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 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 ?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 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 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 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 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 比较《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
▋▎相同点 两篇文章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表达中心。
▋▎不同点
《植树的牧羊人》是用时间顺序串 起几件事(三次见到牧羊人的经 历),来赞美牧羊人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以时间为 序,结合地点的转换交代一件事情 的起因、发展、结果(冒险、遇险、 脱险)以及从中获得的道理。
七上单元作文训练课件(第四单元)
思路要清晰
学习目标
1. 结合文章,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 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 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写作指导
重点分析“题眼”,注意题目中起约束、限制、补充作用的词语
读透文题,
“最”“也”“还”“再”“其实”等
不止一件事,按几件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依据文体和题材, 空间顺序 确定写作顺序
逻辑顺序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 次要
活动一
重温经典,感知“思路”
… 任务一:分析文章思路
▋▎回顾《再塑生命的人》,填写表格
鲁迅
… 《再塑生命的人》
出了妈妈对 “我”的关心 和担忧。
“找老师补课了。”我边走边回答。不就回家
晚了一个小时,至于那么担心吗?我在心里嘀咕着。
进了家门,老爸立即从厨房探出头,嘴角露出
一丝微笑,瓮声瓮气地问我:“没事吧?”得知我
一切安好,他又一头扎进厨房。一会儿工夫,就把 ④“拿手菜”
热腾腾的饭菜摆到了桌子上,房间里飘满了饭菜香。 却特咸,爸爸
(2)访问时,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眼神、手势,体 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3)不要只是做一个谈话的记录,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经, 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 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之后对被访者的认识 及采访的感想。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如果以《_____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 ,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①规定了补题内容:其一,被采访对象只能是“一位”,不能是某 个群体;其二,人物身份要么是本地区的“名人”,要么是本校自己“ 不熟悉”的教师。
②结合“提示1”的内容来看,文章应能表现出通过这次采访和写 作,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③结合“提示3”的内容可知,不能把文章写成一份简单的访谈记 录稿,还须细心感受、体会,将自己访前、访时或访后的心理感受融入 进去,写清自己的收获。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 任务二:对比分析思路异同
▋▎学习要求
回顾《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 再走一步》两篇文章,说一说作者 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比较两文 有何不同。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2: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中心: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 的教学水平,表达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点明“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老郭”这一称 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 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 (过渡)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①家庭生活:可以原因为重点,写与父母一起回老家探望不肯 搬来合住的爷爷奶奶,因迟迟不舍分别导致回家晚了,表达对亲情 的珍爱,对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期盼;可以结果为重点,略写自 己因天气或其他原因回家晚了,详写到家后家人问责的经过,记叙 自己在与家人爆发冲突后的复杂心理和情感,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 ,表现个人成长,或详写回家晚了后家人的关怀,抒写家庭亲情带 来的感动。
思 路 要 清
审清题目要求 明确中心,
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副词往往有着明确而又丰富的语意指向。
果断取舍材料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 选材有所侧重,根据中心做出详略的安排。
以写人记事、表情达围意绕为中主心的选择直接可信、新颖独到的材料
记叙文。
晰
一件事,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为
