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潘慧,来自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讲起,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再到国共关系破裂,中共领导武装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而红军的长征就是在革命探索道路中的一次巨大挫折。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经过及意义,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党开辟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是我党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我们要将长征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生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再加小学时就接触过长征中相关故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接触到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小说等,所以为本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但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故事的知道、了解的层面,缺乏更深入地理解。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三维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掌握遵义会议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读长征示意图,绘制长征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②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体会长征精神
四、教学模式
我校自2008年就实施了“四步导学”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解析、拓展延伸。

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各学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模式,以我的历史新授课模式为例,基本流程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预习自学——探究解析——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而这一教学过程的完成需要有一个师生共用的文本——导学稿,它既是教师的教案,同时又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在课堂中依据导学稿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所用的教法有以下几种:
1、导学法
这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基本方法,采用教师导和学生学的互动方法,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

通过打造红色旅游路线,让学生模拟重走红军长征路,
充分利用地图,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

3.讨论法。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法。

导入时以音像资料展示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总结长征路线时播放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依据导学稿的要求,在课本上要作圈点批注,以明确重点。

2、合作探究法:学生要在合作探究环节,依据导学稿的问题设定,采取小组讨论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展示解析法:学生在讨论结束后需要将结果整理展示出来,并在组内或班内进行讲解。

此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学得更加深刻。

4、质补法:在其他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有质疑或补充的地方,均可提出质疑或补充。

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设计
我将通过情景导入、明确目标、预习自学、探究解析、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六个环节完成本课任务。

1、情境导入:(4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七律·长征》视频,教师结合教材导言设疑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多媒体呈现,并设疑,有助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出本课课题。

2、明确目标:(1分钟)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简单进行目标解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3、预习自学(10钟)
这一环节学生主要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学习,独立完成导学稿上设定的问题。

然后各组3、4号学生(中等生)把自学成果展示到本组的黑板
上,1、2号组长(优等生)进行批改、总结。

其他组的学生互相查看展示的结果,有疑问的在全班提出质疑,展示的学生负责讲解,没有疑问则进行到下个环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中等生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展示,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组长批阅有助于减轻老师的负担,也有助于小组长的成长。

4、探究解析(20分钟)
本环节共预设了四个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讨论,并整理出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重要地点及时间)?
3、你从红军长征中学到了哪些精神?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你能列举出几个例子吗?
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针对第一个问题,通过多媒体出示补充中共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以及采取的策略,再结合本课中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所采取的策略做提示,让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组内展开讨论,红军长征的原因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就不难解决了。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和讨论的方法,由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针对第二个问题,先由小组讨论并整理出长征路线图,并标出重要的地点,由各组代表展示本组成果,再比较哪个组整理的更全面,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地图,统一总结。

★设计意图: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图示标注法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深刻,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针对第三个问题,先小组讨论,代表讲解完本组讨论的结果后,我出示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列举出当代长征精神的体现的实例。

★设计意图:多媒体呈现更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长征
精神;列举事例意在让学生明白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第四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出示遵义会议的旧址图片,给出提示:会议前红军面临的形式、会议上作出那些努力、产生什么影响、会议后红军所取得的成就。

小组先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补充总结,引出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设计意图:把遵义会议放到最后来讲是为了突出重点,通过教师点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5、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并板书,以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发动学生从自己做起,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梳理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6、课堂检测(5分钟)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以历届的相关中考真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体验中考。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题目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以中央红军长征为线索,将内容分为三部分,设计如下:
红一、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不二、过程:(1934.10)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怕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1935.1)遵义会议强渡乌江
远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征(1936.10)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935.10)吴起镇会师难三、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以上就是我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说课过程,不足之处还请望老师们多提宝贵建议。

谢谢大家!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中学潘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