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1号)有关要求,指导各地新冠病毒混采检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针对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 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制定本规范。
一、样本采集耗材规格(一)病毒采集管。
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
管体透明,可视度好。
试管外径(14.8±0.2)mm×(100.5±0.4)mm, 管帽外径(15.8±0.15)mm,高度(12.5±0.5)mm。
容量企业定标10 ml,内含6ml胍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
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
(二)采集拭子。
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
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二、采集地点要求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
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一)等候区。
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
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
(二)采集区。
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
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集管,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应当制定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应急预案。
新冠核酸混采样本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冠核酸混采样本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体外定性检新冠(2019-nCoV)ORF1ab和N基因,用于新冠感染的体检筛查。
2.检测原理与方法对新冠(2019-nCoV)ORF 1ab及编码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特异性保守序列为靶区域,进行了双靶标基因的设计,配以 PCR 反应液,在荧光定量PCR仪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样本RNA的检测。
PCR检测体系包含有内源性的内标引物和探针,通过检测内标是否正常来监测样本采集、提取过程,避免假阴性结果。
3.职责保证分子生物组实验室对于新冠(2019-nCoV)筛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性能特征4.1准确性检测企业阳性参考品,结果均为阳性。
4.2特异性本试剂盒与冠状病毒(NL63,HKU1,229E,OC43)、SARS 冠状病毒、MERS 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 型、Victoria 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 H3N2 流感病毒、甲型H5N1 流感病毒、甲型 H7N9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A、B 型、鼻病毒 A、B、C 型、腺病毒 1、2、3、4、5、7、55型、副流感病毒1、2、3 型、肠病毒A、B 型、肠病毒 C 型(EV-C95)、肠病毒 D 型(EV-D70)、偏肺病毒、人间质肺病毒、新生隐球菌、化脓性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孢子虫、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EB 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烟曲霉、白色念球菌、光滑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人类基因组 DNA 等阳性样本无交叉反应。
检测企业阴性参考品均为阴性。
4.3精密度批内精密度 Ct 值的变异系数(CV,%)≤5%。
4.4 最低检测限本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为200 copies/mL。
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2021.5版)
1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
2 标本制备区:
3 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
用于分装、储存试剂、制 备扩增反应混合液,以及储存 和准备实验耗材。该区应配备 冰箱或冰柜、离心机、试验台、 涡旋振荡器、微量加样器等。 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正压 状态。
标本转运桶的开启、标本灭活(必要 时)核酸提取及模板加入至扩增反应管等。 该区应配备冰箱或冰柜、生物安全柜、离 心机、试验台、微量加样器,可根据实际 工作需要选配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等。标本 转运桶的开启、分装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完 成。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 为操作方便,标本的分装以及核酸提取也 可以在独立的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 验室进行,提取的核酸可以转运至该区加 至扩增反应液中。
(五)标本采集和处理
9 血液标本
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 本5ml,根据所选用核酸提取试剂的类型确定以全血或血 浆进行核酸提取。如需分离血浆,将全血1500~2000rpm 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1 0 血清标本
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 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 清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六)标本包装
标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 1.所有标本应当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 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拧紧。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 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2.将密闭后的标本装入密封袋,每袋限一份标本。样 本包装要求要符合《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相应的标准。 3.涉及外部标本运输的,应根据标本类型,按照A类 或B类感染性物质进行三层包装。
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和产物 分析。该区应配备实时荧光定 量PCR仪。为防止扩增产物污 染环境,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 压力等于或低于标本制备区。
押新高考第20题 统计概率(新高考)(原卷版)
统计概率统计概率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从2019年高考情况来看,更是有压轴题的趋势,并且分值和题量都略有增加。
其中解答题考查涉及的主要方向有:(1)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紧跟时代步伐创设情境。