事情发展的顺序 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描述
安。
不由得加快了脚步。】②
家越来越近了,远远地看到了家里窗口透出的 ③通过动作、 温馨的灯光。【还没等走到楼下,就看见妈妈的身 神态、语言描
影,她正站在楼梯口,向我回来的方向焦急地张望。 写,形象地写
她一眼瞄到我,立即快步走上前来,接过我手中的 书包,不安地问我:“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回来这 么晚?担心死我了……”】③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②校园生活:可以原因为重点,详写自己因参加某项集体活动而 回家晚了,抒写集体荣誉感;可以结果为重点:详写与同学间产生 矛盾,回家后家人对自己的引导,表现自己的惭愧之情和反思之心 ,表现个人成长。
③社会生活:可写做社区志愿者,因活动结束得迟而回家晚了 ,详写活动过程,表达自豪之感。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素材: 1.他性格很好,特别幽默,班上同学都很喜欢他。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4.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7.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8.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3.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 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 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 完成后,以《对 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 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提示:(1)鼓起勇气去访问一位你不认识的人,不仅是对勇气和 自信心的锻炼,同时也是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的很好尝试。
写作训练
围绕中心
2.明确中心, 选择直接
果断取舍材 可信、新
料
颖独到的 材料
选材有所侧重,根据中心做出详略的安 排。
写作训练
3.依据文体 和题材,确 定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 的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 序
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为序, 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描述;如果不止 一件事,按几件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吃菜时,发现今天老爸做的拿手菜特咸,我不由 得皱了皱眉头。老爸看在眼里,嘿嘿一笑,说: “菜咸了吧?刚才你没回来,你妈急得团团转,我 心里也七上八下的。虽然一直在炒菜,但大部分心
的解释流露出 他对“我”未 按时回家的担 忧,含蓄地表 现出父亲的爱
思都在琢磨你去哪里了,不知不觉可能加了两次 子之情。
盐……”】④
名师总评:本文记叙了“我”一次 晚归的经历。全文以“我”的所见所感 为线索,晚归的原因一笔带过,却用极 其细腻的笔触详写了“我”晚回家后爸 爸妈妈的反应,再现了父母对孩子未按 时回家的担心、焦虑,表达了家的祥和 与温馨。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给 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①表现父母关爱孩子、坚韧乐观的特点,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感恩之情;可写关于妈妈的二三事,按照时间顺序,详写妈妈病中 坚持早起为“我”做早餐和妈妈再苦再累都独自承受消解,不在 “我”面前表现出来这两件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②表现老师教学有方的特点,表达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可按照 对老师的了解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详写与其课堂上的提问方式、 课后的作业批改方式及考试后的奖励方式等有关的二三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②提示补题内容,由“记人”“谁”可知,横线处填入的应是 对描写对象的称呼,如“爸爸”“老师”“同桌”等。当然,也可 以在这些称呼前加上体现人物性格、爱好等的词语,如“顽童爸 爸”“宝藏老师”等。
③养成构思习惯,树立梳理思路的意识。 ④所写的二三事之间应有一定关联,能体现出某种顺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 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 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①“二三事”泛指零星片段的事情,提示我们需抓住人物某一 特征的多个表现方面,或多个特征各自对应的表现方面入手塑造人 物形象,但不论是哪种角度,都应将人物放在几件事而非某一事件 中去写。
… 要点小结
写一件事
要以事情的发展为顺 序,把前因后果交代 清楚。
写几件事
要用一条主线贯穿全 文、表达主题,让文 章思路清晰。
写作训练
1.读透文题, 审清题目要求
重点分 析“题 眼”
注意副 词隐含 的信息 与要求
注意题目中起约束、限制、补充作用的 词语。
“最”“也”“还”“再”“其实”等 副词往往有着明确而又丰富的语意指向。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提纲: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集成的笔记秘籍被老师轮番赞扬,并被同学争相传阅。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被打趣的他,两耳依然不闻窗外事,痛快地与作业鏖战。 8.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去哪里找他,图书馆和书店的地板,席地一坐,仿佛要和书本 好好谈一天恋爱的,必是他无疑。 升华点明主题:少年游,莫不负,我好像懵懂地从他身上汲取到了 那种蓬勃热爱的力量,谁言我就不如君,毕竟我们约好了,咱们可 是“苟富贵,勿相忘”的知己之交呢!
