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的虚伪,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 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一花凋零, 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 巴尔扎克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 巴 尔扎克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 巴 尔扎克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 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 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 巴尔扎克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
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 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 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 边的《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 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 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 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 “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 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 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 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 生于江苏东海,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 华大学任教。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 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 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 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67岁。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 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 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 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 克虽然是长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图尔近郊,由一个 宪兵的妻子抚养,几乎被家人遗忘。稍大一些便被送到旺多姆教会学校寄读, 过着极其严格的幽禁生活,学习的制度古板而严肃,教师冷漠而残酷,回到家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
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 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
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舍予 ”“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东海 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 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 》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 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 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 ,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 咀嚼。
以后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有的是接连不断的白眼和呵斥。 巴尔扎克决意到书籍的王国里去寻找他的乐趣。他说:"只有读书才能维持 我的头脑活着。"1813年巴尔扎克带着狂欢后的倦怠离开这所学校,于1814年 随父母迁往巴黎。在巴黎,巴尔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了学业, 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在校期间,去律师事务所当文书。这使他认识到巴 黎是可怕的魔窟,了解到很多为法律治不了的万恶之事,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