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生物实验复习:《培养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
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2.能力目标:
(1)学会培养和观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通过对霉菌及蘑菇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培养霉菌的过程,并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2)在人与人的交流探讨中,培养合作和相互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实验类型: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1)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一周之前,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培养青霉和匍枝根霉。
(2)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学会观察方法。
学生分组观察,并结合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形态图片,通过分析、比较,说出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形态、颜色并适时引导,青霉和匍枝根霉呈现出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列表总结青霉和匍枝根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材料:
馒头或面包,橘皮,放大镜,塑料袋,培养皿,解剖针,显微镜,喷壶,塑料袋,白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课前准备:
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一周之前,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培养青霉和匍枝根霉。
青霉的培养
一、材料器具
橘皮或馒头,培养皿
二、步骤
将一片湿润的橘皮放在培养皿里,盖上培养皿,将其放在温度高于20℃的阴暗地方。
一周以后,就会长出各种霉菌,其中青绿色的菌落就是青霉。
根霉的培养
一、材料器具
馒头或面包,喷壶,塑料袋。
二、步骤
取一片馒头或面包,暴露在空气中一二小时,然后放入小塑料袋里,用喷壶喷湿,再把袋口扎紧。
放在温度在20℃以上的黑暗处,二三天后馒头的表面甚至沾有馒头屑的塑料袋壁会长有疏松的白色绒毛,在白色绒毛上散布一点一点的小黑灰,像煤灰大小,这就是根霉的菌落。
三、注意事项
培养根霉时水分不要加得过多,否则馒头或面包会湿烂,细菌就会大量繁殖。
培养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实验记录:橘皮上长出一些__________色的斑块,就是__________霉;在馒头上长出一些顶端是____________色的绒毛,就是_____________霉。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的世界(放录像),揭开真菌神秘的面纱。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在影片中,有我们喜欢的真菌,如蘑菇等,也有我们讨厌的霉菌,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呢?大家还认识它吗?(出示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结构图)
学生:回答酵母菌个体组成、形状和结构特点。
教师:提问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自已制造营养物质,那么酵母菌的养料哪里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酵母菌是一种腐生的单细胞真菌。
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它来制啤酒、黄酒、面包等,当然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的真菌。
教师:课前请同学们培养了青霉和根霉,提问:我们观察用馒头、柑橘培养的真菌,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回答:总结“看”,“闻”, “摸”,“尝”(教师强调:不能随便品尝)
教师:明确观察顺序,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方法:观察青霉
(1)揭开培养皿,在培养皿下垫一张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2)从橘皮上轻轻的刮取一些青霉,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小心地把它们拉开,盖上盖玻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根霉
(1)用解剖针从馒头上挑出一些带有黑点的根霉,尽量不带馒头屑。
将实验材料放在培养皿中,在培养皿下垫一张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2)用解剖针挑取少量黑色部分制作成装片。
青霉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的孢子容易碰落,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既缓慢又不能移动位置。
利用显微镜观察根霉装片。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记录
(1)青霉的直立菌丝顶端分枝呈____________形,上面生有一串串的___________色的孢子。
青霉的菌丝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横隔。
(2)匍枝根霉的菌丝有两种,一条条白色的绒毛是_______________菌丝,顶端膨大成______________形,上有______________色的孢子。
另一种菌丝生长在______________里,从中吸收______________。
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匍枝根霉的菌丝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横隔。
学生结合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形态图片,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下列问题(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协作的精神。
)
(1)青霉和匍枝根霉在颜色和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2)它们如何获得营养物质?
(3)他们依靠什么进行繁殖?
(4)在培养霉菌的实验中,你成功了吗?分析其中的原因
学生分别讨论后回答:
(1)青霉和匍枝根霉形态上呈丝状,青霉和匍枝根霉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成熟孢子的颜色是青绿色,匍枝根霉成熟孢子的颜色是黑色。
(2)青霉和匍枝根霉没有叶绿体,通过菌丝从营养物质中吸收养分,进行腐生生活(3)依靠孢子繁殖
(4)成功的原因是给馒头和橘皮提供温暖湿润的环境。
教师帮助分析,进一步展示
教师:为什么霉菌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个小圆球是孢子。
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
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馒头(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总结:要求同学根据这节课的实验进行总结,设计表格,通过学生共同努力,完善表格。
展示的过程,主要是挑选出设计比较好的小组,将设计的表格利用投影展示出来,小组代表根据自己的表格,将问题的答案一一呈现给大家。
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者补充一些内容,这样的展示对于培养一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表格完善如下:
青霉和匍枝根霉的比较 顶端分
学生归纳得出他们的相同点有:
由菌丝构成;依靠孢子进行繁殖;细胞里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生活,从而引出真菌的概念。
“
说明:
(1)在教学方法上,这节课注重“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和观察培养青霉和匍枝根霉”,这种活动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学会“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进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发展,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受限制,因此实验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学会列表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附:
培养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图片
显微镜下青霉和匍枝根霉模式图
青霉匍枝根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