③书写校园友谊:可以某同学为描写对象,可按照时间顺序, 写与其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二三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1: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 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 (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素材: 1.他性格很好,特别幽默,班上同学都很喜欢他。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4.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7.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8.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例文展示
这天,我回家晚了 放学后,我拉住老师请教问题,回家晚了一小 时。①
①以简练的语言 交代“回家晚” 的原因:向老师 请教问题。
【当我走出学校的大门时,天已经黑透了,昏
黄的路灯透过树枝照在路上,树影斑驳。一阵风吹 ②交代回家路上 过,树枝摇曳,黑黢黢的,像鬼怪一样张牙舞爪, 的环境,突出 还发出了阵阵“呜呜”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些发毛,“我”内心的不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2:
题目:“老郭”二三事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 成绩”结尾。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 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①“我”限定了叙事人称;“记叙文”限定了文章体裁,即应 围绕“我”的经历,运用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 体。
②“这天”一词限制时间,表明只能写某一天内发生的事,且 这天应不同于“往常”,具有独特性;“回家晚了”是题目中的关 键词,提示写作重点。
③顺叙和倒叙两种记叙顺序都可以,视情况而定。可以先写遇 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的结果;也可以先写回家晚的结果,再交代 之前发生的事。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 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 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 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 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 比较《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
▋▎相同点 两篇文章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表达中心。
▋▎不同点
《植树的牧羊人》是用时间顺序串 起几件事(三次见到牧羊人的经 历),来赞美牧羊人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以时间为 序,结合地点的转换交代一件事情 的起因、发展、结果(冒险、遇险、 脱险)以及从中获得的道理。
七上单元作文训练课件(第四单元)
思路要清晰
学习目标
1. 结合文章,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 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 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写作指导
重点分析“题眼”,注意题目中起约束、限制、补充作用的词语
读透文题,
“最”“也”“还”“再”“其实”等
不止一件事,按几件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依据文体和题材, 空间顺序 确定写作顺序
逻辑顺序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 次要
活动一
重温经典,感知“思路”
… 任务一:分析文章思路
▋▎回顾《再塑生命的人》,填写表格
鲁迅
… 《再塑生命的人》
出了妈妈对 “我”的关心 和担忧。
“找老师补课了。”我边走边回答。不就回家
晚了一个小时,至于那么担心吗?我在心里嘀咕着。
进了家门,老爸立即从厨房探出头,嘴角露出
一丝微笑,瓮声瓮气地问我:“没事吧?”得知我
一切安好,他又一头扎进厨房。一会儿工夫,就把 ④“拿手菜”
热腾腾的饭菜摆到了桌子上,房间里飘满了饭菜香。 却特咸,爸爸
(2)访问时,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眼神、手势,体 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3)不要只是做一个谈话的记录,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经, 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 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之后对被访者的认识 及采访的感想。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如果以《_____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 ,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①规定了补题内容:其一,被采访对象只能是“一位”,不能是某 个群体;其二,人物身份要么是本地区的“名人”,要么是本校自己“ 不熟悉”的教师。
②结合“提示1”的内容来看,文章应能表现出通过这次采访和写 作,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③结合“提示3”的内容可知,不能把文章写成一份简单的访谈记 录稿,还须细心感受、体会,将自己访前、访时或访后的心理感受融入 进去,写清自己的收获。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 任务二:对比分析思路异同
▋▎学习要求
回顾《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 再走一步》两篇文章,说一说作者 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比较两文 有何不同。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2: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中心: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 的教学水平,表达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点明“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老郭”这一称 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 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 (过渡)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①家庭生活:可以原因为重点,写与父母一起回老家探望不肯 搬来合住的爷爷奶奶,因迟迟不舍分别导致回家晚了,表达对亲情 的珍爱,对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期盼;可以结果为重点,略写自 己因天气或其他原因回家晚了,详写到家后家人问责的经过,记叙 自己在与家人爆发冲突后的复杂心理和情感,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 ,表现个人成长,或详写回家晚了后家人的关怀,抒写家庭亲情带 来的感动。
思 路 要 清
审清题目要求 明确中心,
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副词往往有着明确而又丰富的语意指向。
果断取舍材料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 选材有所侧重,根据中心做出详略的安排。
以写人记事、表情达围意绕为中主心的选择直接可信、新颖独到的材料
记叙文。
晰
一件事,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为
事情发展的顺序 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描述
安。
不由得加快了脚步。】②
家越来越近了,远远地看到了家里窗口透出的 ③通过动作、 温馨的灯光。【还没等走到楼下,就看见妈妈的身 神态、语言描
