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热点猜测特训轮作套作与间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高考生物热点揣测特训
——轮作、套作与间作
学问链接:
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依次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套作又称套种。

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可称为套种。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能够变更原有的食物链,防止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减轻草害。

轮作还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防止土壤中养分物质偏耗而造成土壤肥力的枯竭,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

多应用于一年可种2季或3季作物,但总的生长季节又嫌不足的地区。

实行套作后,2种作物的总产量可比只种 1种作物的单作产量有较大提高。

套作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播种和壮苗全苗;在一些地方采纳套作可以躲避旱涝或低温灾难;还有缓和农忙期间用工冲突的作用。

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汲取,削减光能的奢侈;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肯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全国各地模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春•芮城月考)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志向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A、B、E构成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B.负反馈调整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整实力
C.若该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间种套作,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大
2.(2024春•武汉月考)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淌逐级减,圈养动物可削减呼吸消耗,但不影响与下一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在果园中适时增施家畜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给果树供应物质和能量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整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3.(2024秋•潞州区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及实践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进行再生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2024秋•河北月考)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才智的劳动人民总结了许多农作物种植措施,以下相关措施分析不正确的是()
措施目的
A 轮作,避开重茬(重茬指在一块田地
上连续栽种同种作物)
可以充分利用光能,保持固定的养分结构
B 套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前一季
作物生长后期,将后一季作物播种或
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的一种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
种植方式
C 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同一块农
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常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间作,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利用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元素须要量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种类、木同层次养分
D 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不定期烤田(烤
田指排水和曝晒田块)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发达,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
A.A B.B C.C D.D
5.(2024春•兴国县月考)间作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间隔种植。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里有安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选间作的不同作物,在株高上应当有较显著的差异
B.所选轮作的不同作物,在矿质元素种类的需求上须有较显著差异
C.间作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D.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在肯定程度上避开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6.(2024春•进贤月考)“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一些土壤害虫的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种作物轮作,可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B.若调查该地块中土壤害虫的丰富度,可采纳取样器取样法
C.水旱轮作可在肯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运用量,削减污染
D.该轮作模式可大大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反抗力稳定性
7.(2024春•襄城区月考)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才智的结晶和阅历的总结,其中蕴含着许多生物学原理。

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A.“锄头出肥”指的是松土有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汲取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B.“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讲的是套种的好处。

农业生产上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均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C.“谷甜必需岁易”是关于轮作的俗语,轮作会导致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
D.“无水肥无力”,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简单被植物汲取8.(2024•三明三模)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指棉花与多种作物间作,套作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可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同步增产增收,在肯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病虫害大爆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与其他作物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B.棉花与害虫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C.间套复合体系有效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单作田变为复合田属于初生演替
9.(2024春•濠江区期中)粮食平安事关国计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确保粮食平安的重要保障。

下列有关农业生产的措施中,不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A.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轮作、套作
B.保持蔬菜大棚内温度相对恒定
C.适时适量浇灌、施肥
D.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结构
二、非选择题
10.(2024•上饶三模)在较低的CO2浓度和相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试验中P点后限制植物甲光合速率的王要环境因素有。

(2)在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生长较慢的植物是(填“甲”或“乙”),推断理由是。

(3)若植物甲、乙分别是大豆(大豆可以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和玉米,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生产实践中常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以提高粮食产量。

从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角度和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意义角度,思索这两种植物间作套种能提高产量的缘由是。

(4)《农政全书》中有关于稻、棉水旱轮作的记载:“种棉二年,翻稻一年,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

通过水旱轮作,达到削减草害、提高土壤肥力、限制虫害的目的。

翻稻一年,草根会溃烂的缘由是。

11.(2024秋•桃城区月考)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
(1)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依次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夫通常将玉米和大豆按不同的年份进行轮作。

玉米对土壤中氮和硅的汲取量较多,而对钙的汲取量较少;豆科植物汲取大量的钙,而汲取硅的数量极少。

玉米和大豆的根系汲取元素时,具有差异的干脆缘由是。

(2)农业生产常采纳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

如图1为大豆和玉米单独种植时间合速率随时间的变更曲线。

若玉米和大豆合理间作(如图2),则12时大豆的光合速率比单独种植时(填“快”或“慢”)。

玉米和大豆株高存在差异,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可提高玉米对(至少答出两点)的利用。

(3)如表为在相宜温度条件下,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叶片的氧气的释放速率。

据表可推想阳生植物为,当光照强度为100μmol光子/(m2•s)时,A、B植物氧气的产生速率的大小关系为(填“A>B”或“A=B”或“A<B”)。

光照强度(μmol光子(m2•s))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氧气的释放速率
(μmolO2/(m2•s))A ﹣16 ﹣10 ﹣5 ﹣1 5 15 30 30
B ﹣4 ﹣
0.5
1.5 3 5 12 12 10
(4)如图3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的变更,实线表示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22时的测定结果。