(2)概率的求解.同时也常渗透考查统计知识,背景新颖,体现了概率与统计的工具性和交汇性,综合考查考生的应用意识、阅读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3)统计知识.其核心是样本数据的获得和分析方法,重点是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常与概率交汇命题,意在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1.均值与方差的性质若Y=aX+b,其中a,b是常数,X是随机变量,则(1)E(k)=k,D(k)=0,其中k为常数;(2)E(aX+b)=aE(X)+b,D(aX+b)=a2D(X);(3)E(X1+X2)=E(X1)+E(X2);(4)D(X)=E(X2)–(E(X))2;(5)若X1,X2相互独立,则E(X1·X2)=E(X1)·E(X2);(6)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p,D(X)=p(1–p);(7)若X服从二项分布,即X~B(n,p),则E(X)=np,D(X)=np(1–p).2.随机变量是否服从超几何分布的判断若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则满足如下条件:(1)该试验是不放回地抽取n次;(2)随机变量X表示抽取到的次品件数(或类似事件),反之亦然.3.求超几何分布的分布列的步骤第一步,验证随机变量服从超几何分布,并确定参数N,M,n的值;第二步,根据超几何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出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第三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分布列.4.求超几何分布的均值与方差的方法(1)列出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利用均值与方差的计算公式直接求解;(2)利用公式E(X)=nMN,D(X)=2()()(1)nM N M N nN N---求解.1.(2021·湖南·高考真题)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设一盘中装有6个粽子,其中肉粽1个,蛋黄粽2个,豆沙粽3个,这三种粽子的外观完全相同,从中任意选取2个.(1)用ξ表示取到的豆沙粽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2)求选取的2个中至少有1个豆沙粽的概率.2.(2021·北京·高考真题)在核酸检测中, “k合1” 混采核酸检测是指:先将k个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1次检测,如果这k个人都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阴性,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都为阴性,检测结束:如果这k个人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时需对每人再进行1次检测,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束.现对100人进行核酸检测,假设其中只有2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假设每次检测结果准确.(I)将这100人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人,且对每组都采用“10合1”混采核酸检测.(i)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在同一组,求检测的总次数;(ii)已知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分在同一组的概率为111.设X是检测的总次数,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X).(II)将这100人随机分成20组,每组5人,且对每组都采用“5合1”混采核酸检测.设Y是检测的总次数,试判断数学期望E(Y)与(I)中E(X)的大小.(结论不要求证明)3.(2021·全国·高考真题)某学校组织“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有A,B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先在两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同学比赛结束;若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同学比赛结束.A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否则得0分;B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80分,否则得0分,己知小明能正确回答A类问题的概率为0.8,能正确回答B类问题的概率为0.6,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与回答次序无关.(1)若小明先回答A类问题,记X为小明的累计得分,求X的分布列;(2)为使累计得分的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哪类问题?并说明理由.4.(2021·全国·高考真题)一种微生物群体可以经过自身繁殖不断生存下来,设一个这种微生物为第0代,经过一次繁殖后为第1代,再经过一次繁殖后为第2代……,该微生物每代繁殖的个数是相互独立的且有相同的分布列,设X 表示1个微生物个体繁殖下一代的个数,()(0,1,2,3)i P X i p i ===. (1)已知01230.4,0.3,0.2,0.1p p p p ====,求()E X ;(2)设p 表示该种微生物经过多代繁殖后临近灭绝的概率,p 是关于x 的方程:230123p p x p x p x x +++=的一个最小正实根,求证:当()1E X ≤时,1p =,当()1E X >时,1p <; (3)根据你的理解说明(2)问结论的实际含义.1.(2022·福建·模拟预测)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共有四道填空题,每道题5分.已知某同学在此次考试中,在前两道题中,每道题答对的概率均为56,答错的概率均为16;对于第三道题,答对和答错的概率均为12;对于最后一道题,答对的概率为13,答错的概率为23.(1)求该同学在本次考试中填空题部分得分不低于15分的概率; (2)设该同学在本次考试中,填空题部分的总得分为X ,求X 的分布列.2.(2022·广东深圳·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由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甲组成的专业队,与两名高山滑雪爱好者乙、丙组成的业余队进行友谊赛.约定赛制如下:业余队中的两名队员轮流与甲进行比赛............,若甲连.续赢两场....则专业队获胜;若甲连续输两场.....则业余队获胜:若比赛三场还没有决出胜负,则视为平局,比赛结束.已知各场比赛相互独立,每场比赛都分出胜负,且甲与乙比赛,乙赢概率为13;甲与丙比赛,丙赢的概率为p ,其中1132p <<.(1)若第一场比赛,业余队可以安排乙与甲进行比赛,也可以安排丙与甲进行比赛.请分别计算两种安排下业余队获胜的概率;若以获胜概率大为最优决策,问:业余队第一场应该安排乙还是丙与甲进行比赛? (2)为了激励专业队和业余队,赛事组织规定:比赛结束时,胜队获奖金3万元,负队获奖金1.5万元;若平局,两队各获奖金1.8万元.在比赛前,已知业余队采用了(1)中的最优决策与甲进行比赛,设赛事组织预备支付的奖金金额共计X 万元,求X 的数学期望()E X 的取值范围.3.(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不关注分数,就是对学生的今天不负责:只关注分数,就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为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长沙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雨花区一家奶茶店的营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如下: 月份x24681012净利润(万元〕y 0.9 2.0 4.2 3.9 5.2 5.1(1)设ln ,i i i i x v x μ==试建立y 关于x 的非线性回归方程ln y a x b =+和y m x n =(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从相关系数的角度确定哪一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并据此预测次年2月(14x =计)的净利润(保留1位小数).附:①相关系数12211()()())()niii n niii i x x y y r x x y y ===--=--∑∑∑,回归直线ˆˆˆy bx a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121()()ˆˆˆ,()niii nii x x y y bay bx x x ==--==--∑∑;②参考数据:ln 20.7,ln 3 1.1,ln 5 1.6,ln 7268 2.8≈≈≈≈≈≈,1012143322450767.1≈≈≈4.(2022·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三模)设2n ≥,*N n ∈ ,甲、乙、丙三个口袋中分别装有1n -、n 、1n +个小球,现从甲、乙、丙三个口袋中分别取球,一共取出n 个球.记从甲口袋中取出的小球个数为X . (1)当5n =时,求X 的分布列; (2)证明:0112223C C C C C C C n n nn n n n n n n +++=;(3)根据第(2)问中的恒等式,证明:()13n E X -=. 5.(2022·湖南永州·三模)某游乐场开展摸球有奖活动,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大小相同的10个小球,其中红球4个,黑球6个,游客花10元钱,就可以参加一次摸球有奖活动,从盒子中一次随机摸取4个小球,规定摸取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球就中奖.