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
![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5b01d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9.png)
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在细胞、组织或生物体水平上的表达、修饰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下面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方法的比较:1.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质谱法是蛋白质组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质量-电荷比(m/z)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结构,可用于鉴定蛋白质序列、翻译后修饰和互作蛋白等。
- 优点: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可定量、可鉴定多种翻译后修饰。
- 缺点:不适用于大规模分析、需要高度精确的质谱仪器。
2. 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GE):2DGE 是将蛋白质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结合,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进行分离。
- 优点:分离效果好、可获得蛋白质的相对丰度、可鉴定翻译后修饰。
- 缺点:不适用于低丰度蛋白质、定量不准确、有偏性。
3. 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DIGE):DIGE 是在2DGE的基础上引入荧光标记,同时分析多个样品的差异。
- 优点:高通量、高灵敏度、定量准确、可鉴定多种翻译后修饰。
- 缺点: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荧光标记可能影响蛋白质性质。
4. 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 Microarrays):将蛋白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通过与样品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来鉴定和分析蛋白质。
- 优点:高通量、高灵敏度、可进行蛋白质互作研究。
- 缺点:需要提前知道蛋白质的种类和性质、鉴定结果受固相载体和信号放大的影响。
5. 蛋白质组测序(Protein Sequencing):通过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解析出来来鉴定蛋白质。
- 优点:可以获得蛋白质的全序列。
- 缺点: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样品、操作复杂、需要特殊设备。
两种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精)
![两种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精)](https://img.taocdn.com/s3/m/64c43f28a32d7375a5178001.png)
其中,Y为标准曲线查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质得浓度(mg/mL),N为稀释倍数, V为血清样品所取的体积(mL),c为样品原浓度(mg/mL)。
注意事项
(1)须于显色后30min内比色测定。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 时间应尽可能一致。 (2)有大量脂肪性物质同时存在时,会产生浑浊的反应混 合物,这时可用乙醇或石油醚使溶液澄清后离心,取上清液 再测定。 (3)由于各种蛋白质含有不同量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显 色的深浅往往随不同的蛋白质而变化。因而本测定法通常只 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浓度(相对于标准蛋白质)。此外 蛋白溶液中存在核酸或核苷酸时也会影响紫外吸收法测定蛋 白质含量的准确性。
• 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和器材
• 材料
1. 标准蛋白溶液 两种浓度的结晶牛血清白蛋白
溶液(BSA)。
2. 待测蛋白质溶液 人血清(稀释适当倍数,使其浓 度在标准曲线测试范围内。)
操作方法
一、制作标准曲线 二、样品测定
三、计算 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计算:
YxN 血清样品蛋白质含量(mg/100mL)=
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 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广泛应用在柱层析分离中蛋白质洗 脱情况的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1)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 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2)若样品中核酸 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是不同的,即使经过校正,测 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作为初步定量的依据。该法可 测定蛋白范围应在0.1~1.0mg /mL。
思考题
1.干扰双缩脲实验的因素有哪些? 2.若样品中含有核酸类杂质,应该如何校正实验结
4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4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e793541be1e650e52ea9979.png)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这4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1 凯氏定氮法1. 1 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1. 2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4.00 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若采用模块式消化炉代替传统的消化装置, 可同时测定几份样品,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简便、低耗、稳定的优点。
2 双缩脲法(Biuret )2. 1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 ℃左右加热,放出1 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BCA蛋白浓度测定方法
![BCA蛋白浓度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177d82680203d8ce2f24f9.png)
标准试管协议和微型版程序的稀释方案(活性范围=20-2000µg/mL)
管号 A B C D E F G H I 稀释液体积(µL) 0 125 325 175 325 325 325 400 400 BSA来源及体积(µL) 300的原液 375的原液 325的原液 175的B管稀释液 325的C管稀释液 325的E管稀释液 325的F管稀释液 100的G管稀释液 0 BSA终浓度 (µL/mL) 2000 1500 1000 750 500 250 125 25 0=空白
用于标准蛋白质 含量的准确测定; 干扰少;费时太 长
用于快速测定, 但不太灵敏;不 同蛋白质显色相 似 用于层析柱流出 液的检测;核酸 的吸收可以校正
双缩脲法 (Biuret法)
紫外吸收法
较为灵敏 50~100mg
Folin-酚试 剂法(Lowry 法)
灵敏度高; ≈5mg
慢速 双缩脲反应; 硫酸铵;Tris 40~60分 磷钼酸-磷钨 缓冲液;甘 酸试剂被Tyr 氨酸;各种 钟 和Phe还原 硫醇
加强试管协议的稀释方案(活性范围=5-250µg/mL)
管号 稀释液体积(µL) BSA来源及体积(µL) BSA终浓度 (µL/mL)
A
B C D E F
700
400 450 400 400 400
100的原液
400的A管稀释液 300的B管稀释液 400的C管稀释液 100的D管稀释液 0
250
干扰物质
说明
费时 灵敏度低, 适用于0.2~ 8~10小 1.0mg氮,误 时 差为 ±2%
灵敏度低 1~20mg 中速 20~30分 钟 快速 5~10分 钟
