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教案高二生物教案
B.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
C.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D.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解析】选C
【规律方法】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比较宽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比较狭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即“宽出窄入”。
(3)根据脊髓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2
总结知识点,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点
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一、知识点复习
1.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结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激素调节的概念
6.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7.血糖平衡的调节
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0.体温恒定的调节
1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2.免疫系统的组成
1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二、习题巩固
【典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二、知识解读:知识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1.神经元(结构如下图)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②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③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④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⑤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
⑥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知识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传导过程2.过程说明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类型及简化图: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电信号 突触小泡――→融合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化学信号后膜,受体―→动作电位电信号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提醒 ①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讨论和思考:(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3)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4)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5)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6)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7)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第1页共9页第2页 共9页 基础知识自测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传导形式: ,也叫 传导方向: 传导 过程:静息膜电位 兴奋部位膜电位 (外 内 ) (外 内 )结构基础──突触 传导方向: 传递 过程:兴奋 突触小体中枢神经系统关系: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 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 活动以 及 、 、 和思维刺 激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脑: 、 、 、 神经系统的 分级调节 人脑的高 级功能 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上的传导 在神经纤维间的传递 在神经元之 通 过 神 经系统的调节兴奋的传导自我测评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反向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D.有些反射活动只需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3.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该部位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B.外负内正C.内外均正D.内外均负4.关于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突触可分为轴突一胞体型和轴突一树突型C.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跨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并使其兴奋D.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A.大脑B.小脑C.脑神经D.脑干6.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B.分布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C.感知外部世界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7.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8.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表示静息状态的是9.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
刺激 产生兴奋 1: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电流方向: 膜外: 未兴奋流向兴奋
膜内: 兴奋流向未兴奋
外正内负 膜电位:
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流 未刺激部位膜 电位变化
兴奋因此向前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
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 ) 感受器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 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吃梅子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 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 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3、学习与记忆:
书写性语言中枢
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V区
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H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S区:运动性失语症 (Sport)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言 语 区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书写语言中枢 (Write)(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View)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②树突膜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 递质供体: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递质受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递质作用: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1. 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2.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3. 能够直接影响器官生长,还能影响物质代谢特别是蛋白质合成代谢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 D.胰岛素4.下列4组疾病中,因激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呆小症和肢端肥大症 B.夜盲症和佝偻病C.黏液性水肿和糖尿病 D.白化病和巨人症5.下列各组分泌腺所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6.摘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的甲状腺功能也衰退,其原因是() A.缺少促甲状腺激素 B.生长素分泌不足C.不能从食物中摄取碘 D.控制甲状腺腺体的神经受损7.一只成年狗依然保持幼年状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 A.睾丸发育不全 B.甲状腺功能低下C.生长素分泌不足 D.生长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8.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10.8岁的王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损,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⑥免疫能力下降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实验中需要将蛙的产卵期提前,实验人向雌蛙体内注射了蛙的垂体研磨液,这是由于研磨液中含有()A.生长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糖尿 B.正常人在吃甜食过多引起高血糖时,就会出现糖尿C.运动员开始奔跑后,血糖浓度不会下降,所以没有肝糖元分解D.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而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放能15.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检测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3解析: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是利用外来药物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是机体本身的功能,不属于免疫范畴。
答案:C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组成的。
答案:B3.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 )①细菌②病毒③花粉④癌细胞A.③④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与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D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解析: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但不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D6.给某实验动物在甲、丁时间(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先后注射两种疫苗,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丁时间注射疫苗后,参与抗原识别的细胞是浆细胞B.丙时间段之前感染了甲时期注射疫苗所对应的病原体C.识别甲与丁时期所注射疫苗的B细胞,其特异性相同D.在乙与丙时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其特异性不相同解析: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节《通过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
一、学习目标动物激素的调节(B)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B)体温调节、水盐调节(A) 血糖调节(B)二、知识体系(一)激素调节1、激素调节概念:由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化学性质激素体内来源主要功能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细胞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分解肾上腺髓质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
与、有协同作用。
肽和蛋白类激素垂体促进生长,影响代谢,与有协同作用。
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浓度。
胰高血糖素加速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正常,调节甲状腺合成和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的正常发育,调节性腺合成和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对水的,尿量减少。
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皮质促进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
促进K+的雄激素睾丸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成。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雌激素卵巢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成。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孕激素卵巢促进受精卵植入和乳腺成熟,为泌乳准备条件激素失调症状:3、激素调节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调节4、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 (2)通过 运输 (3)作用于 。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 (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等),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较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 的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的发育和功能。
3、体温调节下丘脑某一区域 (饭后)血糖浓度 细胞 激素作用促进 ,合成 ,转化 为 血糖浓度趋于正常血糖浓度胰岛下丘脑另一区域(饥饿)血糖浓度 细胞 激素作用促进 分解, 转化血糖浓度肾上腺肾上腺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主动饮水4、水盐平衡调节 :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 ↓(﹢)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 吸收水 ↓ ↓(﹣) 尿量减少(三)动物激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下丘脑的功能归纳1、下丘脑是 枢纽: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 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022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资料2022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班级:科目: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A。
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
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
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解析】选 B.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能看见文字,A 错误、B正确;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出现的症状,C错误;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是书写中枢受损出现的症状,D错误.【误区警示】看不懂≠看不见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即不能理解文字含义,但不是看不见,若视觉中枢受损,患者可能看不见。
2.(2019·广东学考真题)下列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正确的是( )①突触前膜②突触小泡③神经递质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A.②→⑤→③→④→①B。
⑤→③→②→④→①C。
②→①→③→④→⑤D。
④→③→②→①→⑤【解析】选C。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借助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实现神经冲动的传递,故选C。
3.(2020·福州高二检测)“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醉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语无伦次,人脑中受影响的对应结构是()A.小脑、脑干、大脑B.大脑、脑干、脊髓C.小脑、脊髓、脑干D.大脑、小脑、脑干【解析】选A。
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检测试题4 新人教
某某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5.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7.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的产生,一定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B.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T细胞才开始发挥作用C.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机体产生抗体来发挥免疫效应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8.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9.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B.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涉及逆转录酶D.c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然后释放淋巴因子杀灭靶细胞释放出来的抗原10.(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的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 B.①③②C.①②③ D.③①②11.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12.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检测试题5 新人教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检测试题5 新人教版必修3[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1.(2012·上海高考)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解析:选D 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解析:选B 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抗原,由它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毒素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点二免疫失调症与免疫治疗和预防3.(2021·吉林模拟)西班牙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
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C.HIV侵染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解析:选A HIV存在潜伏期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初期仍能发挥作用;感染T 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呼丧失;记忆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完成练习册本节相应练习题并标出疑惑处
7.
