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件 MHC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黏附分子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与细胞识别、活化及信号传导等有关,是免疫应答等的 分子基础。
根据结构特点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蛋白家族 等
黏附分子是白细胞分化抗原。绝大多数黏附分子具有CD号。
BCR、TCR、MHC没有CD号。
有些有CD号,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常用。LFA-1
–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 胞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因子 M-CSF EPO: 促细胞生成素 TPO:血小板生成素 IL-3: 多集落刺激因子
8
干扰素(IFN):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兵
类似激素、神经递质 的作用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调控作用 小分子可溶性多肽,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由活化的免疫细胞:T、巨噬、树突细胞等; 非免疫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细胞等
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介导炎症反应及促进组织 损伤的修复等。
5
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趋化性因子; 生长因子
表达于细胞毒T细胞,可用于鉴定、分离细胞,称细 胞表面标记。
16
血细胞发育图谱
17
粒细胞、淋巴细胞、 红细胞
概念: 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 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分子。
不同的蛋白质有其独特的 表位,可制备针对这些表 位的单克隆抗体。
18
分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病毒
病毒复制
刺激 核
抑制病毒复制
IFN-诱导蛋白 信号转导
核
IFN-
10
肿瘤坏死因子(TNF): 能导致肿瘤细坏死的细胞因子。
TNF α: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细胞毒素(LT) TNFβ: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 TNF家族: ▪ FasL:与细胞凋亡有关, ▪ CD40L:与B淋巴细胞活化有关
细胞膜分子
蛋白因子
信号 1
上皮细胞
自身抗原提呈
2
共刺激信号-第2信号 Ag
2 1
T 细胞活化、分化
Th1 IL-2、IFN、TNF Th2 IL-4、IL-5等
IL-2 IL-2R
三信号模型
Tc
信号 1: Ag
信号2: 共受体
CD28-B7
信号 3: 细胞因子
3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B-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4
▪ 细胞因子(Cytokine,CK)
细胞因子风暴:高细胞因子血症 过量的细胞因子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细菌毒素的致病机制
14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5
▪ 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细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黏附分子
细胞表面标记:有些分子只表达于特定的细胞, 如CD4只表达于辅助性T细胞;CD8只
23
黏附分子的功能
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与活化; 第二信号 CD4-MHC II CD28/B7; CD2/CD58; LFA-1/ICAM-1; CD40/CD40L
淋巴细胞归巢
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 码分子
许文 温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合有何不同?
▪ MHC分子起载体作用(能够与抗原结合),将 T细胞表位送到抗原提呈细胞表面;
▪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归类及命名系统,即借 助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 来自不同实验室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 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相关 抗原统称为“CD抗原(CD antigen)”或“分 化抗原(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9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
▪ 按执行的功能: 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等 共刺激分子:T、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黏附分子:细胞间非特异的结合
类型
产生细胞
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N-
白细胞
IFN- I型 成纤维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IFN--- II型 活化T细胞 ------- 免疫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IFN- 抗病毒机制
21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1个 或多个IgV样或C样结构域。将这些分子成 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CD4、CD8 、MHC等
二、整合素家族
-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 使细胞得以附着以形成整体。
22
三、选择素家族
--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 ▪ 主要识别一些碳水化合物。
11
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免疫应答;
表皮长因子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趋化性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招募(趋化)中性粒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
巴器官、组织及感染发生部位。 亦具有血管生长、诱导凋亡等多种功能。
IL-8
12
CD25
13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细菌
病毒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PRR(模式受体) 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细胞 (TCR)
B细胞 (BCR)
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旁路途径等 多种不同的 T细胞亚群
清除病原体
解释疾病发生机制(超敏反应等)
Ab
1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需要
细胞之间信息传递——
细胞直接接触及可溶性
Naïve T cell
6
白细胞介素(IL): 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因子。 基质细胞、内皮细胞等亦可产生。 IL 1~38
IL-1: 炎症因子 IL-2:T细胞功能最重要的因子;IL-3:多集落 IL-4:IgE; IL-8: 趋化;IL-10:抑制免疫应答
7
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造血干细胞 增殖、分化及成熟的细胞因子
教研室 7A208
25
26
3为 构象表位
1、2、4、5线性表位
2728ຫໍສະໝຸດ Ag(抗原)T细胞辅助
Ab(抗体) 效应T细胞
不能识别天然的T细胞表位
特殊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进 行加工处理,以分离出T细胞表位
某些特殊的分子可与T表位结合并将