将蛋白氮转化 非蛋白氮 为氨,用酸吸 (可用三氯 收后滴定 乙酸沉淀蛋 白质而分离)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3600ea6f242336c1fb95e18.png)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令狐采学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 凯氏(Kjeldahl)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1.2 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3 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1~10mg(有的文献记载为1~20mg)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缺点:①灵敏度差;②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酚试剂法原理:Folin-酚法的原理与双缩脲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范围:20~250ug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②Folin -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脲素均会干扰反应。
1.4 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吸光度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e4900b83c4bb4cf7ecd186.png)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方法一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目的]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原理]双缩脲(NH2CO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也能与Cu2+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利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双缩脲法是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操作简便、迅速、受蛋白质种类性质的影响较小,但灵敏度较差,而且特异性不高。
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NH2等基团也有此反应。
[操作]取中试管7支,按下表操作。
各管混匀、放置37℃水浴中保温20分钟。
用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光密度值。
[计算](一)在座标纸上以光密度为纵座标,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待测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浓度(g/L),并求出人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浓度。
(三)再从标准管中选择一管与测定管光密度相接近者,求出人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浓度(g/L)。
[器材]中试管7支,l毫升刻度吸管3支,10毫升刻度吸管1支,水浴箱,721型分光光度计、坐标纸。
[试剂](—)6N NaOH:称取2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二)双缩脲试剂:称取CuS04·5H2O 3.0克,酒石酸钾9.0 克和碘化钾5.0克,分别溶解后混匀,加6N NaOH l00ml,最后加水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避光,可长期保存。
如有暗红色沉淀出现,即不能使用。
(三)0.9%NaCl。
(四)蛋白质标准液(10mg/m1),称取干燥的牛血清蛋白100.0mg,以少量生理盐水溶解后倒入l0ml容量瓶中,淋洗称量瓶数次,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最后加生理盐水至刻度线,或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然后稀释成l0mg /m1作为蛋白质标准液。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f0f1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9.png)
蛋白质定量的方法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是许多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目前,人们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方法来定量蛋白质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及其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定量方法。
它利用样品中蛋白质与流动相在分离柱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定量。
HPLC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但是,该方法需要相对较高的设备要求和操作技巧,对样品预处理也较为复杂,且比较耗时。
2.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其中,低里氏试剂法和双硫键试剂法是比较常用的比色法。
低里氏试剂法是通过蛋白质与龙氏试剂(碱性铜硫脲)之间的比色反应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双硫键试剂法则是通过蛋白质与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之间的比色反应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等优点,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比色反应的敏感度和选择性可能不同。
3. 显微波特光度法(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酒红素(Coomassie BrilliantBlue G-250)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变化。
蛋白质与酒红素结合后,溶液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可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常规蛋白质定量。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可以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并定量。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中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比色或者近红外成像等方法来定量。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731e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9.png)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是对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研究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揭示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功能变化以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
目前,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定量法和定量免疫学方法。
质谱定量法是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基于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原理,使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常用的质谱定量方法包括多重反应监测(MRM)、定量蛋白质鉴定(iTRAQ)和标记蛋白质鉴定(TMT)等。
多重反应监测(MRM)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定量分析方法。
它利用质谱仪中的三重四极杆(triple quadrupole)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待测蛋白质的肽段序列,然后合成同位素标记的肽段标准品作为内标。
接下来,使用质谱仪对待测蛋白质和内标进行质谱分析,测量待测蛋白质和内标的特定肽段的质荷比和峰面积。
最后,通过内标的峰面积和待测蛋白质的峰面积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待测蛋白质的表达量。
定量蛋白质鉴定(iTRAQ)是一种基于同位素标记的质谱定量方法。
在iTRAQ 实验中,待测组织或细胞培养基中的蛋白质经过胰蛋白酶消化后,将消化产物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
