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 章 溶解现象
•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 7 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 第四节 酸、碱、盐的应用
第 8 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
•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 • 第三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
★不要过多记忆和纠缠操作技艺的语句
不要把操作性的文句代替体验性的基本操作过程 不要将操作规则当作机械性的教条代替安全本质 不要用惩罚性的反复背、默替代符号的有效记忆
第 2 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不要过早考究化学名词及其专业术语
对本节出现的化学名词(非黑体字)可以不解释 对本节的演示实验暂时可以不追究化学反应原理 对本节刊印的图片只需知其然而不须知其所以然
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
•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初步了解化学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方向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权重 10% 30% 10% 10% 35% 5%
合计 100%
七、概念教学的学科性反思
1.以下推论正确吗? ①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 ②目前人类已知化合物中有机物种类最多。 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23.(B)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

在此反应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 问:为何一般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少量二氧化碳, 却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较多二氧化碳?
答:

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1 b. 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g。将50g Na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时 NaNO3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该溶液的质量是 g,此时溶液中NaNO3的 质量分数等于 %。
25.(5分)(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 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B
C
D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左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② 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③ 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Na+
Cl―
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6.(5分)以下图示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 的溶解度曲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 表示氯化钠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五、进行实验考查
1. 实验考签: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项 或两项实验操作制作考签
2. 操作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 两个等第
3. 操作时间:每批次约15~20分钟 4. 在中考试卷中体现分值
六、纸笔测试的几项评价指标
序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类别 熟悉化学基本用语 认识身边化学物质 揭示微观粒子奥秘 学会简单化学计算 参与化学实验探究 关注化学应用价值
28.(5分)请根据本小题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玻璃片
A图
B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
三、“减法”
2.淡化以下概念辨析要求: ⑥“构成”与“组成”的差 异 ⑦原子与分子概念差异 ⑧化学变化的范畴
四、“加 1. 加法强”“观点”教学
2. 开展探究,强化对比实验 3. 增添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等 4. 过量问题定性讨论 5. 蒸发溶剂型的溶解度计算 6. 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与其溶解度的换算
初步了解化学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方向 不要过分深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初步体验实验探究和认识符号的方法 不要过多记忆和纠缠操作技艺的语句
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
•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和地位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 化学与STS联系的建立
过分强调“构成”、“组成”的词义差别合适 吗?
从汉语词典上:无明确要求。
从英语词汇上:可以通用。
从理化教材上:可以混用。
从学科发展上:同分异构、旋光异构、 构像异构阶段始强调。
从学生身心上:启蒙阶段大可不必如 此“扣字眼”。
什么是酸、碱、盐?
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 酸碱质子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
选择BD的有351份,约占39%。
20072年0.(苏9分州)市完成中下列考反化应的学化学试方卷程式典,型在括试号内题注评明反析应
类型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或
回答问题。
(1)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的反应:
( )。
(3)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的反应:
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和 沪教版化学教材简析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毛 明
一、提倡三项教学
1.“观点”教 学
2.“素养” 教学 3.“探究”教

二、明确学习水平层次
A.知道“是什么” B.懂得“为什么” C.学会“做什么”
三、“减法”
为了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探究教学, 明确微粒、变化等概念计算教学的范围: 1.下述计算不作要求: ①由微粒质量比推算微粒个数比; ②由相对原子质量推算质子数或中子数; ③多步反应计算 ④过量问题计算 ⑤无数据、气体溶解度计算
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如图收集到的气体有: CO CO2 O2
统计分析:2097份试卷中尾气写全的有216份,约10.3%。
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30.(2)指出AB、 BC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具体 含义。 (3)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
统计分析:2097份试卷中选b的为157份,占7.49%。
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6.(3分)某工厂采购到一批钢材,质检员为检验其含碳 量,需要用抽样对比的方法进行化验。他先称取含碳量为 0.5%的标准钢样1.50g,让其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最终收集到通常状况下的二氧化碳13.8mL。再称取待测 钢样1.50g,用同样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收集到二氧化碳 16.6mL,求待测钢样的含碳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9g/L)
第 3 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 4 章 燃烧 燃料
•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 5 章 金属与矿物
•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 • 第二节 铁的冶炼 合金 • 第三节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
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 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答案:(2)H
2. 化学概念的发展性
引起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种类繁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3. 概念教学中的学习障碍与阶梯
•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他元素一定数目
23.(3分)某工厂以流量为Q1排出含硫酸a %的工 业废水,现在往该废水中注入含氢氧化钠b %的工业 废水将其酸性中和后再排出。要使处理后的废水pH 约为7,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流量Q2(结果可用分式表 示)。(已知:Q1、Q2代表单位时间流经溶液的体 积,且含酸废水的密度和含碱废水的密度均为ρ)
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第 9 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 第一节 化学与能源 •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 • 第三节 化学与环境
十.评价与考核
10-1 平时教学 10-2 实验考查 10-3 中考评价
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19.(6分)根据以下实验室常用仪器填空。
A BC
D
EFG H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进行
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物质的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 物质的组成:元素论“种”,不论“个”。 • 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论“构成”,宏观元素讲“组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问题:原子、离子是否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
Xe + F2 = XeF2 Ag+ + Cl- =AgCl
时(填操作名
称)用到仪器B,进行蒸发时除了用到铁架台、铁圈和上
述提供的仪器外还缺的仪器是

统计分析:缺“蒸发皿”或“玻璃棒”占 224/450≈0.498 。
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4.某些物质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而使溶液
能导电。 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填
写微粒符号),因为
八、建立正确的“基本观点”
• 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 原子分子运动论的观点 • 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不断发展的观点
九、初中教材简介
——以“第一章”为例
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
•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和地位 不要过早考究化学名词及其专业术语
•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请将甲图分别与上述其它曲线图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2)由甲、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
是 ,因此欲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
方法得到较
纯的硝酸钾。
(3)由甲、乙得出
也会影响固体物
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
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的缘故,所以氯化钠溶
液不显电性。
统计分析:书写“氯化钠溶液中微粒”,缺水分子化学 式的占953/1140≈0.836。
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多孔隔板 丙
28.(2)已停止产生氢气的装置

(填序号),这是由

的缘故
(填操作方法)。
统计分析:将关闭“导气管活塞”写成“弹簧夹”、 “止水夹”、“试管夹”或“导管夹”的占 275/583≈0.472。
★不要过分深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暂不研究 对于组成和结构的宏观与微观的对应关系暂不追究 对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和具体制法暂不探究
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
•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初步体验实验探究和认识符号的方法
以研究铜绿结合附录图片和实验规则集中进行实验基本操作体验 以镁与常见金属铁、铜的对比初步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中的应用 以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符号引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书写
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7.(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
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但
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
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
无气泡出现。在维持原装置和试
剂都不变的基础上,
(填
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
现气泡。
统计分析:2097份试卷答“塞紧”有21份,约占 1%。
统计分析:满分6分的约占26/17500≈0.149。
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25.b. 秸秆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 千分之三点八(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百分之一 (1%)。某地燃烧秸秆的发电厂一年燃烧秸秆约2.0×105t, 可节约煤1.0×105t。假设燃料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 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 SO2多少吨?
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
、错选不给分) A. 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 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C. 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D. 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 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统计分析:900份试卷中BC意义明确有27份,约占3%;
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典型试题评析
3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 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 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 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 用是:中和稀硫酸、制备氢氧化铜沉淀、使混 合液呈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