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中部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月17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
..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
..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师还,授郑州刺史。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
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4.下列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就是此意。
C.太宗,是北宋皇帝赵光义的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中宗。
D.契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权“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已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4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分)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8.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9.“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25分)
胡杨人家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我们的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羊肉,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
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道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羊肉!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经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
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
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
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手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3)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5分)
(4)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6分)
(5)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5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
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1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
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按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板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 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 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狀
D.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6.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答:
六、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60分)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与物打交道。
周敦颐爱莲,李白爱月,陶渊明爱菊,高尔基赞海燕,郭沫若爱石榴,宗璞惜紫罗兰,郭枫想做鸟……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
“物”,一旦被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出作者的爱好、情趣和心志。
请你从生活中找出一种你喜欢的“物”,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或情感,写一篇写景状物类的散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