这些标记反应产物有不同的质量,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得到有关各组分的数量比。
通过比较标记反应产物的相对丰度,可以定量分析待测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标记蛋白质鉴定(TMT)是一种与iTRAQ类似的同位素标记质谱定量方法。
TMT 实验中,多个待测样品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然后将这些样品混合在一起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
定量免疫学方法也是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比于质谱定量法,定量免疫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点。
常用的定量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西方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等。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ea5407ad02de80d4d840f2.png)
蛋白质定量得五种方法方法一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目得]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得原理与标准曲线得绘制。
[原理]双缩脲(NH2CO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也能与Cu2+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得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利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双缩脲法就是测定蛋白质浓度得常用方法之一.操作简便、迅速、受蛋白质种类性质得影响较小,但灵敏度较差,而且特异性不高.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NH2等基团也有此反应。
[操作]取中试管7支,按下表操作.各管混匀、放置37℃水浴中保温20分钟.用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光密度值。
[计算](一)在座标纸上以光密度为纵座标,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待测血清样本得蛋白质浓度(g/L),并求出人血清样本得蛋白质浓度.(三)再从标准管中选择一管与测定管光密度相接近者,求出人血清样本得蛋白质浓度(g/L)。
[器材]中试管7支,l毫升刻度吸管3支,10毫升刻度吸管1支,水浴箱,721型分光光度计、坐标纸。
[试剂](—)6N NaOH:称取2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二)双缩脲试剂:称取CuS04·5H2O 3。
0克,酒石酸钾9.0 克与碘化钾5.0克,分别溶解后混匀,加6NNaOH l00ml,最后加水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避光,可长期保存.如有暗红色沉淀出现,即不能使用.(三)0、9%NaCl.(四)蛋白质标准液(10mg/m1),称取干燥得牛血清蛋白100、0mg,以少量生理盐水溶解后倒入l0ml容量瓶中,淋洗称量瓶数次,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最后加生理盐水至刻度线,或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然后稀释成l0mg/m1作为蛋白质标准液。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c7a22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a.png)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负责着细胞结构的建立和维持以及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定量方法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BCA法、Lowry法、Bradford法和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BCA法是一种基于铜蛋白络合物比色反应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广泛线性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本。
然而,BCA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反应条件较为复杂等。
与BCA法相比,Lowry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费里酚蓝与蛋白质中的酚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复合物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大的标准曲线范围。
另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共价结合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蛋白质。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Bradford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于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最后,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是一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对于含有其他物质的样品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综上所述,不同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在选择适合的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样品特性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蛋白质定量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比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蛋白质定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2672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b.png)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类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执行。
因此,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抗体与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再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显色反应来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ELISA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
2. 免疫荧光法。
免疫荧光法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样本的要求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二、免疫球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
1. 免疫固定电泳法。
免疫固定电泳法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亚型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免疫球蛋白的亚型进行鉴定,对于某些免疫球蛋白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通过将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分离并转移至膜上,再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定。
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ELISA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但其缺点是对待测物质的亲和性要求较高。
2. 免疫荧光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但其缺点是需要荧光显微镜等专门设备。
