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彤舞台美术作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文彤舞台美术作品赏析
边文彤
【摘要】The paper commented on the stage design of Chuan OperaWavelets of Dead Water, as well as Huaihai OperaAutumn Moon designed by Bian Wentong.%点评边文彤的川剧《死水微澜》、淮海戏《秋月》两部剧目的舞台美术设计。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8
【总页数】6页(P81-86)
【关键词】边文彤;舞台美术;赏析;死水微澜;秋月
【作者】边文彤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北京,100710
【正文语种】中文
编者按:
边文彤,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事业部副部长。
200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做访问学者,2007年受邀赴美国佛罗里达州中
央大学和佛罗里达南部大学讲学,2010年受邀参加波哥大国际戏剧节并做系列讲座。
作品入选参加乌克兰国际戏剧节、日本冲绳国际戏剧节、韩国国际青年戏剧节、中日韩戏剧节等。
舞美设计作品百余部,涉猎话剧、舞剧、音乐剧、大型实景演出,戏曲作品涵盖了
京剧、川剧、豫剧、评剧、越剧、河北梆子、淮剧、淮海戏、曲剧、锡剧、睦剧、滇剧、晋剧、庐剧、闽剧等多个剧种,以及大型晚会、电影电视作品等。
包括:话剧《三姐妹》、《图兰朵》(俄罗斯卡梅尔剧院演出,任舞美服装化妆设计)、《谁爱谁,爱谁谁》、《飞啊飞》等;大型实景演出《烟雨凤凰》;音乐剧《贵妇还乡》、《桌的琴》等;川剧《死水微澜》、《岁岁重阳》;豫剧《马丕瑶出京》、《朱丽小姐》等;京剧《飞虎将军》、《西施》等;越剧《董小宛与冒辟疆》、《祥林嫂》等;扬剧《衣冠风流》、《杜十娘》等;淮剧《宝剑记》、《莲子》等;评剧《拜月记》、《抢牌》;木偶剧《五羊传奇》(任舞美服装偶形设计)、《七夕的传说》等。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包括文华大奖(两次获文华舞台美术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中国戏剧节大奖、中国越剧节大奖以及韩国国际青年戏剧节优秀奖、电视金鹰奖等。
李利宏(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我与边文彤的合作是从运河开始的。
因《秋月》结识,自此便成了不可多得的合作者。
为《秋月》我们两下河下古镇采风,去寻找清末民初的感觉,聊到对这部戏的把握,我发现她有着女性独特的敏锐直觉,善于捕捉细节,一是生活场景的细节,一是在沟通中导演有意无意聊及的戏剧细节,这些均在她交给我的舞美方案中得以印证。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舞台美术既有阳刚的大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与柔美,我称之为“闺秀之
气” 。
本刊将分两期刊出边文彤作品赏析,本期主要欣赏川剧《死水微澜》、淮海戏《秋月》两部作品。
舞台美术设计是在舞台上对剧作和戏剧主题的物质呈现,用有形的空间造型形象立体的表达,是设计师生命体验的释放。
舞台和剧场留下了设计师思考和成长的印记。
探寻有传承的中国审美,感受中国戏曲的意境,加以设计师生活的时代气息,铺陈
于演剧空间,在现代审美意识的光照下显出古典美的神韵。
编剧:徐棻;导演:谢平安;舞美设计:边文彤;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赵志珍。
2009年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首演。
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奖。
徐(国家一级编剧,艺术指导):《死水微澜》的文本结构是“无场次”。
其特点之一是“空台”,以保留戏曲表演的虚拟性、程式性和时空自由性;特点之二是把影视“蒙太奇”的切换手法引上舞台,没有暗转也不给换景提供时间,使全剧如行云流水般明快。
因此,舞美也必须是空灵的、写意的、象征的、转换自由的。
因为需要“空台”,舞美设计的功夫只能下在背景上。
背景是一面无色的“肌理幕”。
借助灯光,肌理幕可以变幻各种不同的颜色,表达作者对剧情的态度,并烘托剧中人的情绪;缀以窗户、招牌、房屋轮廓的线条等饰物,标明事件发生的具体环境;利用黑幕对肌理幕的周边进行切割,象征主人公赖以生存的天地之狭窄、压抑而畸形,隐喻主人公和她所处的时代以及国家民族的命运。
边文彤的舞台空间设计做到了这一点:空灵、写意、变化且富有诗意。
边文彤:该剧本给我的视觉形象是一片布满水草的水面,透过一丝丝的光,如同在水底,几乎被完全遮蔽的天与空气隔绝着。
