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作品介绍
Leonardo da Vinci left Milan in 1499 when the French army invaded Italy. On his way to Venice he stopped at Mantua, where Isabella d’Este asked him to paint her portrait. This famous drawing is a sketch for the portrait that was never painted; despite its fragile state of conservation, it is one of Leonardo’s finest head-and-shoulders portraits, here with the head in profile. It is also the only known drawing by the master that is highlighted with several colored pigments.
Imitating nature...
Isabella d’Este wanted to have the best possible portrait of herself painted, sculpted, or struck on a coin. In 1498, she determined to surround herself with the most eminent contemporary artists and find the best portrait painter, one who could produce a perfect imitation of nature; her choice fell on Leonardo da Vinci. When in Venice, Leonardo da Vinci showed his portrait of Isabella to his friend Lorenzo da Pavia, who wrote to the Marchesa on March 13, 1500: "Leonardo da Vinci is in Venice, he has shown me a portrait of Your Ladyship that is very lifelike. It is very well done and could not possibly be better." Despite Isabella’s insistence, the painting was never done.
In his sketch, Leonardo used various pigments (sanguine and chalk), different tones of black, and finely hatched and smudged red and yellow ochre to obtain the passage from light to shadow on the face and hair. Contrary to claims by Vallardi and almost all subsequent authors, there are no traces of pastel. A very pale white applied to the bosom (covered by a piece of lace called a “modesty piece”), the forehead, and the cheek, accentuates the slant of the shoulders and the shadow of the neck.
...to perfection
Though unfinished, this sketch is remarkable for its proportions, and for the foreshortening of the bust; it is also striking for the ambiguous choice of pose. The perfectly linear profile, eyes gazing beyond our field of vision, contrasts with the turn of the body. The portrait in profile may have been the choice of the Marchesa herself, who was thus portrayed on the bronze medal made by Gian Cristoforo Romano in 1497-1498. The clear-cut profile of the face, its use of space, the slant of the turning shoulders,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folded hands and the finger pointing to the book are all touches that distinguish this work from the Portrait of Cecilia Gallerani (1489-1491, Cracow, Czartoryski Museum) and from the Portrait of an Unknown Woman (c. 1495-1500, Paris, Musée du Louvre). This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can be seen as the fruition of Leonardo’s experimentation since the 1490s, and a preview of what was about to follow: the cartoon of the Virgin and St Anne (London, National Gallery), and the Mona Lisa (Paris, Musée du Louvre). The portraits of Isabella d’Este and the Mona Lisa seem to represent Leonardo’s "progressive idealization of the portrait"—in other words, his attempt to create portraits that were lifelike yet of a perfection related to universal beauty.
莱昂纳多·达芬奇于1499年离开米兰,当时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
在前往威尼斯的途中,他在曼图亚停留,伊莎贝拉·德埃斯特在那里请他画她的肖像。
这张著名的画作是一幅从未画过画像的素描; 尽管它的保护状态很脆弱,但它却是莱昂纳多最好的头肩肖像画之一,这里的头部轮廓很好。
它也是大师用的唯一已知的图纸,用几种颜色突出显示。
