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制备柱液相色谱技术。
它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的独特性质,将溶液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通过柱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与分离。
具体来说,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如下:
1. 超临界流体的产生:将高压的二氧化碳加热至超临界状态,使其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特性,成为超临界流体。
2. 溶剂选择:超临界流体通常选择CO2,由于其低极性、惰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溶解非极性或微极性化合物。
3.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化合物加入溶剂中,形成溶液。
4. 制备柱的填充:将制备柱填充具有吸附性质的固相材料,如硅胶、膨胀型聚合物等。
5. 分离过程:将溶液以一定流速通入制备柱,在柱上的固相材料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将化合物分离出来。
分离后的化合物随着超临界流体通过柱床,经过分离、纯化和富集等步骤进一步加工。
6. 检测:通过检测系统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总之,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实现了高效、快速、环保的化合物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
它在化学、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