影,她正站在楼梯口,向我回来的方向焦急地张望。 写,形象地写
她一眼瞄到我,立即快步走上前来,接过我手中的 书包,不安地问我:“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回来这 么晚?担心死我了……”】③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②校园生活:可以原因为重点,详写自己因参加某项集体活动而 回家晚了,抒写集体荣誉感;可以结果为重点:详写与同学间产生 矛盾,回家后家人对自己的引导,表现自己的惭愧之情和反思之心 ,表现个人成长。
③社会生活:可写做社区志愿者,因活动结束得迟而回家晚了 ,详写活动过程,表达自豪之感。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素材: 1.他性格很好,特别幽默,班上同学都很喜欢他。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4.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7.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8.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3.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 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 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 完成后,以《对 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 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提示:(1)鼓起勇气去访问一位你不认识的人,不仅是对勇气和 自信心的锻炼,同时也是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的很好尝试。
写作训练
围绕中心
2.明确中心, 选择直接
果断取舍材 可信、新
料
颖独到的 材料
选材有所侧重,根据中心做出详略的安 排。
写作训练
3.依据文体 和题材,确 定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 的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 序
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为序, 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描述;如果不止 一件事,按几件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吃菜时,发现今天老爸做的拿手菜特咸,我不由 得皱了皱眉头。老爸看在眼里,嘿嘿一笑,说: “菜咸了吧?刚才你没回来,你妈急得团团转,我 心里也七上八下的。虽然一直在炒菜,但大部分心
的解释流露出 他对“我”未 按时回家的担 忧,含蓄地表 现出父亲的爱
思都在琢磨你去哪里了,不知不觉可能加了两次 子之情。
盐……”】④
名师总评:本文记叙了“我”一次 晚归的经历。全文以“我”的所见所感 为线索,晚归的原因一笔带过,却用极 其细腻的笔触详写了“我”晚回家后爸 爸妈妈的反应,再现了父母对孩子未按 时回家的担心、焦虑,表达了家的祥和 与温馨。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给 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①表现父母关爱孩子、坚韧乐观的特点,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感恩之情;可写关于妈妈的二三事,按照时间顺序,详写妈妈病中 坚持早起为“我”做早餐和妈妈再苦再累都独自承受消解,不在 “我”面前表现出来这两件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选材立意
②表现老师教学有方的特点,表达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可按照 对老师的了解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详写与其课堂上的提问方式、 课后的作业批改方式及考试后的奖励方式等有关的二三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②提示补题内容,由“记人”“谁”可知,横线处填入的应是 对描写对象的称呼,如“爸爸”“老师”“同桌”等。当然,也可 以在这些称呼前加上体现人物性格、爱好等的词语,如“顽童爸 爸”“宝藏老师”等。
③养成构思习惯,树立梳理思路的意识。 ④所写的二三事之间应有一定关联,能体现出某种顺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 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 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①“二三事”泛指零星片段的事情,提示我们需抓住人物某一 特征的多个表现方面,或多个特征各自对应的表现方面入手塑造人 物形象,但不论是哪种角度,都应将人物放在几件事而非某一事件 中去写。
… 要点小结
写一件事
要以事情的发展为顺 序,把前因后果交代 清楚。
写几件事
要用一条主线贯穿全 文、表达主题,让文 章思路清晰。
写作训练
1.读透文题, 审清题目要求
重点分 析“题 眼”
注意副 词隐含 的信息 与要求
注意题目中起约束、限制、补充作用的 词语。
“最”“也”“还”“再”“其实”等 副词往往有着明确而又丰富的语意指向。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提纲: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集成的笔记秘籍被老师轮番赞扬,并被同学争相传阅。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被打趣的他,两耳依然不闻窗外事,痛快地与作业鏖战。 8.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去哪里找他,图书馆和书店的地板,席地一坐,仿佛要和书本 好好谈一天恋爱的,必是他无疑。 升华点明主题:少年游,莫不负,我好像懵懂地从他身上汲取到了 那种蓬勃热爱的力量,谁言我就不如君,毕竟我们约好了,咱们可 是“苟富贵,勿相忘”的知己之交呢!
③书写校园友谊:可以某同学为描写对象,可按照时间顺序, 写与其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二三事。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1: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 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 (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素材: 1.他性格很好,特别幽默,班上同学都很喜欢他。 2.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3.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4.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7.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8.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例文展示
这天,我回家晚了 放学后,我拉住老师请教问题,回家晚了一小 时。①
①以简练的语言 交代“回家晚” 的原因:向老师 请教问题。
【当我走出学校的大门时,天已经黑透了,昏
黄的路灯透过树枝照在路上,树影斑驳。一阵风吹 ②交代回家路上 过,树枝摇曳,黑黢黢的,像鬼怪一样张牙舞爪, 的环境,突出 还发出了阵阵“呜呜”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些发毛,“我”内心的不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示例2:
题目:“老郭”二三事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 成绩”结尾。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 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技法指导
(1)审题
①“我”限定了叙事人称;“记叙文”限定了文章体裁,即应 围绕“我”的经历,运用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 体。
②“这天”一词限制时间,表明只能写某一天内发生的事,且 这天应不同于“往常”,具有独特性;“回家晚了”是题目中的关 键词,提示写作重点。
③顺叙和倒叙两种记叙顺序都可以,视情况而定。可以先写遇 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的结果;也可以先写回家晚的结果,再交代 之前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