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答苏武书》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答苏武书》原文赏析
2023年《答苏武书》原文赏析1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①!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②!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③!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④?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

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⑤。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⑥。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⑦。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⑧。

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⑨!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
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⑩。

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

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

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
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

时因北风,复惠德音。

李陵顿首。

◇注释
①子卿足下:苏武,字子卿,西汉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坚贞不屈,留匈奴十九年,始获释回汉。

策名,古代官员的姓名都写在官府的简策上,称为策名,此处指做官。

清时:政治清明之时。

荣问:美好的声名,问,同“闻”。

休畅:意即广为播扬。

②望风:瞻仰风采,此处指怀念其风采。

依依:怀念的样子。

③不遗:不弃,意即“蒙您不弃”。

远辱还答:委屈您老远地给我来信。

不敏:不聪敏,谦词。

④韦鞲(gōu)毳(cuì)幕:韦鞲,皮臂套,用来束衣袖。

毳幕,毡帐。

⑤临年:等到老年之时。

鲸鲵:鲸鱼,用如动词,即作为鲸鱼而被杀戮之意。

⑥不蒙明察:没有蒙受到皇上的明察。

孤负:辜负。

⑦攘臂:捋袖伸臂,表示振奋或发愤的样子。

辄复苟活:却又苟且活下去。

⑧“以为”句:说些令人不爱听的话。

⑨忉怛(dāo_dá):忧伤。

⑩枭帅:骁猛的将领。

“客主”句:客,指外来部队,此处指汉朝军队。

主:指本地部队,此处指匈奴军队。

不相形:形势不相当,意谓敌我力量悬殊。

贼臣:指李陵部下的下级军官管敢。

管敢投降匈奴,把李陵部队的战斗力情况告知匈奴单于,并让匈奴集中精兵死死缠住李陵,直至包围歼灭。

高皇帝困于平城: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谋反,高祖率师亲征,到平城(山西大同市东)被匈奴围困七天。

执事者云云:执事,对对方委婉的称呼,此处指汉武帝刘彻。

云云,议论纷纷。

曹沬(mèi):春秋时鲁庄公的武士。

齐鲁交战,鲁国三次战败,丢失不少土地。

庄公十三年,鲁庄公和齐桓公在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会盟。

曹沬持匕首劫桓公,逼他归还三次侵占的鲁地。

有些史学家认为这故事是战国人杜撰的,不可信。

椎心而泣血:捶胸痛哭,眼睛流出血,形容极度悲痛。

与:对待。

萧,萧何。

樊:樊哙。

絷:捆绑。

韩:韩信。

彭:彭越。

周:周勃。

魏:魏其侯窦婴。

信:诚,实在。

命世:著名于当世。

具:才能,才具。

遐举:远行,此指死亡。

先将军:指李陵已故的祖父李广。

李广有“飞将军”之称,以英勇善战而著名。

伏剑:用剑自杀。

匈奴单于曾审讯苏武,苏武不愿受辱,拔剑自杀,经抢救未死。

丁年:丁壮之年,壮年。

皓首:白首,指年老。

终堂:死去的委婉说法。

生妻:年轻的.妻子。

去帷:指改嫁。

蛮貊(mò):泛指四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

茅土之荐:分封诸侯的待遇。

茅土:分茅裂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厚诛陵以不死:因我不死节而过份诛杀我一家人。

孤恩:辜负汉朝的恩典,孤,同“辜”。

“虽忠”二句意即:虽然未曾死节,但只要有忠心,也能做到视死如归。

烈:节烈。

“陵诚”二句:意即我如果安心死节了,但主上还能够念叨着我吗?
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此处借指朝廷。

这三句的意思是:谁还能够屈身请罪,回到朝廷,让那些舞弄笔墨的官吏们去随意评说呢?
胤子:嗣子。

是苏武在匈奴时与匈奴女子所生。

顿首:叩头。

古时常用于书信的一种表示恭敬的用语。

◇鉴赏
据说苏武从匈奴回汉朝后,曾写信给李陵,__就是李陵写给苏武的回信。

__重点在于揭露汉王朝对“妨功害能之臣”和“亲戚贪佞之类”备加优容,而对某些有功之人则刻薄寡恩。

北宋苏轼等皆认为此文并非李陵所撰,而是后人伪托而作。

该信主要内容一是陈说自己虽辜恩而有功,一是历数汉家负德。

开头部分,主要抒发自己远托异域之悲与系心故国之思;接下来剖白浩茫心事,以明初心;最后以生死永辞作结,眷眷顾念与拳拳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结构完整,感情激愤,读来令人心头抑郁,感慨不尽。

◇妙评相其笔墨之际,真是盖世英杰之士。

身被至痛,衔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于是开喉放声,平吐一场。

看其段段精神,笔笔飞舞,除少卿自己,实乃更无余人可以代笔。

昔人或疑其伪作,此大非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
前叙己功,后愤汉薄,哀怨靡靡。

东坡先生斥为伪作,良然。

大抵读古人文字,当思之于神气骨力之间,则真伪立辨。

更以时代参之,百不失一矣。

西汉文,虽丽如邹、枚,质于苍厚,时代使然也。

此书流利,反不如邹、枚之俳,而的然知其伪者,其神气骨力非也。

伪为之者,苏公谓齐梁间人。

余谓齐梁浮脆已极,又不能到此,当是东汉魏晋间人为之。

亦于神气骨力,定其时代耳。

又其机调,最利举业,存之。

——清·储欣《古文菁华录》卷二十
首段言异国之悲,以见作书之故;次段追叙前由,自为表白;末段怨汉殊绝其家,见无还归之望。

写得悲壮淋漓,结构亦极完密。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何北瞻评
2023年《答苏武书》原文赏析2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
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

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
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

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

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

李陵顿首。

诗词赏析: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

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

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

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

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

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__,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

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以及后来武帝处置失当(诛杀李陵全家),所以,他的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他居人篱下,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__,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

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所以该文的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前99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

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博德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带着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方的敌军。

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于是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

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

前81年(始元六年),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