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2章
![会计学原理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bfec2010cc7931b765ce1593.png)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中 借贷记账法。 国境内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 国境内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 两个或两个以上 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金额全面地, 相反方向以相等金额全面地 的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金额全面地,相互 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五、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类别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要反映和监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六大会 计要素。因此,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 计要素。因此,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 内容,可以归纳为五 资产类、 内容,可以归纳为五类,即资产类、负 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一、记账方法及其种类 (一)单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是指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对引起变动双方中的一个方 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对引起变动双方中的一个方 进行登记。 面进行登记。 缺点: 缺点:
记账结果无法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经 记账结果无法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经 无法提供全面 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只是孤立地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引起资金 运动某一方面的变化。同时,账户设置不完整, 运动某一方面的变化。同时,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之间缺 乏有机的内在联系,不能保证正确性。 乏有机的内在联系,不能保证正确性。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72e854dd15abe23492f4d46.png)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进行会计核算的特定单 位。
建立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是划定会计所要处 理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可以成 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 主体;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构成, 也可以由几个法律主体构成。
一、会计基本假设
(2)本月销售B产品一批,货款10 000 元,本月尚未收到款项。
(3)根据合同,本月收到甲单位预付 C产品的货款8 000元,下月交货。
(4)预付从本月起应付的半年办公用 房租金12 000元。
(5)计提应由本月承担的银行借款利 息1 000元,季末时支付给银行。
(6)本月收到上月销售给乙单位D产 品的销货款5 000元。
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对簿记系统生成的信息,按照 规定的要求予以进一步加工而形成具有一定层 次结构的信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传递给信息 使用者的过程。 ➢ 通过信息再加工,将簿记信息转化为具有层 次结构的报表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 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信 息使用者。
四、会计核算程序、方法与循环
登记账簿
编制财务 报表
信息 使用者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四、会计核算程序、方法与循环
会计核算工作循环
期初财务报表
交易或 事项
编
分 析 交 易 或 事 项
编 制 分 录
过 账
制 期 末 账 项 调 整 前 试 算 平 衡
编 制 期 末 调 整 分 录 并 过 账
期 末 结 账
编 制 期 末 结 账 后 试 算 平 衡 表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学原理(第2版)(陈国辉)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课件
![会计学原理(第2版)(陈国辉)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1ade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7.png)
➢ 负债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 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A.是由企业过去的 交易或事项所形成
B.是企业承担的 现时义务
负债
C.预期会 导致经济
利益流出
企业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 负债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 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严格定义 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 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又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 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资产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以商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经营过程。
投入
采购
销售
投入资本 借入款项
购入商品、 设备
换回货币
退出
纳税、 返还利润
第一节 会计对象
➢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分为商品购进和商 品销售两个过程。
➢ 商业企业的资金也是沿着“货币资金—商品 资金—货币资金”方式运动。其具体内容也是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 要素。
记录
计算
分析
第一节 会计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经营过程。
重新投入生产周转
资金进入企业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货币资金
材料 在产品 产成品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劳动资料的耗费 和劳动的耗费
材料费 人员工资费 折旧费 其他费用如销售费用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_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____自制课件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_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____自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6e6a7e31b765ce05081483.png)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第一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Accounting Object)把会计的对象描述为资金运动,这是很抽象的。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应该是详细具体的,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若干次分类,使之具体化。
——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
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金运动分成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每一会计要素又可分成若干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对象的抽象描述,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物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通过自身不断的运动而变化。
资金运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资金的投入企业通过吸收投资、银行借入、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引起企业资金的增加。
(二)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储备资金。
工人利用自己的生产技术,借助于机器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发生的耗费形成生产资金。
产品完工后形成成品资金。
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得到新的货币资金。
整个周转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新的货币资金(三)资金的退出企业偿还银行借款、上交税金和分派利润或股利。
会计对象的具体描述把会计的对象描述为资金运动,这是很抽象的。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应该是详细具体的,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若干次分类,使之具体化。
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
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金运动分成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每一会计要素又可分成若干会计科目。
第二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会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重点梳理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重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9ca76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c.png)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对象1、概念: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会计所反应和监督内容(客体)2、对各类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考察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①资金运动的基本状况:✧三个阶段:投入、使用与退出✧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若干种资金形态的变化②工业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具体内容①资金运动状况:三个阶段,两个过程②运动特点及会计要素内容:同工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具体内容①运动状况:两个阶段:无循环,周转②要素内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预算资金及其收支)③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次运动二、会计要素—资产1、含义2、内容①资产定义:由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基本特征✧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包括购买、生产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结果注: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属于现在的资产。