根据摸取到的红球个数,设立如下的中奖等级: 摸取到的红球个数2 3 4 中奖等级 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1)求游客在一次摸球有奖活动中中奖的概率;(2)若游乐场规定:在一次摸球有奖活动中,游客中三等奖,可获得奖金15元;中二等奖,可获得奖金20元;中一等奖,可获得奖金200元.请从游乐场获利的角度,分析此次摸球有奖活动的合理性.(限时:30分钟)1.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规定46个城市在2020年底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回收、用率要达35%以上.某市在实施垃圾分类之前,对该市大型社区(即人口数量在1万左右)一天产生的垃圾量(单位:吨)进行了调查.已知该市这样的大型社区有200个,如图是某天从中随机抽取50个社区所产生的垃圾量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现将垃圾量超过14吨/天的社区称为“超标”社区.(1)根据上述资料,估计当天这50个社区垃圾量的平均值x (四舍五入精确到整数);(2)若当天该市这类大型社区的垃圾量()~,9X N μ,其中μ近似为(1)中的样本平均值x ,请根据X 的分布估计这200个社区中“超标”社区的个数(四舍五入精确到整数);(3)市环保部门决定对样本中“超标”社区的垃圾来源进行调查,现从这些社区中随机抽取3个进行重点监控,设Y 为其中当天垃圾量至少为16吨的社区个数,求Y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附:()0.6827P X μσμσ-<≤+≈;(22)0.9545P X μσμσ-<≤+≈;(33)0.9974P X μσμσ-<≤+≈.2.到2020年年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接下来的5年过渡期,为巩固脱贫成果,将继续实行“四个不摘”,某市工作小组在2021年继续为已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帮扶,工作小组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一种新的经济农作物,并指导一批农户于2021年初开始种植.已知该经济农作物每年每亩的种植成本为1000元,根据前期各方面调查发现,由于天气、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该经济农作物的亩产量与每千克售价具有随机性,且互不影响,其具体情况如下表:该经济农作物市场价格(元/kg )1015该经济农作物每年亩产量(kg)400 600概率0.4 0.6 概率0.25 0.75(1)设2021年当地某农户种植一亩该经济农作物的纯收入为X 元,求X 的分布列;(2)已知当地某农户在2021年初种植了3亩该经济农作物,假设各亩地的产量相互独立,求该农户在2021年通过种植该经济农作物所获得的纯收入超过12000元的概率. (注:纯收入=种植收入-种植成本)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举行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和北京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世界的共同期待.为宣传北京冬奥会,激发人们参与冬奥会的热情,某市开展了关于冬奥知识的有奖问答.从参与的人中随机抽取100人,得分情况如下:(1)得分在80分以上称为“优秀成绩”,从抽取的100人中任取2人,记“优秀成绩”的人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由直方图可以认为,问卷成绩值Y 服从正态分布()2,N μσ,其中μ近似为样本平均数,2σ近似为样本方差.①求(77.289.4)P Y <<;②用所抽取100人样本的成绩去估计城市总体,从城市总人口中随机抽出2000人,记Z 表示这2000人中分数值位于区间(77.2,89.4)的人数,利用①的结果求()E Z .15012.2≈14612.1≈,()0.6826P Y μσμσ-<<+=,(22)0.9544P Y μσμσ-<<+=,(33)0.9974P Y μσμσ-<<+=.4.在刚刚过去的寒假,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哈尔滨市的A 、B 两所同类学校的高三学年分别采用甲、乙两种方案进行线上教学,为观测其教学效果,分别在两所学校的高三学年各随机抽取60名学生,对每名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评分,记综合评分为80及以上的学生为优秀学生,经统计得到两所学校抽取的学生中共有72名优秀学生.(1)用样本估计总体,以频率作为概率,若在A 、B 两个学校的高三学年随机抽取3名学生,求所抽取的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数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已知A 学校抽出的优秀学生占该校抽取总人数的23,填写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学生综合测试评分优秀与教学方案有关.优秀学生非优秀学生合计 甲方案 乙方案 合计附:()20P K 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0k2.0722.706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其中 n a b c d =+++.5.为了调查A 地区200000名学生寒假期间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20000名学生作调查,所得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阅读时间() h []0,10(]10,20(]20,30(]30,40(]40,50(]50,60频数2003700530080002300500(1)若阅读的时间Z 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64N μ,其中μ为这20000名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值,试估计这200000名学生中阅读时间在(]6,38的学生人数(同一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2)以频率估计概率,若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5人,记阅读时间在(]30,40中的人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X ;(3)为了调查阅读时间与性别是否具有相关性,研究人员从这20000名学生中再随机抽取500名男生和500名女生作进一步调查,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判断是否有99.9%的把握认为阅读时间与性别具有相关性. 阅读时间在[]0,30之间 阅读时间在(]30,60之间 男生 200 女生 100附:若()2~,Z Nμσ,则()0.6827P Z μσμσ-<≤+=,()220.9545P Z μσμσ-<≤+=,()330.9973P Z μσμσ-<≤+=.()()()()()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20P K k ≥ 0.1000.0500.0100.0010k2.7063.841 6.635 10.828。
202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规范
202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规范为了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各项工作,确保检测质量和效率,本规范制定了技术人员、标本采集、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接受生物安全培训,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记录标本信息,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保证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
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标本采集应当与医院检测能力相匹配,避免采集数量过多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应当保障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标本采集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
采样人员应当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最后,本规范强调了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为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采样操作流程制度。