板
书
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体温过程图
二、水平衡调节过程图
8.
课
后
反思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教学
难点
体温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体温与水盐调节过程
二.能力目标
进行神经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理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
课前3分钟
背着画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巡视
1.明确目标
2.画甲3分钟
2.
承接结果
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过程
Ppt展示体温调节过程和水平衡调节过程
思考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8分钟
3.
做
议
讲评
学生独立画出
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过程
引导,巡视
1.独立绘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
2.纠错,完善
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
20分钟
4.
总
结
提升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鼓励引导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人教必修3
性腺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生
长
促
激
甲
促
状
素
性
腺
腺
激
激
素
甲
素
甲状腺
状
腺
激
性腺
素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
正常面容 典型肢端肥大症面容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
不足则患侏儒症。
夫妇身高都不到1米!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 过多则患巨人症。
❖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 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
血糖平衡的意义: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 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酶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血糖含量过低:头晕、心慌、四肢无力, 严重时导致死亡。
血糖含量过高: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从 肾脏排出,形成糖尿,营养流失。
去路
来源
氧化分解
主要
消化、吸收
合成糖元
肝糖元分解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 误的是 C (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 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 为 外负内正 ,电流计指针发生 0 次偏转。
•
脑的结构
脊 髓 后根
前根 脊 神 经
后角 灰质
前角 白质
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什么?
神经细胞(神经元)
(P17-1 )神经元组成及与神经 系统的构成关系?5
1
高中生物 专题06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高中生物专题06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得分宝典之高中生物专题06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结构知识点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要求名师解读(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理清每个调节过程的脉络,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
同时,该部分内容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以及固定说法应特别注意加强记忆,避免在做题或考试中出现因“自创术语”、“词不达意”而造成失分。
动物的神经调节,特别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每年都考,这也是一个容易失分的知识点,复习中应给予特别关注。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I基础巩固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①。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②,具有③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④。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观察;第三步:在装置1的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一定浓度的肉毒素,在装置2的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任氏液;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用电极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神经,观察现象。
问一问:(1) 肉毒素作用的结构是,图乙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
(2) 实验过程中任氏液的生理作用是。
(3)第二步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第三步中实验组是。
(5)第四步的实验结果:。
答案:(1)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外排(或胞吐) 兴奋(或抑制) (2)维持“神经-腓肠肌”该考点在高考中命题的区分度较大,常常起着一定择优的选拔功能。
备考过程中,通过建构图解、曲线,和追根溯源可轻松破解此难点。
高二生物教案-2.1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2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思考讨论引发兴趣〔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思考与讨论〕(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提示及板书(黑体)〕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思考回答〔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板书〗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思考回答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考与讨论2〕〔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中生物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调节》检测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3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2.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 该激素的特异性强。
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 .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C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和孕激素3.(2013·济南模拟)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 、H 、O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4.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6.(2013·杭州模拟)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7.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段时间内,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8.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示中的内分泌腺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必然引起③和④的增加9.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10.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
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1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3.(2013上海卷)同时,测定其体内促甲状腺素的浓度。
下列能正确表示促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是A14.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B )15.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16.下列各组分泌腺所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1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18.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9.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是 ( C )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C.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20.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7月8日公布,他们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
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Ⅰ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
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只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21.某研究小组研究雄性家兔中睾酮(ST,一种雄性激素)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切口不影响本实验)项目ST浓度(μg/mL)GH浓度(μg/mL)A组m nB组<m >n根据资料,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假设:ST含量的增加能使GH的含量下降。
实验材料:1月龄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家兔12只,ST、GH测定试剂盒,手术器械用具等。
实验步骤:(1).将家兔分为甲、乙两组,每组6只。
依次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
(2).对两组家兔的处理:甲组切除性腺,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1个月后,依次测定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1).要使实验更严谨,应给甲组家兔注射_____ ___,乙组家兔注射_____ ___,然后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的GH浓度,求两组的平均值。
(2).预测进一步实验处理后的结果:甲组GH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GH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结果,请举出能促进雄性幼年家兔体重增加的一种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 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
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24.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原因是。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21答案:实验目的:研究ST与GH的关系实验步骤:(2)不切除性腺(不做处理)(3)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分析讨论:(1)适量ST溶液等量生理盐水(2)下降不变(3)切除性腺(或阉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4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没有明显变化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