模仿自然......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希望拥有自己的最好的肖像,雕刻或敲击硬币。
1498年,她决定用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围绕自己,找到最好的肖像画家,一个能够完美地模仿大自然的画家; 她的选择落在列奥纳多达芬奇身上。
在威尼斯,莱昂纳多·达芬奇向他的朋友洛伦佐·达帕维亚展示了他的伊莎贝拉肖像,洛伦佐于1500年3月13日写信给侯爵夫人:“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威尼斯向我展示了你的女士肖像。
栩栩如生,画得很好,不可能更好。
“ 尽管伊莎贝拉坚持,这幅画从未完成。
在他的素描中,莱昂纳多使用了各种颜料(血红色和粉笔),不同的黑色调,以及精细孵化和污迹的红色和黄色赭石,以获得从脸上和头发上的光到阴影的通道。
与瓦拉迪和几乎所有后来作者的说法相反,没有柔和的痕迹。
一块非常苍白的白色涂在胸前(被一块称为“谦虚片”的花边覆盖),额头和脸颊,突出了肩膀的倾斜和颈部的阴影。
......完美
虽然未完成,但这个草图的比例和胸围的缩短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对于模糊的姿势选择也很惊人。
完美的线性轮廓,眼睛凝视着我们的视野,与身体的转向形成对比。
肖像画可能是侯爵夫人本人的选择,因此他被描绘为吉安·斯克里斯托·弗罗马诺在1497-1498年制作的铜像。
面部的清晰轮廓,空间的使用,转动肩部的倾斜,对折叠的手的注意力以及指向书本的手指都将这项工作与切奇利娅·加莱拉尼的肖像区分开来(1489年)-1491,克拉科夫,Czartoryski博物馆)和来自未知女人的肖像(约1495-1500,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这幅伊莎贝拉·德·埃斯特的肖像可以看作是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莱昂纳多实验的成果,以及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览:圣母和圣安妮(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卡通,以及蒙娜丽莎(巴黎,卢浮宫,Muséed uLouvre)。
伊莎贝拉·埃斯特和蒙娜丽莎的肖像似乎代表了莱昂纳多的“肖像的渐进式理想化” - 换句话说,他试图创造出与普遍美相关的栩栩如生的完美肖像。
伊斯贝拉·德埃斯特的书房
书房的时尚,或私人研究,为智力活动保留的小房间,在15世纪在意大利法院传播,沐浴在人文主义文化中。
伊斯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于1490年与弗朗西斯科二世(Francesco II)结婚,他迅速决定在旧城堡(Castello di San Giorgio)的一座塔楼里创作一个雕塑。
该项目的工作持续了二十多年。
她委托曼特尼亚参加了周期的两个画布,Parnassus(1497)和Minerva(1502),但考虑到他的作品已经过时,她转向了新一代最着名的画家。
她徒劳地征求了乔凡尼·贝利尼,达芬奇和弗朗西斯科· 弗朗西亚,但在1505年,她只获得了佩鲁吉诺令人失望的画作。
洛朗佐·科斯塔(Lorenzo Costa)是曼特尼亚逝世(1506年)的宫廷画家,在1506年至1511 年之间完成了两幅画布的装饰.Pannassus和Minerva被曼特尼亚绘制成彼此相对的位置,正如光源来自第一幅画中的左边和第二幅画中的右边。
在丈夫去世一年后(1519年),伊莎贝拉将她的书房转移到了科特维奇亚的一楼。
在她的新公寓里,她增加了两个寓言通过科雷乔大约1530执行旧的系列画作。
展览的布局,同时颠倒了行程方向,再现了伊莎贝拉的第二个书房的确切布局。
曼特尼亚和书房的主题第一个书房
的五个画布,在圣吉奥吉奥城堡,都以美德缺陷胜过缺陷为主题,但是我们忽略它们是否是从一开始就固定的一般图像程序的一部分。
由玛切萨委托并于1497年完成的第一张照片已经在胚胎形式中包含了其他绘画中将要开发的主题,即精神过度的爱情胜利和曼图亚宫廷艺术的庆祝。
对火星和金星的多情关系的唤起可以被解释为对弗朗西斯科二世和缪斯的赞助人和保护者伊莎贝拉所形成的夫妇的暗示。
事实上,第二幅画《密涅瓦从美德花园中驱逐恶习》于1502年完
成,其中包含了从一开始就痴迷于艺术家的想法和主题,但却让人认为艺术家在其构思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无知的主题是美德的敌人,不同的字母,云和人类形态的树上的无数铭文,或者由充满活力和雄伟的战士女神追逐的怪异人格化。
(卢浮宫博物馆《曼特尼亚回顾展》)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局部
画家简介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学者、艺术家。
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是杰出的画家、语言学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芬奇镇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达·芬奇是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14岁被父亲送到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画家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
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著名建筑师、画师,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
1499年为躲避战乱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
1500年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这之后再去米兰,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
1513年起漂
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此时是教廷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同一时期米开朗杰罗和拉斐尔也均在梵蒂冈为教皇创作。
1516年侨居法国昂布瓦斯,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在克劳斯·吕斯城堡(Château du Clos Lucé)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根据惟一的信息——瓦萨里的说法,当时法国国王弗朗西斯把他久久抱在怀中。
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持续不断地观察一切,研究万物。