✧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至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如企业购置的设备);控制是指虽然不享用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够被企业控制(借入款项,融资注入设备)✧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本要素最本质的特征注:不具备该特征的资源不能再确认为企业资产(如已报废的房屋,设备)4、资产要素的组成内容①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企业根据其经营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营业期间)内变现和耗用的资产。
③非流动资产:企业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和耗用的资产。
组成内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其他资产三、会计要素—负债➢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基本特征:✧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如过去以签订借款合同或收到应付款的账单)已承担的义务。
最新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最新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7c77adef12d2af90342e60f.png)
历史成本
•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 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 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实义务 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 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计量
(1)作用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分期提 供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
(2)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 计年度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中期是指短 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它可能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周 期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至多个会计期间
第三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会计的确认 1、定义:会计的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
定的标准,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 输入时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属的 会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 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入会计 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的识别确定。
2、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
2、权责发生制的核心:
• 是判断一项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于 本期的一个标准(不以现金收付为 标准,而以权责关系为标准)
3、收付实现制:
含义:凡是本期已收到的收入和已付出的 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一律作为本期的 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反之,凡是本期没有收 到的收入和没有付出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 也不把它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
•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 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 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 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 量;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512fb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b.png)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本章介绍了会计的定义、目的和特点,会计等 式和会计方程,以及会计的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
会计是一门记录、分类和总结经济交易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信息,以便用户可以 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特点
准确性
会计信息应该准确反映实际的经济交易和业务活 动。
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该与用户的经济决策相关。
可靠性
会计信息应该以可靠的方式记录、分类和总结。
可比性
会计信息应该可以与其他公司或期间进行比较。
会计等式和会计方程
会计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方程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有关每次交易的会计方程应该保持平衡。
会计需要将企业与其 所有者分开对待。
2 会计期间假设
企业的经营活动按一定的 时间段进行。
3 货币计量假设
交易应以货币计量,并以 一定货币单位进行报告。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
历史成本原则
2
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历史成本进行核算。
3
费用匹配原则
费用应与相应的收入相关联。
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应在其实现时确认,而不是在收款 时。
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户的开设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用于记录每次交易的借方和贷方。
账户
账户用于汇总和追踪特定账务的变化。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复式记账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复式记账 《会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4de5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b.png)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感性认识:
从哪里来?
资金(100万)
(资金的来龙去脉)
用到哪里去?
资 金的来源渠道
自有的
借入的
原始投入 向银行借
留成收益 向社会公众借等
资金的存在形态 现钞 存款 材料 机器设备 厂房 完工产品等
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权益(负债) 讨论:为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
股权性来源⊕
▲ 货币资产等
(三)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基本资金运动分析(续)
(2)债务性筹资
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从哪里来的
反映与企业债权人形成的产权关系及其在价值量的关系;表现为企 业负债增加,即:“债务性资金来源渠道 ”的产生。
资金存在形态:
——资金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
货币资产等
债务性筹资环节基本资金运动:
二、会计静态三要素 1.资产
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的本质与特征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企业的经济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存放在企业中的机器设备都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吗?
——拥有?控制?是否报废损毁? 土地是企业的资产吗? 土地使用权属于企业的资产!
有的沙坑。 其结果:平面里外又恢复到最初的原始状况。
(四)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相互转化 ——债转股、借新债还旧债等; ——从游戏上看,
——沙从新的地方流入到平面之上(从而产生新的沙坑——甲); ——然后沙子马上流出,并冲销平面之外的原有的沙坑(乙)。
甲(新)
⊕
F1
▲
⊕⊕ ⊕
F2
⊕ 乙(旧)
会计学原理上课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上课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6688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4.png)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企业
资金
现金
存货
房屋
……
设备
资 产
投资者
债权人
所有者权益
负债
资金来源
资金占用
可以在这个图中看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会计恒等式的静态表现形式
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占用形式)
资金的来源
=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70万
负债30万
资产100万
—15万
+15万
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一增一减,金额相等,资金总额不变。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4.类型四: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的变动(资金总额不变) 例:将企业的应付债券10万元转换为企业的股本。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100万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进行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作为存货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的收回是通过折旧的方式进行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它是企业的经济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收益有不确定性。
以上哪些事项属于甲企业负债?
