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声声慢》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及词的风格变化。

2、学会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表层,探究诗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情感体验、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熟读全词,梳理字词
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词中哪个字表现了这首词的情感主旨?
为什么生愁?
背景
词风变化
四、词人是怎样抒写自己满腹的愁情?写了哪些意象?
1、意象:
2、内涵: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两个意象,分析其内涵,并写出含有该意象的一句诗词。

意象1:
内涵:
意象2:
内涵:
五、融入诗情,表现愁情
六、拓展愁境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如此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我们一起来读读李清照别样的愁的世界:
离愁别苦: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顾影自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感时伤身: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思乡借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愁苦无眠: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

李清照就是用那载不动,浓得化不开的愁,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

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让我们记住李清照,记住这位绝代才女!记住她的愁心,感受从心儿流淌出的愁情。

七、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分层训练10---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