3. 免疫固定电泳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免疫球蛋白的亚型进行鉴定,但其缺点是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4.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定,但其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f0791ebfd0a79563d1e7211.png)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摘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900 ℃),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
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一、凯氏定氮法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蛋白定量方法
![蛋白定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2089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f.png)
蛋白定量方法蛋白定量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和浓度计算。
正确的蛋白定量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蛋白定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希望能够对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之一是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蛋白定量方法,它基于蛋白质与铜离子和碱性染料的反应来进行蛋白质的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Lowry法对于一些干扰物质比如胆固醇、脂肪酸等可能会产生干扰,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干扰物质的去除。
其次,Bradford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
Bradford法是利用共轭蛋白质与染料共轭物的吸光度变化来进行蛋白质的定量。
与Lowry法相比,Bradford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蛋白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Bradford法对于一些碱性蛋白质的测定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在选择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另外,BCA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
BCA法是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和蛋白质与双胍类化合物的反应来进行蛋白质的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稳定,对于一些干扰物质的影响较小,适用于高含量蛋白质的测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BCA法对于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干扰比较敏感,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干扰物质的去除。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是UV-Vis吸光度法。
UV-Vis吸光度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光度来进行蛋白质的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额外的试剂,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蛋白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UV-Vis吸光度法对于一些杂质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进行样品的处理和纯化。
综上所述,蛋白定量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择合适的蛋白定量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比较分析
![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4e8f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3.png)
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比较分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基本分子,它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准确测量和比较不同蛋白质的丰度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非常关键。
因此,发展和比较不同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对于科研和临床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包括免疫印记分析、质谱分析和定量PCR等。
本文将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方法,揭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免疫印记分析是目前最常见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借助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放大。
免疫印记分析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在基础实验室设备条件下完成。
然而,该方法受抗体特异性和效率的限制,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和抗体失效等问题。
另外,由于信号放大的步骤,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有限,难以准确比较大量的蛋白质样本的丰度。
相比之下,质谱分析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质谱分析通过质谱仪对蛋白质样本进行离子化,并根据质荷比对蛋白质进行定量。
质谱分析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分析多个蛋白质,获得更多的信息。
此外,质谱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检测到相对较低丰度的蛋白质。
然而,质谱分析的缺点在于设备昂贵、分析时间长,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此外,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一个挑战。
定量PCR是一种基于扩增效应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它利用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定量。
与免疫印记分析和质谱分析相比,定量PCR具有较低的灵敏度,但它具有准确性高、专属性强的特点。
定量PCR的优点在于其实验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并且可以分析大样本量。
然而,定量PCR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引物设计的依赖性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于某些蛋白质的测量可能存在困难。
综上所述,不同的蛋白质丰度定量方法各有优劣。
免疫印记分析操作简单,适合初步筛选样本;质谱分析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适合分析复杂的样本;定量PCR准确性高,适合准确定量特定蛋白质。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67a743312b3169a451a4cb.png)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凯氏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1.2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是三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份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链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和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
