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化学总复习 选考加练(二)(选考部分,B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考加练(二)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1.(加试题)(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含有少量Na2SO4的NaOH样品中NaOH的含量进行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运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

他选用的药品除样品外,还应有________;实验中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运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

①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5.00 g,全部溶于水配制成1 000.0 mL的溶液。

用碱式滴定管取其中20.00 mL放在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待测。

滴定管在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开始滴定前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过程中用pH计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临近滴定终点时测定pH应每滴一滴测一次。

V(HCl) /mL 0.00
12.0
18.0
22.0
23.0
23.9
6
24.0
24.0
4
25.0
26.0
30.0
pH 13.1 12.6 12.2 11.7 11.4 9.9 7.0 4.0 2.7 2.4 1.9 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绘制出上述中和滴定的曲线。

⑤下表是几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根据你作出的中和滴定曲线分析,上述中和滴定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指示剂变色范围
(pH)
颜色
酸色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黄
石蕊 5.0~8.0 红蓝
酚酞8.2~10.0 无红
⑥样品中,NaOH
解析(1)利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含量,选用能与NaOH生成沉淀且不和SO2-4生成沉淀的物质,为了使OH-沉淀尽可能完全,选用Mg2+(氢氧化镁溶解度小)。

(2)③pH计是用来测定溶液pH的仪器,能比较方便准确的测定溶液的pH,在滴定终点附近溶液的pH会出现突变,所以此时需滴一滴测一次。

⑤由于石蕊变色时不容易判断,一般不选用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可以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⑥w(NaOH)=
24.00 mL×0.100 0 mol·L-1
×1 L×40 g·mol-1
20.00 mL
×100%=96%。

5.00 g
答案(1)MgCl2溶液样品质量和加入足量MgCl2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2)①检漏②调节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的液面于“0”刻度处或“0”刻度以下④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⑤甲基橙或酚酞⑥96%
2.(加试题)(10分)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Na2SO3溶液Cl2
↓↓
含碘废液→还原→操作X→氧化→富集→…→I
2

CCl4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 ℃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

(4)已知:5SO2-3+2IO-3+2H+===I2+5SO2-4+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解析(1)I2单质被还原为I-,SO2-3被氧化为SO2-4,离子方程式为SO2-3+I2+H2O===SO2-4+2I-+2H+;使溶于CCl4的碘进入水中。

(2)CCl4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使其与水分离。

(3)温度较低时Cl2的溶解度大,同时减少I2的升华;在锥形瓶里面放入NaOH溶液吸收尾气。

(4)若水层中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都含有,则加入盐酸酸化它们就会反应生成碘单质,用淀粉检验会有蓝色出现;若水层中只有碘离子则利用其还原性,用氯化铁溶液和淀粉溶液进行检验;若水层中只含有碘酸根离子则利用其氧化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溶液检验即可。

答案(1)SO2-3+I2+H2O===2I-+SO2-4+2H+使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液
(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NaOH溶液
(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
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3;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3
3.(加试题)(10分)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其结构极不稳定,易发生下列变化,生成较稳定物质,如
A~F是六种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请根据要求回答:
(1)C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填名称)。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 (CO 2)∶n (H 2O)=2∶1,则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是高分子光阻剂生产中的主要原料。

F 具有如下特点:①能跟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F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生成E 和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结构简式)。

解析 (1)~(2)由反应条件可知:①同时发生了卤代烃和酯的水解,结合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其结构极不稳定,C →E 的反应条件推得,C 为CH 3CHO ,E 为乙酸。

(3)~(5)由题意知B 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1∶1,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其分子式为C 10H 10O 2,B 的水解产物之一E 为乙酸,则F 的化学式为C 8H 8O 。

F 具有如下特点:
⎩⎪⎨⎪
⎧能跟FeCl 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OH 能发生加聚反应,说明含有双键
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说明两个取代基在对位 则F 的结构为
,由E 和F 的结构可知B 为。

答案 (1)醛基
(2)
+2NaOH ――→△
CH 3CHO +CH 3COONa +NaBr +H 2O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CH 3CHO +2Cu(OH)2――→△
CH 3COOH +Cu 2O ↓+2H 2O 氧化反应
(3)C10H10O2(4)
一定条件――――――→
(B卷)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1.(加试题)(10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图1
(1)
编号实验目的碳粉/g 铁粉/g 醋酸/%
①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 2.0 90.0
②醋酸浓度的影响0.5 36.0
③0.2 2.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

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___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____;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影响铁粉腐蚀的因素时,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铁粉腐蚀的影响。

②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时,要控制碳粉、
铁粉的质量与参照实验①相同改变醋酸的浓度;③中碳粉的质量与参照实验①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故③的实验目的为探究碳粉含量的影响。

