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这意味着( ) A.中国家庭织布业仍为手工
B.西方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耕织结合的农业模式已经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增加
解析:选A 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说明当时中国家
庭购买洋纱来织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家庭织布业仍为手工方式,故A项正确;“西方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纺”与“织”分离,没有反映耕织结合的农业模式已经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故D项错误。

2.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
棉花担 6.54% 5.72%
印花布匹14.25% 4.98%
棉纱担 6.94% 4.85%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中国棉纺织业经济命脉
D.中国洋务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解析:选B 从图中数据分析,进口税率降低将会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
中国,使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艰难,中国也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这一切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项。

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
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选C 注意题干的要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先进技术与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故选C项。

4.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鼓励投资近代企业,并采取减免税收、优化管理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在这一口号引领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D.安庆内军械所
解析:选C 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
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企业,后期在发展军事
企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民用企业,故A、D两项错误,C项正确;发昌机器厂是1866年由方举赞、孙
英德创办于上海的私人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故B项错误。

5.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批准设
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
贰仟股……”由此可知(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解析:选C 依据材料及图片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发行股票招募股银,因此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故答案为C项;
开平煤矿是民用企业,A项排除;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
争后,B项排除;材料仅是开平煤矿发行了股票,并不能体现煤矿业获得了稳
健快速发展,D项排除。

6.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选C “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意在强调封建政府压制、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7.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你最有可能投资的行业和地区是( )
A.采矿业;北京B.制碱业;天津
C.冶金业;上海D.棉纺织业;广州
解析:选D “投资小、见效快”可考虑轻工业,“19世纪70年代前后”
应在东南沿海地区,故D项正确。

8.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均不是主要原因,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
术的局面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D项。

9.19世纪80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近代中国推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B.民族企业都是中外合作企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致
D.民族企业得到外国大力支持
解析:选C 当时民族工业要受到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制约,这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的近代外交政策是被迫的对外开放,故A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故B项错误;列强不希望中国的民族工业强大,故D项错误。

10.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资本主义性质B.私人经营
C.使用机器生产D.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解析:选C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是近代企业,都采用机器生产,故选C项。

洋务企业是国家经营的封建企业,产品不完全投放市场,故A、B、D三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从广州出口从上海出口
年份总计(包)
数量(包)百分比(%)数量(包)百分比(%) 1843 1 787 1 787100——
184513 220 6 78751.3 6 43348.7
184618 746 3 55419.015 19281.0
185362 896 4 5777.358 31992.7
185679 196——79 196100
——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
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
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
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
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包)”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
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
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

第二小问,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
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

第(2)问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

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时代背景分析,另外还需明确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是洋务运动。

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
动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

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

(2)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

特点:主
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

|课后拔高练|
1.(2019·全国卷Ⅲ)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
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解析:选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中的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
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
不符,排除A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
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选A 材料反映出开平煤矿的出口税由每吨1两以上减为1钱,土
煤的利润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必将减少开平煤矿的负担,刺激洋务派积极兴办
矿业,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煤的出口税的变化,没有涉及开平煤矿的管理水平,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该举措并未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煤矿业的稳健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管理水平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材料反映的只是出口税的减免,
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
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选B 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
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
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

4.(2016·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选C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但材料并未涉及关税
主权,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
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的现象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
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
故D项错误。

5.(2016·全国卷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
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选C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
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