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污染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了污染源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浅析和探讨了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关键词:污染源档案建立管理0引言档案是社会的记忆和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
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污染源档案是环境保护监测部门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调查核实以及对企业的污染源进行普查后,所建立的一个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目的是为加强环境监测科学管理,促进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为环保管理部门实现微观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因此,建立污染源档案其社会价值深远,可真实直观地反映各企业污染源的情况,
使我们在采样、布点、监测等环节上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在环境监测普查、科学研究、环境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建立和管理污染源档案进行了浅析和探讨,以期使该工作在业务档案的工作中得以更好的开展。
1污染源档案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所产生的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成为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因此监测和控制的污染源主要是针对工矿企业。
所建立的污染源档案将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炉窑情况,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煤耗、水耗、电耗),企业污染源情况(包括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源名称及去向),污染治理情况(包括废气、废水、固废治理设施名称、处理能力、投资金额),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中污染物名称、数量、浓度、固体废物名称、数量)。
以上这些数据可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或直接检测得出。
为保证所建立的污染源档案具备真实性、唯一性的特有性质,要求测取的各项数据和各项检测原始记录,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监测的全过程。
2污染源档案的分类排污申报、监督性监测、环境评价、常规监测、企业内控等。
3污染源档案数据的采集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及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
排放污染物的类别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污单位在其污染排污口、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时,监测的项目、点位、频次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图文归类,建立系统的污染源技术档案。
工业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和产生其他公害的工矿企业单位。
当前,工业污染源成为主要受控对象。
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包括企业根据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状况实施定期监测,
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对工业污染源实施的监督性监测。
监测的范围,
包括对工业废水、废气(含粉尘、烟尘)、物理污染(工业噪声、震动、辐射、电磁波等)和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监测,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进化效率监测。
4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污染源进行监测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编写相应的排污状况报告,连同采集的原始数据以期归档保存,并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污染源情况的变化,对档案进行数据跟踪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纸质的档案逐步被电子档案所取代。
建立污染源排污数据库,实现编报计算机化突显出了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采用计算机进行污染源档案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
但由于数据多,种类多,文件创建者多,传件时间为不定期,加之人员的流动,对原有的文件的再现,显得力不从心,有事查找的需要重新整理的文件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
因此,为了更好管理污染源档案,通常需要开发出一套适合档案多而复杂的管理系统,使污染源档案的管理变得更便捷方便,并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5结束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环境监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污染源档案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污染源档案的重要作用,在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因此档案管理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核实排污单位所申
报的情况真伪,对排污量的认定、监测数据有关信息进行记录、所下达的每一次文书应记载在排污单位的污染源管理档案里,做到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只有真实可信的污染源档案,才能为环保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对主要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控制计划,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1]张保利,杜新丽.工业污染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环境研究与
监测,1988(03).[2]王小燕.浅谈工业污染源档案动态化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03).[3]秦萍,吴杰,王学东,徐光华.山西省工业污染源档案建档方法[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02).[4]冷春玉.论工业污染源档案信息源的开发与利用[J].环境保护,1988(02).[5]徐德志,冷春玉.开发利用工业污染源档案[J].中国环境管理,
1987(06).
[6]黄春玲.污染源档案的质量管理[J].天津建设科技,2001(01).浅析污染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谭湘茹(宝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