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单元跟踪训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量:40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2019宜宾一模)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
“天命”观。

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 •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2. (2019长沙二模)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
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 (2019重庆调研)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
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
和创造者。

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荀子
B.韩非子商鞅孟子
C.荀子商鞅老子
D.墨子韩非子荀子
4. (2019揭阳模拟)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
之视臣如土芥,贝U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论述,说明()
A .孟子强调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
C.孟子认为臣子应该尊重和劝谏君主
D.君主地位尊贵,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5. (2019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
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C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6. (2019成都诊断)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
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7. (2019河南调研)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8. (2019衡阳二模)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

这表明()
“心之体,性也。

性即理也。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卩无孝之理矣。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
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
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
9. (2019黄冈调研)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10. (2019洛阳统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冋题
11. (2019安徽五校联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天下太平,则小
官多,大官少;天下大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

此语意在说明()
A.官员冗滥导致效率低下
B.吏治腐败威胁统治秩序
C.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
D.暴政统治影响政治稳定
12. (2019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
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这主要反映了()
A .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25分)
13.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布。

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推行,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

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

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

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由“五经”、“三史”、《三国志》、《晋春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

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

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扃jiong,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

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

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

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

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

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一一实学思想。

——摘编自梁宗华《朝鲜儒学本土化与民族化进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状况。

(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13分)
14 . (2019湖北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

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

”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

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 D。

题干主要论述西周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开始重视德”在实际
行动中要保民”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D项正确。

2.C。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与材料中的不遵从自然”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相吻合,C项正确。

3. B。

根据材料中的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是法家理论的重要代表;根据材料中的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最终使秦国强大起来,完成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中的“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仁政”的思想,B项正确。

4 . B。

由材料中的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及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知,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君主不爱护臣子,臣子也可以不拥护君主,B项正确。

5.B。

材料竹简内容反映出秦朝为吏之道仍然强调儒家的伦理关系,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B项正确
6.A。

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兴盛,而魏晋时期儒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期社会战乱,儒学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A项正确。

7 . C。

佛教能够主动借助儒家思想进行调整,说明其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项正确。

8. B。

由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B项正确。

9. B。

材料中的天地”生民”绝学”即理想社会秩序的呈现,B项正确
10. D o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有利于探讨和解
决现实问题,D项正确。

11. C o材料中的信息:大官指中央管官的领导,小官指地方管民的官僚,
意为管理地方的官僚多了,则地方太平,百姓康居,天下太平;中央管官的领导多了,则官僚成风,迎上略下,天下大乱。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天下大乱在于官员设置时层级太多,管官的大官过多,即过度集权,这会危害社会安定,C项正确。

12. C o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
原因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由
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C项正确。

13.(1)状况: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国家太
学,民间扃学),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儒学官方化,影响统治观念。

(2)评价:对先进的中国文化完整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朝鲜社会、文化奠基并推动社会发展,对朝鲜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结合朝鲜国情,朝鲜能积极主动改造儒家文化,创造起自己特色的“实学思想”,体现了朝鲜文化的与时俱进。

14.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

阐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

(论题2分;阐述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