在致力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光学、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生物等多种学科,他记录的长达1万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真正的百科全书。
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最高。
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而绘画成就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
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
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解决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问题;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世界上收藏有达芬奇作品的博物馆屈指可数,除了素描和手稿外,正规的油画、壁画现存于世的不到 60 幅,其中一半在私人收藏里,剩余的一半又仅有 15 幅是毫无争议的达芬奇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完成于佛罗伦萨和米兰。
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
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981年3月2日,由天文学家 S. J. Bus发现的小行星3000,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者莱昂纳多·达·芬奇命名,被命名为“Leonardo”。
技术说明
莱昂纳多·达芬奇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1599至00年
黑色和红色粉笔与树桩,赭石粉笔,白色突出在脸,喉咙和手上。
在几个地方可以看到原始的黑色粉笔线:面部,头发,额头上的面纱,颈部,覆盖乳房的衣服,左肩。
在左上和右上部分用白色制备的纸。
H. 61厘米; W. 46.5厘米
Bartolommeo Calderara(生于1747年); 寡妇Calderara Vittoria Pelulso; Domenico Pino(约1760-1828); 1829年由Giuseppe Vallardi收购,1855年目录,p。
66 n°2,在框架之中; Chevalier AD de Turin,巴黎拍卖,1860年12月10日,第72期; 被MuséeImpérial收购。
MI 753
Yriarte Ch. , « Les relations d’Isabelle d’Este avec Léonard de Vinci », in Gazette des Beaux Arts, 1888, XXXe année, t. XXXVII, p. 121-131.
Berenson B. , The Drawings of the Florentine Painters Classified, Criticised and Studied as 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Tuscan Art, with a Copious Catalogue
Raisonné, Londres, 1903, vol. I, p. 159-150 ; vol. II, n° 1062.
Demonts L. , L es Dessins de Léonard de Vinci au musée du Louvre, Paris, 1921, n° 17-17bis
Reale Commissione Vinciana, I manoscritti e i 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nci pubblicati dalla Reale Commissione Vinciana sotto gli auspici del Ministero dell’Educazione Nazionale.
Disegni , a cura di Adolfo Venturi. Fascicolo VI, I 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nci dalle fine del 1499 al 1509, Rome, 1949, p. 11, fig. p. 12, pl. CCXXXIII
Viatte F. , Dessins du Louvre, école italienne, Paris, 1968, n° 14
Pedretti C. et Dalli Regoli G. , I 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nci e della sua cerchia nel Gabinetto Disegni e Stampe della Galleria degli Uffizi a Firenze , Florence, 1985, p. 79, 80 sous n° 29 et 30 Arasse D. , Léonard de Vinci. Le rythme du monde, Paris, 1997, p. 394, 399, 404, 406, fig. 270
Marani P. C. , Léonard de Vinci, une carrière de peintre, Milan, Arles, 1999, p. 158, 175, 245, 339, fig. p. 174.
Viatte F. , Léonard de Vinci. Isabelle d’Este, Paris, 1999.
Bambach C. C. , Drawing and Painting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Workshop. Theory and Practice, Cambridge, Mass., 1999, p. 23, 91, 111-114, 263, 277, 388 note 32, 414 notes 173, 178, pl. IV
Viatte F. , Léonard de Vinci, dessins et manuscrits, Editions de la 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2003
本文图片及英文资料均来自卢浮宫博物馆官方网站,局部细节图片及中文资料系阴山工作室所加。
某些英文单词中的分割线和中文被
大写拼音替代的词是为了规避网站非法字符审核。
参考译文由Google 翻译插件自动生成,或有疏谬在所难免。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 Portrait of Isabella d'Este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