该制度应根据采样对象的不同类别确定具体的采样流程,包括预约、缴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告发放等环节。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登记表
附表 2
新冠病毒核酸 10 合 1 混采检测登记表
采集地点:
采集日期:
送样人: 送检时间:
送样人联系电话: 接收人:
接收时间:
采集管编号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采集时间
是否去过 高风险地
是否发热
实验室编号
检测结果
区
1
男□女
是□否 是□否
2
男□女
是□否 是□否
3
男□女
是□否 是□否
4
男□女
是□否 是□否
5
男□女
是□否 是□否
6
男□女
是□否 是□否
7
男□女
是□否 是□否8男□女来自是□否 是□否9
男□女
是□否 是□否
10
男□女
是□否 是□否
注:送检时间,接收时间格式为 XX 月 XX 日 XX 时,采集时间格式为 XX 时;检测结果如为 ORF1ab 或 N 基因单独阳性,需详细列出。
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规范
目 录
➢采样基本原则 ➢采样点设置 ➢采样准备 ➢采样流程 ➢标本管理 ➢10合一混采 ➢穿脱防护用品
一、采样基本原则
➢检测能力与诊疗量相当,避免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能力而导致的标本 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不同采集对象应分区域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
四、采样流程
(二)采集方法
口咽采集方法: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啊”音, 露出两侧扁桃体,采集人员将拭子越过被采集人员舌根,在 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 下擦拭至少3次
标本的采集
✓ 鼻拭子: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 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鼻尖到耳垂 的1/2),停留15-30秒后旋转3-5次,缓 慢转动退出,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 鼻孔。鼻、咽拭子浸入同一含3ml采样液 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不可用普通 棉花棉签
四、采样流程
(二)采集方法 鼻咽采集方法: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微张,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头部, 一手持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以垂直面部方向 插入鼻道),直至感觉“触壁感”,轻轻旋转一圈(如遇放射性咳嗽,应 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动作轻柔,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六、 “10合1混采”标本
➢混 采 : 指 将 采 集 自 数 人 的 数 支 拭 子 集 合 于 1 个 采 集 管 中 进 行 核 酸 检 测 的方法
➢依 照 上 述 采 集 方 法 依 次 采 集 1 0 支 拭 子 , 将 完 成 采 集 的 拭 子 放 入 同 一 采 集管中,动作轻柔,避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溶胶产生
➢连 续 采 集 1 0 支 拭 子 以 后 , 旋 紧 管 盖 , 防 止 溢 洒 。 如 采 集 管 内 拭 子 不 足 10支,应做好特殊标识并记录。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新冠病毒的肆虐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高效地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核酸 10 合 1 混采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这种技术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采集管和拭子的选择采集管应选用符合标准的 10 合 1 混采病毒采集管,内含保存液。
拭子则应选择质量可靠、无菌且无抑制物的产品。
2、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测人员需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或面屏、手套、鞋套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3、人员培训参与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熟悉采样流程、操作规范、个人防护要求以及生物安全知识等。
二、样本采集1、受检人员的组织在采集样本前,应合理组织受检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
2、采集部位和方法采集咽拭子时,受检者头部微仰,张大嘴巴,露出两侧咽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 3 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 3 次。
采集鼻拭子时,将拭子缓缓插入鼻腔至鼻咽部,轻轻旋转拭子,停留片刻后取出。
3、样本的混合采集完 10 个人的样本后,将拭子头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气泡。
三、样本保存与运输1、保存条件采集后的样本应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一般为 2-8℃,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2、运输要求样本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冷链条件,使用专用的样本运输箱,并做好样本的标识和记录。
运输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实验室检测1、接收与核对样本实验室在接收样本时,应仔细核对样本的数量、标识、保存条件等,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核酸提取与扩增采用合适的核酸提取试剂和方法,对混合样本进行提取和扩增。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3、结果判断根据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和相关标准,判断检测结果。
202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技术规范培训课件(精华版)
2.标本采集和混合拭子。将完成采集的10支或5支 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10合1采样管保存液应为 6mL,5合1采样管保存液与单检采样管相同,为 3mL)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连续采集 10支或5支拭子以后,旋紧管盖,防止溢洒。如采 集管内拭子不足10支或5支,应做好特殊标记并记 录。
3.标本送检。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混采登记表信息, 确保准确完整,编号一致。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 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
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 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 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采样人员准备
引导、登记人员
个人防护要求
采样工作人员
(四)采样流程
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制度,
根据采样对象类别确定具体采样流程,包括预约、缴 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告发放等。应当利用 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受检者信息。
标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 对,并在公共区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检测报告 发放时限和发放方式。
每个标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 1.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
(六)采集方法
2.口咽拭子(无法采集鼻咽拭子时可选用)。
