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味书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味书屋》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味书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

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

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
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

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

(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

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来历(lì liè)当(dānɡ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

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

(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

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

”“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

”(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

师生讨论。

(正中墙上。

画前面正中。

周围。

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

师生串读。

(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

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

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

(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

(教师读1、2句,学生读
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

”理解并仿写。

(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

(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

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

(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