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工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供城市规划专业0513041/2 班使用
一、填空题(25分)
1、商城
2、汉朝
3、瓦子
4、秦
5、里弄
6、帝国主义共占城市
7、新巴比伦王国
8、帝国时期9、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0、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广亩城市11、中心阁12、“功能城市”13、建筑十书14、盖迪斯
15、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16、人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综合空间
17、适度的集中、均衡的分散
二、选择题(10分)
CAACC AACBA
三、简答题(40分)
1、1)唐长安城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影响到城市布局。
长安城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原则,宫城、皇城居中在城市最北面,其它设施则按照封建礼制顺序布局。
道路是规整的方格网状系统,有集中的市,市和坊都有封闭的坊墙。
2)宋东京城的布局主要立足点在促进商业的交易,所以城市总体的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学说。
除了皇城、宫城内部布局采取轴线布局,外城的布局比较自由,大街道一般都与商业结合,形成商业街,有集中的市,也有分散的商业街道,市和坊无坊墙。
2、答:城市的产生是在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才出现了以交换产品的场所-市。
所以早期的城市是从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很紧密,因此大部分城市都靠近河流。
秦汉以后国内有统一的市场,商品流转数量大,商业的运输主要是靠自然水运条件,所以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交汇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商业都会,因此这个时期城市的建设靠近河流主要是方便商业的运输。
3、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有的偏重于军事,有的偏重于商业贸易,有的偏重于交通运输;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民族矛盾,中国居住区和外国居住区在建筑质量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上有显著差别;城市的布局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密集的道路网,众多的临界街坊,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征。
4、雅典卫城建立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成挡土墙形成的大平台,山势险要,只有西面有个上下的通道。
卫市的主要建筑是供奉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
卫城建筑的布局不是刻板简单的轴线关系,而是按照人们祭祀是行走的路线设计的,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展现给人们,使没段路程展现给人们面前的都是不同的建筑优美景象。
5、圣马可广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达到统一和谐的情调。
大广场与靠海的小广场通过钟塔过渡,靠海的大广场和靠海的小广场用用台阶和一对狮子雕像进行过渡。
同时广场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使广场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有个过渡。
在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直塔作为竖直线条,与周围这些建筑物众多的水平线条形成对比。
总之,圣马可广场运用了不同空间的互迭手法,视觉上采用相似、对比的手法,使得建筑群体的组合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6、1)、进步性:提出了通过限制大城市规模来控制大城市恶性膨胀问题;通过在大城市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带来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设置公共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工业区,铁路干线放在城市边缘地带,避免干扰城市。
2)、霍华德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资产阶级不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毫无利润可赚的绿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更不会对城市人口进行疏散
7、1)进步性:城市中心与郊区的距离较近,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不会下降,城市的发展可以根据需要向两端发展
2)局限性:割裂了城市用地的有机联系,城市用地并不是机械地摆放在一起,他们是根据各功能用地的有机联系进行有机的组合。
同时对于交通来说,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
8、营造都城,方圆有九里,每边城墙开三个城门,城中纵横各有九条大道,大道可以并排行驶三辆马车,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
城市前面是上朝办公的地方,后面是商业交易的场所,朝和市规模各一千丈宽。
四、绘图题(10分)
略:
五、论述题(15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