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采样人员将拭子放 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禁止将拭子放入病毒保存 液中,避免抗生素引起过敏),被采集人员头部微 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 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 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 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 部弃去,旋紧管盖。
到实验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标本,应采用干冰等 制冷方式进行保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运输。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标准规范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标准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的标准规范,以提高检测流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流程概述1. 采集样本:采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的多种样本,并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采集。
2. 样本混合: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合并,确保总体量足够满足测试要求,并按照指定比例混合。
3. 样本处理:对混合的样本进行处理,包括提取核酸、纯化、放大等步骤。
4. 核酸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5.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确定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核酸。
标准规范1. 采集标准:- 根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要求,采集相应的样本,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唾液样本等。
- 采集样本时要求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采集样本的时间和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
2. 样本混合标准:- 样本混合时,需确保每个样本的量满足最低要求。
- 混合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进行确定,并确保混合均匀。
3. 样本处理标准:- 样本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失。
- 采用专业的核酸提取、纯化和放大方法,确保核酸质量和数量满足检测要求。
4. 核酸检测标准:- 核酸检测方法应选用准确可靠的技术,如RT-PCR等。
- 检测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质控措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5. 结果判读标准:- 结果判读应根据相关标准和参考值进行,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 结果判读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总结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标准规范旨在确保检测流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新冠病毒的准确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采集标准、样本混合标准、样本处理标准、核酸检测标准和结果判读标准的规定,可以实现对新冠病毒核酸的准确检测和结果分析。
新冠病毒核酸采样培训及考核方案(完美版)
新冠病毒核酸采样培训及考核方案为指导各地做好核酸采样人员的培训工作,规范采样过程,保证采样质量,防止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组织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负责制定培训课件和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开展核酸采样考核。
考核合格者,获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制发的采样培训合格证书。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采集方法,个人防护,以及感染控制等内容。
培训时间至少1天,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实践培训。
(一)口咽及鼻咽拭子采样。
1.口咽拭子采集方法。
被采人员采取头部微仰、口张大的姿势,露出两侧咽扁桃体。
口咽拭子采样的关键点是将拭子越过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取样完毕后,将拭子头放入含病毒保存液的收集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采集管的液体中,弃去折断后的拭子杆,旋紧管盖,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置物架上。
每例采集后采样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
2.鼻咽拭子采集方法。
采样人员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如进行多人混采,还应当注意混合拭子的规范操作。
以10合1混采为例,依照上述采集方法依次采集其余9支拭子,将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
连续采集10支拭子以后,旋紧管盖,防止溢洒。
如采集管内拭子不足10支,应做好特殊标记并记录。
(二)采样人员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包括,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隔离衣或防护服、工作帽),规范进行手卫生。
个人防护用品穿戴顺序为,戴医用防护口罩和工作帽,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戴手套。
戴口罩后应进行口罩密闭性测试,确保密闭性良好。
疫情防控——全员核酸检测釆集和送检技术指南
全员核酸检测釆集和送检技术指南一、采样场所准备各区市要按照第一时间完成任务的要求,合理布局固定采样点,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主要包括采样点负责人、具体执行人员、秩序维护人员、志愿者等人员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协调相关单位积极部署,确保4小时内完成各项设置准备工作,并协助医务人员无障碍釆样。
各区市要灵活安排釆样、检测、样本运送、医废转运、消杀等队伍。
根据辖区人口总数以及完成全员检测的时限要求,指导各社区根据辖区人口数、所需釆样组的数量以及釆样场所要求,设置釆样单元和工作时间:一个釆样点可分别设置1-5个釆样单元,每个单元至少包括3人(含信息统计和釆样人员);每个釆样点按照5天内完成检测任务测算工作时间,在不停工、停学情况下,根据不同人群分时段实行釆样,每日采样时间原则上理应12-16小时(每日7:00-23:00),并按需要配备社区、公安等配合人员若干名。
各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釆样单元人员配比做适当调整,增加设置机动釆样队,对重点场所和特殊困难人员上门采样。
对农村地区、城郊人员较分散的社区,可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地设置采样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釆取分时段预约流动采样。
二、釆集场所设置要求各区市以社区网格化工作区域划分为基础,实地考察、确定釆样区域,指定各釆样区域负责人,明确所负责区域釆样人口数、釆样对象信息。
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釆集地点。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
釆样点应配备釆样屋或帐篷、采样管、人员防护耗材、电脑、身份证识别设备或识别二维码、电源、样本保存设备、适量桌椅、网络环境,宣传、引导标识等设施设备,垃圾收集设备(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消毒用品,急救设备备用,以及根据气候条件配备的防风、雨、雪及供暖/冷保障设施设备等物资,用于信息釆集登记必要的耗材;每个釆样点要配备2个以上的生物安全运输箱,用于样本转运。