其送至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29
BCR、TCR、 MHC与表位的结
黏附分子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与细胞识别、活化及信号传导等有关,是免疫应答等的 分子基础。
根据结构特点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蛋白家族 等
黏附分子是白细胞分化抗原。绝大多数黏附分子具有CD号。
BCR、TCR、MHC没有CD号。
有些有CD号,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常用。LFA-1
–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 胞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因子 M-CSF EPO: 促细胞生成素 TPO:血小板生成素 IL-3: 多集落刺激因子
8
干扰素(IFN):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兵
类似激素、神经递质 的作用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调控作用 小分子可溶性多肽,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由活化的免疫细胞:T、巨噬、树突细胞等; 非免疫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细胞等
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介导炎症反应及促进组织 损伤的修复等。
5
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趋化性因子; 生长因子
表达于细胞毒T细胞,可用于鉴定、分离细胞,称细 胞表面标记。
16
血细胞发育图谱
17
粒细胞、淋巴细胞、 红细胞
概念: 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 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分子。
不同的蛋白质有其独特的 表位,可制备针对这些表 位的单克隆抗体。
18
分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病毒
病毒复制
刺激 核
抑制病毒复制
IFN-诱导蛋白 信号转导
核
IFN-
10
肿瘤坏死因子(TNF): 能导致肿瘤细坏死的细胞因子。
TNF α: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细胞毒素(LT) TNFβ: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 TNF家族: ▪ FasL:与细胞凋亡有关, ▪ CD40L:与B淋巴细胞活化有关
细胞膜分子
蛋白因子
信号 1
上皮细胞
自身抗原提呈
2
共刺激信号-第2信号 Ag
2 1
T 细胞活化、分化
Th1 IL-2、IFN、TNF Th2 IL-4、IL-5等
IL-2 IL-2R
三信号模型
Tc
信号 1: Ag
信号2: 共受体
CD28-B7
信号 3: 细胞因子
3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B-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4
▪ 细胞因子(Cytokine,CK)
细胞因子风暴:高细胞因子血症 过量的细胞因子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细菌毒素的致病机制
14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5
▪ 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细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黏附分子
细胞表面标记:有些分子只表达于特定的细胞, 如CD4只表达于辅助性T细胞;CD8只
23
黏附分子的功能
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与活化; 第二信号 CD4-MHC II CD28/B7; CD2/CD58; LFA-1/ICAM-1; CD40/CD40L
淋巴细胞归巢
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 码分子
许文 温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合有何不同?
▪ MHC分子起载体作用(能够与抗原结合),将 T细胞表位送到抗原提呈细胞表面;
▪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归类及命名系统,即借 助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 来自不同实验室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 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相关 抗原统称为“CD抗原(CD antigen)”或“分 化抗原(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9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
▪ 按执行的功能: 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等 共刺激分子:T、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黏附分子:细胞间非特异的结合
类型
产生细胞
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N-
白细胞
IFN- I型 成纤维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IFN--- II型 活化T细胞 ------- 免疫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IFN- 抗病毒机制
21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1个 或多个IgV样或C样结构域。将这些分子成 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CD4、CD8 、MHC等
二、整合素家族
-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 使细胞得以附着以形成整体。
22
三、选择素家族
--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 ▪ 主要识别一些碳水化合物。
11
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免疫应答;
表皮长因子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趋化性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招募(趋化)中性粒细胞等进入特定的淋
巴器官、组织及感染发生部位。 亦具有血管生长、诱导凋亡等多种功能。
IL-8
12
CD25
13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细菌
病毒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PRR(模式受体) 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细胞 (TCR)
B细胞 (BCR)
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旁路途径等 多种不同的 T细胞亚群
清除病原体
解释疾病发生机制(超敏反应等)
Ab
1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需要
细胞之间信息传递——
细胞直接接触及可溶性
Naïve T cell
6
白细胞介素(IL): 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因子。 基质细胞、内皮细胞等亦可产生。 IL 1~38
IL-1: 炎症因子 IL-2:T细胞功能最重要的因子;IL-3:多集落 IL-4:IgE; IL-8: 趋化;IL-10:抑制免疫应答
7
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造血干细胞 增殖、分化及成熟的细胞因子
教研室 7A208
25
26
3为 构象表位
1、2、4、5线性表位
2728ຫໍສະໝຸດ Ag(抗原)T细胞辅助
Ab(抗体) 效应T细胞
不能识别天然的T细胞表位
特殊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进 行加工处理,以分离出T细胞表位
某些特殊的分子可与T表位结合并将
其送至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29
BCR、TCR、 MHC与表位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