01
02
所有者权益
含义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债权人权益)的不同点:
享有权利上的区别: 后者只有按期收回本息权;前者具有参与利润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前者一般不需要归还。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dff248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2.png)
4.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又称留存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留存 在企业尚未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 盈余公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 未分配利润: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41
【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的 是( )。
A.长期股权投资 B.应付股利 C.盈余公积 D.投资收益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 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反 映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 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 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 项。 经营成果: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 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 入、费用、利润三项。
5.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债权人权益)二者均是对企业资产的要 求权,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有:
区别
是否需要企业偿还
权利: 是否有权参与 企业的利润分配和经营 管理
企业清算时的优先顺序
负债 需要 无权
在先
所有者权益 不需要 有权
在后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14
应收票据 出票人或付款人须在某一特定日或某一特 定期间,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本企业的书面 证明,如商业汇票。 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票据,一般是指企业 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所产生的。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386e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1.png)
会计要素与会计 等式
复式记账法
企业主要经营过 程的核算
资产
定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负债
定义: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现时义务。 类型: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利润
定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减去 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
构成:收入、成本、费用
计算公式: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重要性: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和经营效率
会计科目的分类
资产类:包 括现金、应 收账款、存
货等
负债类:包 括应付账款、 借款、应付
填制要求:真实、 完整、及时、清晰 、准确,符合会计 制度和会计准则的 规定
审核要求:审核原 始凭证的真实性、 合法性、完整性, 确保会计凭证的准 确性和合规性
账簿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账簿的种类:总账、明细账、日记 账、备查账等
总账的使用方法:记录企业所有经 济业务的总括情况
明细账的使用方法:记录企业某一 类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
试算平衡与账项调整
试算平衡:通过试算平衡表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账项调整:对账簿记录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调整方法:包括直接调整法和间接调整法 调整内容:包括漏记、重记、错记等账簿错误
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记录经 济业务发生或完成 情况的凭证,如发 票、收据等
记账凭证:根据原 始凭证编制的,用 于登记账簿的凭证, 如现金日记账、银 行存款日记账等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bac22f7375a417866f8f8b.png)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区别和教材上 的不同)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成本与费用)
13
第二节 设置账户
一、账户的意义与作用 参见教材P39-41 引起资本运用与资本来源的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在我们会 计上称为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注意: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经济业务,比如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的购 货合同或者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的销货合同,合同本身并不引起会计要素的 增减变动,因此签订合同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不是会计事项。
2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因目前和过去的经济活动所承担的、能以货币 计量,必须在将来某个具体的、或可确定的时间用其资产 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或义务,也称债权人权益。 (1)它是由目前和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债务。 也就是说,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经济业务可能产生的 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如企业与供货商签订的供 货合同,由于尚未发生供货,企业不能将其确认为负债; (2)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对于某些 已经形成经济责任的支付义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 论其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要将它作为企业的负债确认。 如赊购设备或取得某种存货、预收产品销售货款以及借款 的利息支出等,这些责任与义务非常明确,具有法定约束 力,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在指定日期清偿;
16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从理论上说,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概念。它们的联系在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 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即“户头”它们都反映的是同一类的 经济内容。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在于: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的名称,不具有结构; (2)账户是会计科目及其相应结构形式的总和; (3)账户可以反映资本运动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会计科 目则不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账户一般是 不加严格区分而相互通用。
会计学原理chap2
![会计学原理chap2](https://img.taocdn.com/s3/m/ccf7134c852458fb770b5623.png)
※※ 本章主要内容
2.1 库存现金 2.2 银行存款 2.3 其他货币资金
&& 货币资金的涵义
一、概念 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 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 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 二、内容 按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按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三、特点 流动性最强并具有易接受性,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流动性最强并具有易接受性, 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现金短款) (一)现金短缺(盘亏/现金短款) 现金短缺(盘亏 现金短款 1、查明原因或报批准前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2、查明原因 报批准后 查明原因,报批准后 查明原因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款)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款) 无法查明原因) 管理费用 (无法查明原因)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二、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1、款项交银行办理票据 、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本票存款 贷:银行存款 2、持票购货,收到账单 、持票购货, 借:原材料等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本票存款 3、收回剩余款项或票据未用 、 借: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汇票存款