新冠病毒混样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冠病毒混样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指导书1、岗位具体工作内容:1.1标本的前处理:a) 标本在生物安全柜柜中拿出来后,整理到样本盒中,震荡盒子,写混检编码表,盖头上写孔位号。
b) 拆完标本的空箱子2000mg/L次氯酸消毒后,传出实验室。
1.2 样本提取:每5个标本为一管,各取200ul加入深孔板。
a) 在深孔板左右对应孔位旁边写上顺序号b) 空白需在顺序号旁写上“K”、阴性质控在序号旁写上“N”、阳性质控旁边写上“+”。
c) 复查标本需在序号前面写上“F”。
d) “K”位孔直接加200微升生理盐水或空白对照品。
e) 加样时需核对一下标本流水号与编码表是否一致。
f) 加完样上机时,需在编码纸上写上提取仪的设备编号。
g) 加样的样本在标本盒侧边写上孔位号(比如完整的第一盒标本孔位号为:11–123),日期。
1.3 点样:a) 需注意操作是否有吸到足够RNA,不够的需补足。
b) 点完样后,提取试剂盒需用垃圾袋装好,统一放置。
c) 点完样放置传递窗后需通知值班。
1.4实验室收拾整理1.4.1每班次在确认上班次已出完结果,找完复查后,需收标本,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
1.4.2装袋流程:4个盒子一个袋子,写上盒子上的孔位号;再用黄色大垃圾袋把标本收好,扎好袋子,并用吸水纸写上日期班次信息贴上。
1.4.3清出的盒子需用黄色垃圾袋装好,扎好传出实验室。
1.4.4上班次的RNA在出完结果后,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装好扎紧,传出实验室。
1.4.5其余实验垃圾当班次需收拾好,扎袋传出实验室。
1.4.6每班次在接收到PCR试剂要先装袋标明日期及厂家。
2.阳性结果判断与重测2.1检测结果先按照各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被检测基因位点逐一判定,出现任一位点阳性或能测出Ct值的混合样本,均作为重测对象。
2.2混合样本检出Ct值,其所有的单个原液样本需重新取样,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
2.3单样本检出阳性,其所在混合样本要全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血清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标准操作程序SOP
新冠病毒血清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标准操作
程序SOP
目的
本操作程序旨在规范新冠病毒血清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的标准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
本操作程序适用于进行新冠病毒血清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的实验室。
责任和权限
-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本操作程序。
- 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操作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
-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设备和试剂准备
- 检测仪器:确保使用经过校准和验证的检测仪器。
- 试剂:使用符合相关标准且未过期的试剂。
操作步骤
1. 样本准备:
- 将需要检测的血清样本转移到专用样品管中。
- 对样品进行标注,包括样品编号和日期。
2. 稀释样品:
- 取出标注好的样品管,将其稀释至指定浓度。
根据具体实验要求,确保使用正确比例的稀释液。
- 用标签标注好稀释后的样品管。
3. 混合样品:
- 将稀释后的样品管与其他待测试的样品管进行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4. 检测操作:
- 按照检测仪器的说明书准确操作,将混样后的样品装入检测仪器中进行分析。
5. 结果记录:
- 记录检测仪器显示的结果,包括阳性/阴性判定及对应的数值/浓度。
附录
提供了操作所需的样品管、稀释液、检测仪器和相关说明书的附录。
该标准操作程序旨在确保新冠病毒血清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保证设备和试剂的合适性和可靠性。
任何时候,若操作人员对操作程序有任何疑问或发现异常情况,都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关于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关于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
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8.19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8.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关于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
范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海河教育园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委直属各有关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部队、企事业单位医院:
现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8月19日。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相关知识考核测试题考卷(含答案)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相关知识考核测试卷基本信息: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9题,每题1. “新冠病毒核酸”咽拭子标本“混检”是指:()A.将不同的单个采样的被检者标本混合在一起进行检测B.指将采集自数人的数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2•“新冠病毒核酸”咽拭子“混采”是指:()A.将不同的单个采样的被检者标本混合在一起进行检测B.指将采集自数人的数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3.“新冠病毒核酸"咽拭子标本混检适用的人群为:()A.适用于人群感染率高的人群B.适用于人群感染率低的人群C.适用于发热门诊患者D.适用于急诊患者4.新冠标本签收前应由谁进行查对()A.运送人和采集人B.接收人和采集人C.运送人和接收人D.运送人和检测人5.对于采集低风险区域人群的采集者,应当采用()级生物安全防护A.—级预防B.二级预防C.标准预防D.三级预防6.发热门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的物表宜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A.500ml/LB.1000ml/LC.1500m/LD.2000ml/L7.为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应采取的防护级别为()A. 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一般防护8•新冠肺炎一般潜伏期为()天,多为3-7天A.1-10B.1-14C.14D.5-149.进入确诊或疑似新冠患者房间时,应佩戴()A.医用外科•罩和呼吸器B.一次性•罩C.呼吸器D.医用防护.罩和呼吸器二、多选题(共12题,10.新冠病毒采集管定容10ml,内含6ml保存液(是常规管的2倍),其优点包括:()A.可容纳10支咽拭子,且能够基本保证震荡洗脱效果B.液体容积不超过试管总容积的2/3,可有效防止拭子折断时的进溅, 保证生物安全C.液面高于3ml保存液的传统采集管加样时不必深入过多,减少加样枪污染缩短加样时间,使加样更顺畅11•新冠病毒采集管的螺旋•长度应适宜,不能过松或过紧,其原因在于:()A.长度过长会增加开盖和回帽的时间B.过紧增加加样时候开关盖的难度C.过短或过松需要警惕渗漏风险12.新冠病毒核酸混检不能用于重点人群,其中重点人群包括:()A.密切接触者B.境外入境人员C.发热门诊患者D.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E.医疗机构工作人员F.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G.监所工作人员H.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13•新冠核酸病毒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的要求包括()A.空旷的场地B.通风良好的场地14.新冠核酸病毒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分区包括:()A.等候区B.采集区C.缓冲区D.临时隔离区15.新冠核酸病毒标本检测前应收集并登记受检者相关信息,包括:()A.姓名B性别C.身份证号码D.联系电话E.采集地点F.采集日期和时间16.以下关于•咽拭子标本采集说法正确的是()A.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B.采集人员将拭子越过被采集人员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C.操作完毕后,将拭子头置入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采集管的液体中D.弃去折断后的拭子杆,旋紧管盖,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置物架上17.以下关于鼻咽拭子采集说法正确的是()A.手持采样刷柄端,沿鼻•外侧进入鼻腔,把握进杆深度B.进杆深度4-5cm或更短提示角度不对或碰到鼻甲,应调整角度继续轻缓前进至咽后壁C.采样刷触及咽后壁后旋转3次并停留至少10-15秒钟,然后取出1&对采集到的新冠病毒核酸标本管处理说法正确的是()A.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混采登记表信息,确保准确完整,编号一致。