(2)根据图2知,0~t1压强增大,则发生析氢腐蚀,t1后压强减小,则发生吸氧腐蚀。

发生电化学腐蚀时,Fe失去电子,电子沿导体由Fe流向C,碳作正极,碳粉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3)使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大的原因有:一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气体;二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答案(1)
编号实验目的碳粉/g 铁粉/g 醋酸/%
② 2.0
③碳粉含量的影响
(2)吸氧还原2H2O+O2+4e-===4OH-(或4H++O2+4e-===2H2O)
(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4)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增加多孔橡皮塞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

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

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
2.(加试题)(10分)苯甲酸甲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仿照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65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
密度
/(g·cm-3)
水溶性
苯甲酸122 122.4 249 1.2659 微溶
甲醇32 -97 64.6 0.792 互溶
苯甲酸甲酯136 -12.3 196.6 1.088 8 不溶
Ⅰ.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 g苯甲酸和20 mL甲醇,再小心加入3 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冷凝回流装置后,小心加热2小时,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择(如上图)________(填序号)作为冷凝回流装置,该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过量甲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粗产品的精制
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图进行精制。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a 的名称为________。

(5)由于有机层和水层的密度比较接近,兴趣小组的同学无法直接判断有机层在上层还是下层,请你设计简单易行的方案,简述实验方法,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制得苯甲酸甲酯8.30 g ,则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 Ⅰ.(1)根据酯化反应的实质,苯甲酸和甲醇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5COOH +CH 3OH
浓H 2SO 4

C 6H 5COOCH 3+H 2O ;该反应原子利用率136
122+32
×100%≈88.3%;
(2)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应选择B(球形冷凝管)作为冷凝回流装置;(3)由于甲醇沸点低,易挥发,损失大,还为了提高苯甲酸的利用率,故应使用过量甲醇;Ⅱ.(4)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与苯甲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甲酸钠,还能溶解甲醇,降低苯甲酸甲酯的溶解度,操作a 后,溶液分层,故a 为分液;(5)向混合液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体积增加的为水层,体积不变的为有机层,或者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静置,若液体分层,则有机层在下层,若液体不分层,则有机层在上层;(6)由于甲醇过量,按苯甲酸进行计算,n (C 6H 5COOH)=12.2 g
122 g ·mol -1=0.1
mol ,理论上生成苯甲酸甲酯为n (C 6H 5COOCH 3)=0.1 mol ,其质量为m (C 6H 5COOCH 3)=0.1 mol ×136 g ·mol -1
=13.6 g ,则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η=8.30 g 13.6 g ×100%≈61.0%。

答案 (1)C 6H 5COOH +CH 3OH
浓H 2SO 4

C 6H 5COOCH 3+H 2O(或

CH 3OH
浓H 2SO 4

+H 2O) 88.3%
(2)B 球形冷凝管
(3)甲醇沸点低,损失大;甲醇过量可以提高苯甲酸的利用率
(4)除去苯甲酸甲酯中的杂质苯甲酸,溶解甲醇,降低苯甲酸甲酯溶解度 分液
(5)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静置,若液体分层,则有机层在下层,若液体不分层,则有机层在上层
(6)61.0%
3.(加试题)(10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甲是一种常用的光敏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

按如图所示关系可以合成甲,其中
试剂I 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26的烃与水加成制得。

已知:
a .—CH 2OH +—CH 2OH ―――→浓硫酸

—CH 2OCH 2—+H 2O
b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谱图显示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0.5,A 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8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9.81%,其余为氢元素和氯元素,且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三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为2∶2∶1,则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试剂I 的名称是________;B→C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F→G+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水解产物有两种,一种能使溴水褪色,另一种在滴加饱和溴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解析 (1)A 分子中N (C)=80.5×29.81%12≈2,N (O)=80.5×19.88%
16≈1,由A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80.5知其分子中含1个氯原子,则N (H)=80.5-2×12-16-35.5=5,A 的分子式为C 2H 5ClO 。

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可知其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个数之比为2∶2∶1,则A 的结构简式为ClCH 2CH 2OH 。

(2)试剂I 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26的烃与水加成制得,即其为HC≡CH 与H 2O 加成生成的CH 3CHO ;B→C 的反应条件是NaOH 的醇溶液,加热,故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3)①根据信息b 可知,
与CH 3CHO 反应生成D ,D 的结构简式为
;D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E :
+O 2――→催化剂△。

②根据信息a 可知,A(ClCH 2CH 2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得到B(ClCH 2CH 2OCH 2CH 2Cl);B 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ClCH 2CH 2OCH===CH 2)。

F 为,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CH 2CH 2OCH===CH 2


+NaCl 。

(4)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水解生成两种产物,一种能使溴水褪
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另一种加入饱和溴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酚羟基,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1)ClCH 2CH 2OH (2)乙醛 消去反应 (3)①
+O 2――――→催化剂△
②+ClCH 2CH 2OCH===CH 2―→
+NaCl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