现金长款) (二)现金溢余(盘盈/现金长款) 现金溢余(盘盈 现金长款 1、查明原因或报批准前 、 借:库存现金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查明原因,报批准后 、查明原因 报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其他应付款(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 贷:其他应付款(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 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 无法查明原因) 营业外收入 盘盈利得 (无法查明原因)
[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ae6c2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6.png)
•
--风险程度不同
•
--对资产要求顺序不同
• 所有者能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债权人不 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四) 收 入
1、收入的含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 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 的经济利益的总的流入,
• 企业日常活动的收入主要来源有: (1)对外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形成应收帐款 (2) 提供劳务 (3) 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取得收入 -
发生费用
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增加资产 减少负债
减少资产 增加负债
三、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公式注解: 综合会计等式更加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资金存在的状况 会计等式的左边反映企业现实存在的资产 会计等式的右边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增加不一定利润增加 收入抵减费用以后获得的利润成为资产又一个新的来源 企业的所有者对资产和利润具有要求权,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要加到所有 者权益中去
括一年)变现的债券投资 • 其他债权投资 • 其他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房屋建筑、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固定资产特征——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
出租和经营管理而持有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和经营管理而 持有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专有技术,商誉等。
四、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的定义 经济业务又称交易事项,应该办理会计手续并且能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称为经济业务。 (二)经济业务的类型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02b9d7a4050876323112127d.png)
收入-费用=利润 3.在会计期间任一时刻,上列两个平衡公式可以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期末结算时,利润经过分配,上列平衡公式又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此平衡公式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又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 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理论依据,故称之基本会计等式。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5.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6.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7.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第三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
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设置会计账户可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日常归类。分门别类地进
行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一)会计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1.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部分登记增加数,一部
资产
负债
所有者 权益
√
√
√
√
√
√
√
√
√
√
√
三、基本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 也称会计平衡式、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 它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就是用数学的等式形式表示六个会计要素 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二)基本会计等式 基本会计等式由会计要素组成,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1.资金运动静态情况下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d78c6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8.png)
第一节 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
一、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资金运动
一、企业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在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所要承担与执行的任务
二、资金运动
资金是企业拥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 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材料、燃 料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化表现。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的分类
按流动性分为:
➢ 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项目
货币资金
➢ 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应收及预付款项 ➢ 应收帐款 ➢ 应收票据 ➢ 预付帐款 ➢ 其他应收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存货
➢ 原材料 ➢ 生产成本(在产品、半成品) ➢ 库存商品(产成品)
收入的分类
按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分类 ➢ 销售商品收入 ➢ 提供劳务收入 ➢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二)费用
费用的概念与特征 费用的确认 费用的分类
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 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 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 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为会计确认、计量提供依据, 为财务报表构筑基本框架。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负债
+-
+ -
+
-
所有者权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 费用 全面收益 利得 损失
(二)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
1.资产
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 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 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 ②资产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予企业现 • 金流入的资源。
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利得
偶发或非经营活动的收益 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资源转移 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 其他因素导致的利得
损失 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损失
偶发或非经营活动的牺牲 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资源转移 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
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损失
二、资金平衡关系(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的含义和作用
会计恒等式的含义 会计恒等式的意义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各会计 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 式,揭示了各会计要素之
间的规律性联系
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 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
法的理论依据.