单采、混采、单检、混检的区别
单采、混采、单检、混检的区别概念的区别一、单检单检即“单个检测”,指样本采集时是将1个人的拭子单独放在1根病毒采集管中,这根采集管里通常含3mL病毒保存液(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建议对疑似患者采样时同时采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共2根拭子一起放入1根采集管中,以提高检出率)。
每个采集管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进行检测,比如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中要求加原始样本200μl,那么这份单检样本就按200μl加入进行核酸提取。
单检是疫情初期以及当前对重点人群检测、隔离监测以及新冠病毒感染者病程监测的主要检测方式。
二、混检混检即“混合检测”,样本采集完全同单检的方法,即1个人用1根病毒采集管(3mL病毒保存液),只是在核酸检测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把几个人的病毒采样管里的液体都减少加样量,几个人受检者占用1个检测通量进行后续的核酸提取和扩增。
比如,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要求加原始样本200μl,采用5个人混检方案的话,那就是每个人加入原始样本量40μl (200μl/5人份=40μl/人份),其他检测步骤不变。
混检主要是在2020年8月以前国家混采方案还未出台、混采管也未生产出来时,且为了提高新冠核酸筛查效率,用于人群大批量筛查时所使用的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在有混采的方案后,现在基本不用混检。
三、单采单采即“采集单个样本”,这个名称强调的是采集过程,是在混采方案推行后用于区别于混采的一种名称,其实质就是和单检是一样的,1个人占用1根采集管,核酸检测时也通常会单检,应用范围自然与单检的一样。
四、混采混采即“采集混合样本”,采集多个人的样本放在一起,以提高效率。
混采又分为5合1混采、10合1混采以及20合1混采。
2020年8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简称救治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2022年1月15日救治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
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梯队考核试题与答案
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梯队考核试题与答案1、在护理危重症新冠患者时,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A、2B、4(正确答案)C、6D、82、根据病原学特点,以下哪种方法不能对冠状病毒有效灭活?()A、在56℃30分钟的环境下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B、用75%乙醇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C、用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D、用氯己定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正确答案)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判断,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即可判断为危重症患者B、出现休克,即可判断为危重症患者C、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即可判断为危重症患者D、有高血压病史,即可判断为危重症患者(正确答案)4、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流行病学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病前30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正确答案)B、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C、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D、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5、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天。
()A、7天B、9天C、11天D、14天(正确答案)6、下列人群中不属于密切接触者的是()A、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B、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C、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正确答案)D、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报告时间为:()A、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12小时D、24小时8、新冠肺炎属于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正确答案)C、丙类D、其他9、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是()A、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正确答案)B、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C、粪口传播、血液传播D、消化道传播10、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是()A、老人B、儿童C、青少年D、人群普遍易感(正确答案)11、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下列描述错误说法的是()A、与病例共同居住B、与病例共同学习C、与病例共同工作D、与病例共同居住一个区县(正确答案)1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深咳痰液时,应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ml采样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1号)有关要求,指导各地新冠病毒混采检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针对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 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制定本规范。
一、样本采集耗材规格
(一)病毒采集管。
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
管体透明,可视度好。
试管外径(14.8±0.2)mm×(100.5±0.4)mm, 管帽外径(15.8±0.15)mm,高度(12.5±0.5)mm。
容量企业定标10 ml,内含6ml胍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
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
(二)采集拭子。
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
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二、采集地点要求
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
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一)等候区。
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
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
