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历史10月阶段练习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练习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礼记·大传》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上,刻有出自《礼记》的一段文字:“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下列对这段话的说明,正确的是:
A.《礼记》这段话描述了周武王分封的对象是王室成员
B.《礼记》这段话描述了周武王分封的对象是古代帝王后代
C.《礼记》这段话描述了周武王分封的对象是克殷的功臣
D.《礼记》这段话描述了周武王实行了井田制
3.宗法制有利于西周稳定统治秩序,主要是因为它
A.缓和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矛盾 B.扩大了统治疆域
C.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强化了中央集权
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5.某次考古中发现出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石刻最早应处自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①负责管理军事②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③ 执掌群臣奏章④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8.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朝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至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9.导致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C.设置中朝和外朝 D.推行郡县制
11.“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
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据此,对汉朝选官标准的判断,说法最全面的是
A.以孝廉为标准 B.以才学为准C.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D.以贤良方正为依据
12.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
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3.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15.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分工非常明确② 既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③ 因相互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④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7.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②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 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8.明初撤销中书省和宰相,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A.中央政府工作效率提高B.文臣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D.选官制度不断发展
1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20.穿越时空的隧道,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坐在一起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那还不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得了吧,干脆象我这样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2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镜头一: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镜头二: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镜头三: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2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23.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
A.城邦制的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24.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B.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民
C.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
25.《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
其原因是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的 B.法典给平民一定好处
C.为成文法,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
26.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法律”。
下列哪一项表述最符合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 B.罗马法是第一部调节商品生产的法律
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罗马法为后世资本主义法律规范奠定基础
27.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实际上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议会代表的阶级利益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议会监督国王
C.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之改变形式,本质未变
28.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29.有人说l9世纪初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权利法案》颁布 B.责任内阁制确立
C.1832年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30.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8世纪初 B.内阁首相由下院中多数党领袖出任
C.议会要对内阁负责 D.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题目涂A表示,错误的题目涂B。
(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对于西周初年鲁国的国君而言,其大宗是周天子。
()
32.中国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起了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素质,能够选拔到有才能的读书人,但明清时期该制度走向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 33.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军机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
34.雅典实行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本城邦发展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3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的应该是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36.阅读下图,请回答
.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早期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2分)
(2)图二反映中国古代实施了哪项政治制度?有何意义?(3分)
(3)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1分)
(4)图四所反映的机构始设于哪位皇帝?有何影响?(2分)
(5)根据图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分析图中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