鲁迅先生客观地分析了天才之所 以不能产生的原因,精辟地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即要有天才, 必先要有天才生长的泥土。而当时的中国却没有适合天才生长的泥土, 只有抱残守缺、排斥异流的令人窒息的龌龊环境;因此,要想产生天才, 必先改造环境,造出能生长天才的泥土。鲁迅的讲话,犹如天空中的一 盏明灯,照出了一条天才生长的光明大道,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基础落实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不肖( xiào) 戕(qiānɡ)贼
国粹( cuì) 寒噤( jìn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pì( 譬 )如 遭yānɡ( 殃 ) 报chóu( 酬 )
马ɡuà( 褂 ) dié( 碟 )子 花huì( 卉 )
幼稚( zhì) 不足齿数( shǔ )
荒miù( 谬 ) 翻yì( 译 ) 心旷神yí( 怡 )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 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 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会有幸获得成功。如果将已经写好的作品仅 仅换一种方法又重新写出来,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
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被他们逼人 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当我们觉得“怀才不遇”时,与其埋 怨与悲叹,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在逆境中锻炼我们的意志, 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只有当自己真正有实力时, 才会得到大家的赏识和认可。
返回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 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 鲁 迅 到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从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 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清晨,逝世于上海。
鲁迅的演讲不仅有感而发,切中要害,而且由于他有丰富的阅历、 广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风趣,总是使演讲熠熠生辉,令听众倾倒。 《未有天才之前》也充分体现了鲁迅演讲中的这一特点。作者在文中由 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说的话引出的乔木、花与泥土的联想;批评国故 派时所说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 新马褂”表现出来的幽默;对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 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的生动的描述,留 下了无穷的韵味,真可谓妙语连珠,令人不能不击节赞叹。
那天,我和妈妈去江边散步,我说起了自己不被欣赏和重用的苦恼。 妈妈从岸边捡起一粒沙子,随便扔在远处,对我说:“你能把那粒沙子 捡起来吗?”“当然不能!有那么多沙子,咋分辨出来呀?”我说。妈 妈接着问:“如果我刚才扔的是一颗珍珠呢?”“那就简单了,珍珠多 显眼呀!”我轻松地回答。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许多时候,我们只是 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格不菲的珍珠,要想使自己真正卓然出众, 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答案
点睛4 “泥土”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泥土”的含义就是一种“泥土”精神——即坚实、坚韧、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这是典型的鲁迅精神,作者号召大家都来做。
答案
点睛5 这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 作用。 提示 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拿破仑与士 兵”“泥土与花木”的例子说明天才需要民众,用“新旧马褂”的例子说 明继承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明天才也有幼 稚的时候,用“在嫩苗的地上驰马”比喻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 径,都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振聋发聩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 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品味:鲁迅的这句话点出了天才也要有孕育他诞生、成长的土壤,表明了 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欧文曾经说过:“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 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荀子有言:“蓬 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些经典言论都强调了环境 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的感悟:
答案
点睛3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当时缺少天才产生的土壤? 提示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即“整理国故”论、“崇拜创作”论、“恶意 的批评”这三个方面。第5段指出“整理国故”的论调反对新事物,就是 要扫尽预备天才生长的土壤,反映出守旧的社会心理;第6段指出“创作 崇拜”的论调排斥世界先进文化,就是要扫尽预备天才生长的土壤。作者 举反面的例子批判“创作崇拜”的论调。第7段指出“恶意的批评”就是 扼杀新生事物,社会没有天才产生的土壤。
答案
3.怎样拟定演讲的题目? 提示 拟定演讲的题目,一是题意要明朗,不要含蓄,不要委婉,更不要 含糊;二是题目用字要新颖易读。
答案
返回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
探究指津
这是8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面向成人听众所作的一篇演讲词。要想 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当时的社会 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演讲中涉及的如“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整 理国故”“崇拜创作”等文化名词,否则你就读不懂。这篇课文在字词上、 语言上有一些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用法和语法,请调动你积累的语法和文 言知识,先疏通文字,只有如此,才能透过文字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 思想情感。
答案
(2)不孝•不肖 “不孝”,指不孝顺;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3)化妆·化装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和平”“妨害健康”。 (4)功效•工效 “功效”,指功能,效率。如:“立见功效。” “工效”,指工作效率,如:“提高工效。”
第二单元
5 未有天才之前
轻轻地告诉你
《未有天才之前》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 话。天才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蠢材,再就是天赐良才。我们常说的天才无 疑是指第二种,那么要想成为良才而不是蠢材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演讲词《未有天才之前》,看看鲁迅是怎样认识的。
栏目 索引
鲁迅的著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 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 集《朝花夕拾》等。其作品收入《鲁迅全集》。
背景资料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 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 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 争鸣”的方针。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代表人物。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 辑工作。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的已经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 而不是说出来。再一次谢谢大家。 注 本文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授奖仪式上的演讲 词,海明威本人未出席这次授奖仪式,此文由当时美国大使约翰·C·卡波 特代读。
被人遗忘。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 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 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 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 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答案
要领点拨
1.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试简要加以说明。
提示 演讲的目的,意在诱动对方,改变听众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态度,促 使听众去实践。 2.演讲和一般的谈话有什么区别? 提示 演讲不同于一般的谈话。一般的谈话,对象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 方式是互相问答,随意交谈,内容往往并无明确的中心,也没有预定的 目的;而演讲是一种“独白语言”,它是一个人对着几十、几百、成千 上万的人发表讲话,其目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使听 众受到教育和鼓舞,产生新的思想和行动。
返回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
经典之窗
写作,是一种寂寞的生涯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尔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 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奖金。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 伟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地领奖而不感到受 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 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本文中运用讽刺则比幽默更多。第5段末指出古董商人“实在比许 多国学家聪明得远”,是对“整理国故”论者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第9 段说“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更 是对恶意批评家的尖锐的讽刺,把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径通 俗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 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点睛之妙
点睛1 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是怎样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点睛2 有人说,这篇演讲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新颖,为什么? 提示 面对当时文艺界关于天才的呼声和争论,演讲者并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必先有泥土,才可能产生天 才”的观点,呼吁大家甘做泥土,为天才的培育做点基础性工作。在当时, 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催人警醒、启人深思的。因为他从根本上揭示了文 艺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时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