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调节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考法综述] 本考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出现,主要考查免疫细胞来源和
功能及抗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比较。
对免疫类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区分特异
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免疫类型、免疫活性物质或免
疫细胞及作用对象。
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生成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
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
关
D.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
组成相同,但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次免疫的反应更强
烈,与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e(记忆B细胞)、f(记忆T细胞)有关;c是B细
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解题法】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答案A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解题法】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
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3.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5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题图细胞中都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表达该基因;②过程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解题法】体液免疫过程分析
(1)所涉及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其他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
(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
4.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 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 为记忆B细胞。
其中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d、e、g,⑤代表的是细胞免疫、⑥代表的是体液免疫,A、B错误;HIV主要破坏T细胞,没有T细胞,细胞免疫将不能进行,但还可保留部分体液免疫,C正确;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至少是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D错误。
【解题法】“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5.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
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答案A
解析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bc段属于初次免疫,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6.下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
下列对免疫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机体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的,因此感染病毒后,机体痊愈是体液—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错误,D项正确。
【解题法】解读二次免疫的过程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传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
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3)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过程中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过程中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能更快地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