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和邓幺姑就是被这样的无生气的死水浸泡覆盖,她充满希望地准备开始新生活,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一方天地……
舞美设计采用一道有肌理的塑料幕贯穿始终,它是水,是水墨画,是那汪带着腥
味的死水,映射出变化的人生和无遮拦的人性;它也是人物执着不服输性格的外化;它还是那个时代的一斑。
吊杆上的两道黑幕装有轨道可以左右滑动,可以变幻构图,可以切割她的希望和梦想。
这种可以裁切肌理幕的黑底幕效果形成了电影镜头聚焦的样式感。
留出的很小的底幕在带有反光材料和肌理效果的灯光下,生成水面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和背景幕的肌理变化,同时,也为灯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邢辛(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在局促的空间、简陋的剧场条件下创作是当今时常困扰我们的现状,特别是戏曲门类。
而此剧作为该类项目,却搞得风生水起、清新别致,既尊重突出戏曲写意样式又颇有现代审美趣味,实属难得。
整体空间简而不陋,最大的变换是利用一块充满肌理、反光适度的背景幕与不规则开合的黑幕相结合,充分利用灯光投射在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丰富变化,使舞台空间充满了灵动与生机。
此时的设计语汇不仅仅满足于观众的现代审美意识,而是更强烈地暗示与表达出戏剧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反叛与向往自由的美学追求。
编剧:谢丽泓;导演:李利宏;舞美设计:边文彤;灯光设计:金长烈;服装设计:彭丁煌。
2011年3月首演。
获第八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优秀舞美设计奖。
2014年第八期总第100期月刊No. 8, 2014 monthly No. 100
李利宏:让我谈边文彤的创作,绕不开《秋月》。
倒不是因为这部戏是我与边小姐在创作上的第一次邂逅,而是缘于那个转台。
为了表现清末民初运河“南船北马”的繁盛和市井风情,边文彤给了我一个转台。
这不是常规概念上的转台,也不啻于迁换功能的转台,她把导演要从视觉上传递的古淮安建筑意蕴,“南船北马”的流动与行走,运河岸边城镇那天然的水气一一收入其中,并为女主角秋月救治爱子眼疾玩命奔走提供了动态支点与灵动时空,使这部戏具有了在中国戏曲虚拟性空间里的物质化写意的表达,给演员的表演在中国戏曲程式化身段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驱动。
边文彤:一个荡漾着淮阴地域韵味的环境,一个视淮海戏为生活最愉悦的名角,一个为儿子可以奉献生命的母亲,一个游走在光明和盲世界边缘的女人……这些充满着烟火气息的质朴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组合成独有的怀旧记忆的市井图。
主人公秋月视演戏为生命最高的愉悦和享受,她心里有戏,走到哪里都是舞台,设计上追求从很多个角度看上去都像“她在她心中的舞台中”的感觉。
生活中爱戏,戏中体味生活的舞台空间并置。
运河边的小镇,因依水而生于是充满灵秀的气息,
站在运河边看着波光粼粼,水中的院墙、屋檐翘角,甚至那里人家的灯火都是荡漾的。
喝着运河水,运河水也望着身边的人们,就这样流淌了多年,镌刻了回忆。
我试图以流动的舞台形式,呈现物质和写意的融合、抽象结构和现实生活细节的融合;营造水中影、影照屋、屋边河的浑然一体的市井长卷。
一个转台,一个大的结构,结构上布满了淮安地区精致的民俗建筑,从地面一侧到空中再到地面另一侧,都是建筑的延续。
呈现出部分正向,部分则是镜像如水中倒影。
长长的斜坡平台,湿漉漉的青石板巷子回荡着忽远忽近的只属于那个城镇的声音。
斜平台台面不是青石板,而是建筑部分的倒置和叠加,偶尔一个时刻可能只斜平台上一束光,似窄巷中拖长的孤单身影;侧立面为建筑局部(屋檐、翘角)的折面,像流淌在水里的镜像,在转台运动的每个角度,都可以感受到飘动着水影的乡镇。
舞台后背景是有肌理的金属网,散发着冰的金属质感,若隐若现,似浮云似水面,试图寻找主人公秋月那光明和眼盲之间的模糊感。
船舞台即船上搭建的演出戏台(淮海戏博物馆中有记载)。
剧中的观众是在慢慢荡来的船上看戏,后背景是象征性的春雨蒙蒙的江南。
下场门是秋月的斩首台,斜台上下可错落的站几组围观的群众。
转台随着主人公的绝唱转动,秋月顺着斜平台缓缓向上,一个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的伟大母亲,唱着拉魂腔上了天堂的路,那漫天的孔明灯,都是祝福。
金长烈(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一个小小旋转舞台展示着苦难人生。
一群长明灯火托着伟大母爱的灵魂飘然而去!这是青年舞美设计家创造空间的情怀、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