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易制爆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易制爆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易制爆化学品是指能够通过物理、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气体或产生其他强烈危害的化学制品。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应当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做到人员不留、物品不丢,确保安全。
第五条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和管理,并及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第六条职责分工:
(一)生产责任人负责本企业的易制爆化学品生产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二)销售责任人负责易制爆化学品的销售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销售环节的安全。
(三)储存责任人负责易制爆化学品的储存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储存环节的安全。
(四)使用责任人负责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使用环节的安全。
(五)运输责任人负责易制爆化学品的运输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运输环节的安全。
第二章易制爆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
第七条易制爆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分为六类,分别标记为A 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具体分类目录和标识标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易制爆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当标有易制爆化学品的名称、分子式、危险类别、危险性标志、安全贮存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等信息。
第三章易制爆化学品的生产管理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要求,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条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实施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生产。
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易制爆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定期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易制爆化学品的销售管理
第十三条销售企业应当具备销售许可证和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销售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销售企业应当严格控制销售对象,不向未取得销售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出售易制爆化学品。
第十五条销售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进行严格的进货验收,确保进货来源的合法性和产品质量的安全。
第十六条销售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的销售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销售数量、销售对象和销售时间等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和记录。
第五章易制爆化学品的储存管理
第十七条储存企业应当具备储存许可证和相应的储存条件,建立并落实相应的储存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储存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的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储存场所的安全。
第十九条储存企业应当进行严格的储存管理,分类存放易制爆化学品,确保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相互分开,避免相互影响。
第二十条储存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进行定期盘点和检验,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安全。
第六章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使用企业应当具备使用许可证和相应的使用条件,建立并落实相应的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使用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场所的安全。
第二十三条使用企业应当制定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流程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使用企业应当进行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数量、用途和使用时间等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和记录。
第七章易制爆化学品的运输管理
第二十五条运输企业应当具备运输许可证和相应的运输条件,建立并落实相应的运输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运输企业应当对易制爆化学品的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
第二十七条运输企业应当建立易制爆化学品运输路线,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运输环境的管理,保障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运输。
第八章安全事故的处理和报告
第二十九条对于发生的易制爆化学品安全事故,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十条易制爆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处理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规定,不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的,责任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人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报告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
第三十四条原有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与本制度不相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三十五条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注:以上为制度框架,具体实施细则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