10时与22时植物在a点高度固定CO2是否相同?(答“是”,“否”或“不肯定”)。

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3中c点会向(左、右)移动,缘由主要是。

12.(2024春•河北月考)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主要涉及物质生产、土壤肥力维持、病虫害限制、生物多样性爱护、水
土保持和有害污染物限制等6个指标。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套作评价理论框架。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多服务功能评价时,首先将时的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标准化为100%。

与之相比,间套作时除外其余5个评价指标均显现出明显优势。

(2)间套作通常栽种的是凹凸不同的作物,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作物,从而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物质产出。

6个评价指标中,间套作优势最明显的是,其包含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对的爱护。

(3)间套作能限制病害发生的主要缘由是不同的病原体对寄主具有,因此多种作物混合种植能够限制病原体的快速传播和繁殖。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蝴蝶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成分,其作用是。

13.(2024•盐亭县校级开学)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细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

桉树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菠萝的绝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地表10﹣20 cm的范围内。

幼桉树一般高度在2 m左右,而菠萝高度多在1 m以下;桉树喜光,菠萝属于半阴性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是运用群落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2)该农业模式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据信息分析,主要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

(3)菠萝、桉树的种植属于(填“轮作”或“间作”)。

从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的角度分析,该农业模式可以。

14.(2024春•五华区月考)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将不同植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搭配,增大产量,如轮作、间作等。

如图为某玉米地里测定的不同植物在不同
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状况。

(1)玉米汲取CO2在叶绿体的中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该过程是美国科学家用小球藻为试验材料,以14C标记14CO2,最终探明CO2转化成有机物在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
循环。

(2)据图可推想,农业生产上利用间作提高农田产量,主要是利用了不同农作物对
的利用,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3)图中苔藓和藻类比其他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

(4)玉米地里常须要除杂草,因为杂草和玉米的种间关系是,除掉的杂草常沤成有机肥重新施入农田,有机肥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为玉米供应,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15.(2024•蔡甸区一模)桉树﹣菠萝结构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细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

已知幼桉树喜光,一般高度在2m左右,菠萝是半阴性植物,多在1m以下。

图甲、乙代表上述两种植物的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汲取量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曲线可代表(填“桉树”或“菠萝”)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汲取量的影响曲线,缘由是。

(2)此林场可看作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区分该林场和其他林场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桉树和菠萝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属于生产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两种植物的种植属于(填“轮作”或“间作”),从群落结构和能量流淌的角度分析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缘由是。

16.(2024•河南一模)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植物工厂是一种在人工精密限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养分液成分等条件下,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

有的植物工厂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

材料二: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材料三: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有依次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第1年)→“油菜一水稻一水稻”(第2年)→“小麦一水稻一水稻”(第3年)轮作,这种轮作有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称为复种轮作。

(1)植物工厂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干脆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使光合作用速率提高,此时植物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会(填“降低”“上升”或“不变”);叶绿
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在(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区有较高的吸光值。

(2)如图所示为相宜条件下,几种常见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①A点时甘蔗和玉米的总光合速率是否相等?(填“是”或“否”)。

②结合材料二,玉米、甘蔗和大豆三者中若选其中两种进行间作,最合理的搭配是。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轮作可提高作物产量的缘由有(答出两点即可)。

绿肥是指可干脆翻埋或经堆沤后作肥料施用的绿色植物体,多为豆科植物,是重要有机肥料之一。

施用绿肥可使作物增产的缘由是(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A.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P))和消费者(ABCD),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E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成分,A错误;
B.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间种套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不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反抗力稳定性越大,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D错误。

2.B
A.能量流淌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圈养动物可削减呼吸消耗,有机物积累就多,有利于提高与下一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的,因此粪便中的能量不能流向果树,C错误;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整为体内调整,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错误。

3.D
A.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大部分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10%~20%是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的传递效率,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B错误;
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进行再生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D正确。

4.A
A.由于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元素须要量不同,合理轮作,避开重茬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A错误;
B.合理套作能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B正确;
C.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间作,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利用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元素须要量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种类、不同层次养分,C正确;
D.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不定期烤田(烤田指排水和曝晒田块)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发达促进植物主动运输汲取矿质养分,进而促进根细胞渗透吸水,D正确。

5.B
A.为削减作物间的竞争强度,可采纳凹凸搭配的方法进行选种,A正确;
B.不同作物在矿质元素种类上基本相同,需求量上可能存在肯定差异,B错误;
C.轮作和间作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光照、矿质离子),均能提高产量(净光合量),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C正确;
D.间作使生物种类增加,反抗力稳定性增加,可避开病虫害的爆发。

