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3.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过秦论
雄视千古,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颇有微词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对于西汉的一位短命的才子贾谊却褒扬有加,写了两首旧体诗来赞 扬他,其中一首七律写道:“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 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 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颂其英才盖世,哀其生不逢时。打开《过秦论》, 我们也深感“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绝非过誉之词。贾谊以其纵 观天下、通达古今的博学与睿智,纵笔泼墨以绘龙腾云卷之态,波澜壮阔,议 论风生,汪洋恣肆,主题突兀,不仅能够以理服人,还能够以情感人。
[美文阅览室] 遥望贾谊 □ 彭晓玲
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 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 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 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晨读案—心灵 点灯
[学海金指针]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 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 步意义。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 三段。
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 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
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堕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 而下。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 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勘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是什么方式。
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目睹 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的一个黄昏, 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在长沙民间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 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 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பைடு நூலகம்得志,加上长沙 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件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
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 立为博士(官职),自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文帝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 提拔为太中大夫。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 脱。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情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 路途之上。
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 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屈原投江自 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100 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 今自己也遭诬陷被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 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
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赏析: 对贾谊,人们有太多的评论。惜其才华,哀其夭亡者有之;感其 遭遇,思得明君者有之。而这篇文章的立论则有所不同,作者在简述了贾谊的 短暂人生之后,宕开一笔,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给人深刻的思 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逆境,对生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
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 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 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 当我走进贾太傅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站在空荡荡的庭 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贾谊的声声叹息。
预习案—聚沙 成塔
[作者档案馆] 贾谊(公元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
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贾谊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 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 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死时 仅 33 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改革现实的坚决 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那么,与其说贾谊悲伤梁王,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
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 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 刘禹锡、黄庭坚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 土地时心境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 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
[经典国学堂] 先贤语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古文今译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 得道理。
知行启迪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 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 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 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 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 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背景回放厅]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 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前 209)爆发了 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也 是历时最短(16 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国到楚汉之争 500 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 大的破坏。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 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