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愚溪诗序》原文及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愚溪诗序》原文及鉴赏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柳宗元《愚溪诗序》原文及鉴赏
【导语】:
〔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
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柳河东集》
〔注释〕灌水:潇水支流,在今湖南省境内。

潇水:在今湖南道县北,源出潇山,故名。

愚公谷:在今山东临淄。

《说苑·政理篇》:“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

’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

’”夫水,智者乐(yào)也:本于《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宁武子,春秋时卫大夫宁俞。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颜子,即颜回。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鸿蒙:《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自然元气也。

”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指一种虚寂混沌、形神俱忘的境界。

本篇是作者贬谪永州时为《八愚诗》所作的一篇序,其诗久佚,所幸序文留存下来,并且成为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溪既非人类,本无所谓贤愚,谓之“愚溪”,自不免出人意表。

作者就从这个有悖常理的“愚”字入手,引出一篇洋洋洒洒、旨趣遥深的文字来。

一起先写命名的由来。

之所以要为溪定名,一是此溪“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莫能定”;二是作者“谪潇水上,爱是溪”,寓家于此,自不得无名。

而更名“愚溪”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余以愚触罪”,二是“古有愚公谷”。

既有愚溪,“愚溪之上”的小丘,便为“愚丘”;“愚丘东北”的水泉,便为“愚泉”。

以此类推,于是又有了“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这一连八处以“愚”命名的景观,不独山水池亭一应俱全,而且“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如此佳胜,统以“愚”名之,已令人费解,偏作者又说:“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岂非明知名实不符而有意为之?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原因的说明。

作者先论溪之“愚”: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有此三桩,故“虽辱而愚之,可也”。

继而论己之“愚”,同古代宁武子、颜回相比:彼乃“智而为愚者”,“睿而为愚者”,“皆不得为真愚”;己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岂止是“愚”而已,简直是“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这样,以“愚”名溪既非无因,溪又“适类于余”,“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也就合乎逻辑,
顺理成章,文章也似乎可以就此结束了。

不料,作者接下来却将笔锋陡转,称溪虽“莫利于世”,却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何等美丽清纯!它使观者“喜笑眷慕”,乐而忘返,又是何等有益于人!如此美溪,何愚之有?怎可以不能灌溉云云苛责它呢?联系到作者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这一段文字表面看来不过是为愚溪和自己解嘲,但从对愚溪溢于言表的赞叹和作者对自己文才的自负中不难看出,这才是他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而先前的嘲溪和自嘲不过是他有意使用的曲笔而已。

所谓“以愚触罪”,所谓“违于理,悖于事”,其实是说自己处在这黑白颠倒的社会里,由于坚持正直的操守不肯随俗从流,投机逢迎,便无辜遭到贬黜。

而所谓“无以利世”,不过是说自己抱负无由施展,才能遭到埋没罢了。

正因为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悲愤和不平,清纯秀美而地处偏远无人赏识的愚溪,才唤起他极大的怜惜和同情;也正因为发现自己与愚溪有如许相通之处,他才更深切地感到,能够赏识这在荒山野岭中寂寞流淌的溪水之美的,大概只有自己,而能够安慰被贬远荒孤独失意的自己的,怕也只有这眼前的溪水了。

于是作者“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只觉得溪与己已同归化境。

然而我们从这貌似得意的笔调中,特别是从继之而来的“寂寥而莫我知”的慨叹中,是不难体味出浓重的失意的悲凉和苦涩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多少愤慨和不平!同作者其他山水游记相比,本文更为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不满
和抗争,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光芒。

本文不仅立意超卓,富于哲理意味,而且情文并茂,妙趣横生。

作者不直抒胸中抑郁,而是无端将所居山水拈出,借题发挥,写溪亦是写自己,溪与自己打成一片,真可谓匠心独运,匪夷所思。

行文千回百折,跌宕生姿,文句骈散相间,抑扬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读之,既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又可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