(二)会计等式的表达式
1、基本会计等式(静态要素等式)
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在数量上必然相等,两者之 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完整地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用 公式表示为:
资产 = 权益
资产 =
权益
•
=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是会计基本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个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2、动态要素等式
资产-
②
权益-
“同类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 等;两类项目同增同减,增减金额 相等。”
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例】某企业2008年6月30日资产和权益总额为3000万元,7月1日发生下列业务: ①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20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80万元存入银行,原材料
20万元验收入库。 ②以银行存款归还所欠甲单位货款100万元。 ③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50万元。 ④经与乙单位协商同意,将所欠乙单位的货款1000万元全额转作乙单位对
2.负债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现时义务,履行该项义务预期会导
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征
• ①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现时所 承担的义务。
• ②负债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将来清偿负 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③负债要有确切的或可以合理估计的清偿日期与 金额。
3.所有者权益
上述经济业务影响结果例如下:
结论
(1)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产或权 益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其变化的结果不会破坏“资产=权益” 这 一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这一恒等关系是会计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在以上四种类型中: 第①、②种类型使企业的资产和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化,但不破
•
③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其它会计要素。即主要取决
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①对企业要求权不同 ②承担风险不同
4.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 ①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 项中产生(非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如营业外收 入叫利得,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收入)。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 ①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 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 出如营业外支出只能叫损失。)
• ②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即费用的的本质是资产的 转化形式,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 ③费用是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利润分 配不是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企业因对外提供资金使用权而按照合同约定应收 取的已到期利息。
6
其他应收款 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7
在途物资
已取得材料所有权但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的
实际采购成本
8
原材料
库存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
9
库存商品
库存的各种商品(如产成品、外购商品等)的实
常用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表
10
固定资产
持有的各种自用固定资产(厂房、建筑物、机器、
资金运动动态情况下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
•
1.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取得、发生和形
成的,是资金运动动态表现的两个对立方面。
•
2.在费用一定时,收入越大,利润越大(亏损越小);
反之亦然。即收入与利润成正向变化,而与亏损成反向变化。
•
3.在收入一定时,费用越大,利润越小(亏损越大);
本单位的投资。
资产
权益
银行存款 原材料
期初 1000 500
余额
① +180 +20
固定资产 合计
3500 5000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500
1500
实收资本 合计
3000 5000 +200
② -100 ③ -50 +50
④
合计 1030 570
3500 5100 500
-100
-1000 400
+1000 4200 5100
反之亦然。即费用与利润成反向变化,而与亏损成正向变化。
3、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特别注意: 上述会计等式中的资产包括原有资产和新增资产;负债及所
有者权益仍是原有的数额。 分析说明:
上述六要素的会计等式综合反映了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综合概括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表现。
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
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 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
①所有者权益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资产
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保持等量的数量关系,并不与企业特定的具
体资产和负债发生直接对应关系。
•
•
②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是一种剩余权益。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的四种基本类型
所有经济业务可归纳四种基本类型:
①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资金进入企业) ②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资金退出企业) ③资产内部有关项目有增有减。 (资产形式转化) ④权益内部有关项目有增有减。 (权益形式转化)
资产+
①
权益+
③
④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保持会计指标的完整和统一。 (二)适应国家经济管理要求及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 要。 (三)会计科目的内涵要确切、讲究实用,统一编号。一个 科目只能反映一项内容。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名称表
常用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表
由于收入是取得利润的基础,是利润的增加因素;费用是利 润的减少因素;利润又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一种来源。因此, 收入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则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上述三个会计等式,揭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等式,对于学习和 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 专门方法的有关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会计学原理
──电子教案
第二章
第二章 会计科目、会计帐户和复式记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资金平衡原理 会计科目 会计帐户 复式记账
基本要求和难点
本章是重点章,要求:
1.深刻理解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资产与负债 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2.深刻理解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3.记住常用会计科目并准确理解各科目的性质; 4.掌握帐户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5.深刻理解复式记账的含义,全面掌握借贷记账法。
序 类别 会计科目名称 号
主要核算内容
1
库存现金
存放在企业财会部门金库中的可以随时动用的那
部分货币资金
2
银行存款
存放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无特定用途或使用方法
的那部分货币资金
3
应收账款
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
的款项
4
预付账款
5 资产类 应收利息
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因预 付款形成的收取所购商品的权利)
• ②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引起所有者权益增 加的经济利益流入不一定都是收入)
• ③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
代收的款项。
• 收入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有。
5.费用
是指企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
坏其平衡关系; 第③、④种类型只影响资产和权益内部有关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而资产和权益的总额保持不变。
复习思考:P59—1、2、3、4 作 业:P61—习题四(提示)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科目本身的涵义就是归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