(二)采集区。
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
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集管,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应当制定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应急预案。
空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四)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三、采集流程
(一)标识及信息登记。
1.登记流程。
工作人员在采集前分配10个受检者为一组,采集前收集并登记受检者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采集地点、采集日期和时间),按照组别进行采集管编号。
2.登记要求。
推荐使用身份证读卡器、二维码条码等信息化手段关联受检者信息,提高信息读取效率和准确性。
如不具备信息化条件,应当提前登记《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登记表》(见附件,以下简称混采登记表)。
纸质登记表随标本送检前应当备份存档于采集点所在社区,便于及时追溯受检者。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采集人员将拭子越过被采集人员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操作完毕后,将拭子头置入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采集管的液体中,弃去折断后的拭子杆,旋紧管盖,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置物架上。
每例采集后采集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
(三)混合拭子。
依照上述采集方法依次采集其余9支拭子,将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
连续采集10支拭子以后,旋紧管盖,防止溢洒。
如采集管内拭子不足10支,应做好特殊标记并记录。
四、标本送检
(一)核对信息。
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混采登记表信息,确保准确完整,编号一致。
(二)标本放置要求。
将核对后的采集管放入透明塑料密封袋(一层容器)中并封严袋口,用75%乙醇喷洒密封袋外部。
将密封袋放入二层容器(可选内配适量吸湿材料的包装盒或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后用75%乙醇喷洒消毒。
将二层容器放入具有“生物危害”标识的专用标本转运箱(推荐使用符合《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A类物品运输UN2814标准的转运箱),二层容器和转运箱之间应当放置降温凝胶冰袋。
二层容器应当固定在转运箱中,保持标本直立。
密封转运箱后,使用75%乙醇喷洒消毒,转运箱表面洁净无污染。
(三)标本转运要求。
标准转运箱应当由专门标本运送人员负责运送。
标本应当在采集后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
混采登记表放入独立密封袋,随转运箱一同转运。
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当配备专门的冰箱或冷藏箱保存,并做好标本接收、保存登记。
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可置于4℃保存。
五、实验室接收
(一)标本签收。
运送和接收人员应当对标本进行双签收。
接收人员检查混采登记表是否填写完整,被检者信息是否可追溯,转运箱、二层容器有无破损。
(二)标本打开。
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核心区打开转运箱,取出二层容器。
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二层容器,用75%乙醇喷洒或擦拭消毒后,取出密封袋,用75%乙醇试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并检查是否密封完好。
(三)标本检查。
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混采登记表信息是否一致。
取出采集管,检查管壁是否有破损、管口渗漏等,确认无破损、渗漏后用75%乙醇喷洒或擦拭消毒。
如有破损、渗漏,应当立即停止操作,用吸水纸覆盖后使用0.55%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做好不合格登记后销毁。
(四)标本保存。
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放入专用冰箱保存。
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
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当置于-70℃或以下温度保存。
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暂存。
避免标本反复冻融。
设立专库或专柜保存标本,双人双锁管理。
(五)转运容器移出。
使用后的二层容器内外壁经75%乙醇擦拭消毒后移出生物安全柜,实验结束后使用紫外灯照射消毒。
六、标本检测与质量控制
(一)标本检测。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当立即进行检测。
检测前进行充分震荡洗脱,之后进行核酸提取及扩增实验。
推荐选用包含针对新冠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和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基因区域的试剂。
若使用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试剂应与核酸提取仪配套使用。
扩增试剂盒应当选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带有注册文号的试剂盒。
建议选择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盒。
(二)检测质控。
每批检测至少有1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3倍左右)、2份阴性质控品(试剂盒自带阴性质控品)和1份空白对照品(生理盐水或焦碳酸二乙酯处理水)。
空白对照品应当开盖放置在提取仪或操作台面上过夜,用于环境污染评估。
质控品随机放在临床标本中,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
(三)质控结果。
弱阳性质控品测定为阳性,阴性质控品全部测定为阴性,视为在控。
反之,则为失控,不可出具检测报告,应立即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检测标本。
七、检验结果处理
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报告应当包括检测结果(检出/阳性、未检出/阴性)、方法学、检出限等。
(一)结果判断。
依据所用扩增试剂说明书,判断检测结果为未检出/阴性或者检出/阳性。
若结果处于灰区,建议作为混采阳性结果进行复核。
(二)阳性结果复核。
1.混采检测结果为阳性、灰区或单个靶标阳性,通知相关部门对该混采管的10个受试者暂时单独隔离,并重新采集单管拭子进行复核。
2.复核单管核酸检测如均为阴性,则按照阴性结果回报。
暂时隔离人员即解除隔离;如检测结果阳性,按程序上报。
八、检测后样本处理
检测后的标本应当尽快就地销毁,做好高压灭菌质量监控和消毒、销毁记录。
九、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采样人员和检测人员要求应满足《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要求。
十、生物安全防护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人员。
对于采集低风险区域人群的采集者,采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包括: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手套(必要时双层)、护目镜/面屏、隔离衣,鞋套(必要时)。
标本运送人员采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可戴医用防护帽。
(二)标本接收和检测人员。
标本接收人员应当为核酸检测实验室经生物安全防护培训的指定人员,采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标准可根据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进行区分。
进行试剂准备和核酸扩增的工作人员采用二级防护。
处理标本的人员必须严格
遵照三级防护标准,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单或双层乳胶手套(条件许可,可以不同颜色)、面屏、护目镜、工作服外防护服、单或双层医用防护帽,手卫生。
必要时双层口罩(外医用防护口罩,内N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