缺点:灵敏度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Folin酚试剂法原理:与双缩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和铜离子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
缺点: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Folin酚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尿素均会干扰反应。
1.4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能回收。
缺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精确度差、专一性差;干扰物质多,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79df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3.png)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蛋白质质谱技术,如蛋白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这些方法能够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和定性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特定的修饰情况。
2. 定量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记蛋白质定量和非标记蛋白质定量。
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同位素标记法和化学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如氘代谱标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
化学标记法主要包括功能分子标记法(如荧光标记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和反应性标记法(如对硝基苯甲酸标记法和丙煮醛标记法)。
非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常用的有相对定量法和绝对定量法。
相对定量法主要通过蛋白质相关的性质,在样品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所具有的差别来进行定量。
常用的相对定量方法有比较蛋白质的荧光标记法、差减荧光凝胶法和差异凝胶电泳法等。
绝对定量法主要使用内标法,通过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蛋白质来计算目标蛋白质的浓度。
常用的绝对定量方法有多重反应监测法(MRM)和定量蛋白质标准曲线法等。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67d9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定量分析蛋白质,可以揭示许多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化学反应机理。
但是,不同的蛋白定量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蛋白质定量的几种常见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染色剂Bradford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比色法来定量蛋白的含量。
Bradford法使用简单,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之前,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检测。
同时,Bradford法不太适用于含有一些干扰物质的样品。
2. BCA法BCA法是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离子,并在还原过程中与一种染色剂Bicinchoninic Acid(BCA)发生反应,然后根据比色法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
BCA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样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蛋白质定量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将蛋白质与碱式铜离子形成蛋白质和铜络合物,然后使用Folin-Ciocalteu试剂进行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在测定种类和样品方面都非常广泛。
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同时与其他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4. 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在波长280nm处的吸收光谱,从而进行蛋白质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且对蛋白质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的特点。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所测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实验室设备,操作步骤等因素。
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oc
![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d7fd47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8.png)
蛋白质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oc
1、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
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实验费用较低;结果准确,是一种测定蛋白质的经典方法;用改进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可测定样品中微量的蛋白质。
缺点:凯氏定氮法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把低价氮氧化并转为氨盐来测定,而不能把高价氮还原为氮盐的形式,所以不可以测出物质中所有价态的氮含量。
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0c8f2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9.png)
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蛋白质定量测定是生物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比浊法比浊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定量法,它是通过适当改变溶液的浓度,以产生一种特定的“荧光效应”强度来实现的,其原理是以产生的特定的荧光强度和溶液中已知的蛋白质含量来反映所测溶液中蛋白质定量。
比浊法步骤:1.将样本放置在一定量光源下,调节所需的条件,获得荧光发光比较;2.使用比浊仪计算不同浓度样本的荧光强度;3.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线,实现折线法法中的拟合,获得最终定量结果。
二、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应用于蛋白质定量测定,即根据反映物质的放射吸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试验确定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它是借助化学反应获得放射吸收信息,再结合生物学实验,显示溶液中简单分子及复杂分子的放射衰减,最后计算蛋白质的定量结果。
放射免疫分析法步骤:1.将样本放置在放射量计中,记录和统计其放射吸收情况;2.生成受体蛋白,和未知物质特定结合,生成结合能力;3.检测特异性信号,计算放射吸收率;4.根据已知信号和放射吸收率,计算蛋白质的定量结果。
三、衍生免疫定量衍生免疫定量是一种新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它采取基因表达系统来合成蛋白质的介质,从而获取定量结果。
基于衍生免疫定量,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产生出特定的化学衍生物,以测量活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