危害不同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往往有较大差异(如棉铃虫很难危害小麦、大豆等),轮作可有效限制病虫害的爆发,D正确。

6.D
A.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A正确;
B.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须要运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确;
C.水旱轮作可降低土壤害虫种类及密度,可以削减农药的运用,削减污染,C正确;
D.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并没有增加物种的丰富度,D错误。

7.D
A.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对无机盐的汲取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A错误;
B.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而非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增产的方式有适当增加光照、提高CO2浓度等,B错误;
C.轮作可避开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C错误;
D.矿质元素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被植物汲取的,所以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简单被植物汲取,D正确。

8.B
A.棉花和混合种植的作物之间由于竞争阳光等既存在着竞争关系,在歼灭棉铃虫方面也存在互助关系,A错误;
B.棉铃虫与害虫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提高,间套复合体系有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错误;
D.单作田变为复合田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9.B
A.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轮作、套作,可以防止土壤养分失衡,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A正确;
B.保持蔬菜大棚内温度相对恒定,夜间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增加,不有利于提高产量,B错误;
C.适时适量浇灌、施肥,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正确;
D.中耕松土,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可以促进对矿质养分的汲取,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

10.【分析】:(1)据图,该试验中P点后植物甲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结果是在较低CO2浓度和相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得的,故限制植物甲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

(2)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光照强度相对较弱,据图可知弱光下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甲更低,积累的有机物比植物甲少,故植物乙生长较慢。

(3)从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角度,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可通过大豆根部根瘤菌固氮作用增加此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从群落垂直结构的意义角度,玉米比大豆植株更高,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有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农作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提高粮食产量。

(4)翻做稻田时会对农田土壤进行浸水,生长的植物的根浸于水中,根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草根腐烂,以达到削减草害同时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

【答案】:(1)较低的CO2浓度
(2)乙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弱,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甲,植物乙积累的有机物比植物甲少
(3)玉米和大豆套种提高了农作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或套种能充分利用光能),能通过大豆根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
(4)植物的根浸于水中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腐烂
11.【分析】:(1)玉米和大豆的根系汲取元素时,具有差异的干脆缘由是不同植物根系细胞膜上汲取离子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玉米根系细胞膜上运输氮和硅的载体蛋白较多,而运输钙的载体蛋白较少;豆科植物根系细胞膜上运输钙的载体蛋白较多,而运输硅的载体蛋白数量极少。

(2)据图可知,大豆单独种植时,在中午12:00时,由于光照强度太强,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若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由于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对大豆植株有遮阴的效果,可以降低光合午休的程度,因此比单独种植大豆时间合作用的速率快。

由于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所以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素含量,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利用。

由于氮素可参加光合色素的合成,从而可以提高玉米对光能的利用率,另外由于玉米和大豆的株高不同,间行种植可防止玉米叶片的相互重叠,有利于对光能的充分利用,同时还有利于通风,有利于对CO2的汲取。

(3)依据分析可知,阳生植物为A。

当光照强度为100 µmol光子/(m2•s)时,A、B植物氧气的产生速率的大小关系为A>B。

缘由是:当光照强度为100 µmol光子/(m2•s)时,A 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净光合速率)与B植物相等,但A植物的呼吸速率明显大于B植物,因此A植物氧气产生速率(真光合速率)大于B植物。

(4)10时与22时相比,CO2浓度虽然相同,但这两个时间点的光照强度不同,22时无光,因此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不同。

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丰富的有机质能够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近地面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因此图中c点会向右移动。

【答案】:(1)不同植物根系细胞膜上汲取离子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2)快氮素、光能、CO2
(3)A A>B
(4)否右移富含有机质的农田中,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故c点将会右移
12.【分析】:(1)图中虚线表示单作实线表示间套作,其中虚线标准化为100%,说明对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多服务功能评价时,首先将单作时的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标准化为100%。

由图可知,与之相比,间套作时除有害污染物限制外(小于100%)其余5个评价指标均显现出明显优势(都大于100%)。

(2)间套作通常栽种的是凹凸不同的作物,形成垂直结构,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作物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物质产出。

6个评价指标中,间套作优势最明显的是生物多样性爱护(大于120%),与单作效果的差值最大;生物多样性爱护包含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间套作能限制病害发生的主要缘由是不同的病原体对寄主具有专一性(特异性、选择性),因此多种作物混合种植能够限制病原体的快速传播和繁殖。

农田生态系统中蝴蝶作为消费者干脆利用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其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1)单作有害污染物限制
(2)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生物多样性爱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专一性(或特异性、选择性)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具有重要作用
13.【分析】:(1)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2)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有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

(3)轮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依次轮换栽种几种作物,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削减病虫害;间作是指在一块耕地上间隔地种植生长期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如在北方玉米地里种植绿豆,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

间作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从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