衍生免疫定量步骤:1.研究者首先调查待测样本,以确定具体的衍生物;2.通过基因工程,合成衍生物和特定的反应媒介;3.添加衍生物到待测样本中,形成一种特定的反应媒介,并用特定的定量仪器测量;4.通过收集的数据,计算蛋白质的定量结果。
总结:1.比浊法:利用产生的特定荧光强度和溶液中已知的蛋白质含量来定量蛋白质;2.放射免疫分析法:借助化学反应获得放射吸收信息,检测特异性信号,计算放射吸收率;3.衍生免疫定量:借助基因表达系统合成蛋白质介质,调查待测样本,添加衍生物,通过定量仪器测量,实现衍生免疫定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
1.1 凯氏(Kjeldahl)定氮法
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1.2 双缩脲法
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3 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1~10mg(有的文献记载为1~20mg)
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
缺点:①灵敏度差;
②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酚试剂法
原理:Folin-酚法的原理与双缩脲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范围:20~250ug
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
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
②Folin -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
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脲素均会干扰反应。
1.4 紫外吸收法
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 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吸光度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能回收。
缺点:①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专一性差;
②干扰物质多,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
大的干扰。
定氮法、双缩脲法、Filon-酚试剂法和紫外吸收法为常用的4种古老的经典方法。
1.5考马斯亮蓝法
原理: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及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使染料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由465nm 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蓝色,在595nm下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
优点:灵敏度高,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质少,不受酚类、游离氨基酸和缓冲剂、络合剂的影响,适合大量样品的测定。
缺点: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
2. 蛋白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2.1蛋白芯片技术
原理: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载玻片等各种介质载体上成为检测的芯片,然后用标记特定荧光物质的抗体与芯片上的蛋白质相匹配结合,抗体上的荧光将指示对应的蛋白质及其表达数量。
优点:快速、低成本
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原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可进行特异性的定量分析的自给式的集成器件,抗原、抗体是分子识别元件,且与电化学传感元件直接接触,并通过传感元件把某种化学物质浓度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3.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3.1邻位连接技术
原理:首先将不同的DNA 单链分别与蛋白质识别分子相结合,形成PLA 探针,经过类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中的温育过程,2条含有不同DNA 序列的PLA探针会同时结合到同一个待测蛋白质分子上。
此时,2 条探针的DNA尾部便在空间上紧密靠近。
在过量的互补连接序列和NDA连接酶的作用下,2 条探针DNA尾部的游离5’端和3’端与互补序列杂交并发生连接反应,形成一个环状的蛋白质-蛋白识别分子-单链DNA复合物。
该复合物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样品中待测蛋白质分子的量,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优点: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特异性强、样品损耗低、操作简单、检测设常见
3.2 核酸适体
原理:直接在核酸适体上共价修饰荧光基团,利用它与靶分子结合时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靶分子的检测。
修饰有荧光熄灭基团的核酸适体探针通过静电作用与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结合,导致后者荧光熄灭,当加入靶蛋白后,核酸适体探针与其特异性结合,荧光熄灭基团与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远离,聚合物荧光信号得以恢复。
优点:检测限低,检测线性范围广
3.3 电泳法
原理:电泳法,就是指带电荷的供试品(如蛋白质、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质(如滤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由于各组分之间的移动速度不同,使各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带,并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谱或计算其百分含量。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高自动化。
缺点:存在核酸、多糖、脂类等干扰分子,影响检测结果。
3.4 二甲酸喹啉(BCA)法
原理: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将Cu2+还原成Cu+,BCA与Cu+结合形成稳定的蓝紫色复合物,在562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在一定条件下,此复合物的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优点:试剂单一,终产物稳定,除对还原性糖类的干扰敏感外,对其他物质包括常用蛋白质增溶的表面活性物质如SDS等均无影响。
缺点:反应时间长且蛋白质也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4. 免疫法
4.1 免疫扩散法
原理:①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将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常用单价抗血清)与含缓冲液的琼脂糖凝胶混匀铺成适当厚度的凝胶板,再把抗原滴进凝胶板的小孔中,在合适的浓度和湿度环境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抗原由小孔向四周扩散(呈辐射状),与已沉匀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抗体相互作用。
当抗原扩散到一定的距离,并见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合适时,形成浓沉淀环,这一沉淀是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的浓度一定,抗体向琼脂糖凝胶扩散形成的沉淀不再增大,这时沉淀环的大小(面积)与抗原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这样即可定量测定抗原物质-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②双向扩散法:一定浓度的琼脂糖(或琼脂)凝胶是多孔的网状结构,大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这种分子的扩散作用可使分别在两处的抗原和相应抗体相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比例合适时出现沉淀,沉淀的特征与位置取决于抗原分子量的大小、分子结构、扩散系数和浓度。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精确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