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四季之美 感受独特韵味--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难点突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见四季之美感受独特韵味--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难点突破
《四季之美》是日本清少纳言的一篇小散文,编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

教材特别提出了要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但不能忽略的是,我们一定要在把握住课文独特韵味的基础上去体会,如果单把着力点放在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则有可能破坏全文的整体美感。

笔者以为,课文解读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景物的动静互衬
《四季之美》分别撷取了春、夏、秋、冬四个典型的画面,要求学生从中体会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并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我们具体来看撷取的四个画面,它们分别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

春天的黎明是美的,美在天空那微妙的色彩的变化;夏天的夜晚是美的,萤火虫的微光,给漆黑的暗夜带来一丝神秘。

文中“微微的红晕”“朦胧的微光”都突出了一个“微”字,这两段的“动”,是一种微微的律动,是在宁静的大背景下的动。

秋天的黄昏,则有急急匆匆的归鸦,有南归的大雁,有风声,有虫鸣……相对于春和夏,秋的动感足了很多。

但是,整体的氛围并没有变,宛如一首抒情的乐曲,这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乐曲的基调是不会突然改变的。

冬天,随着音乐逐渐变得轻柔,比秋天更安静。

燃烧的煤,拿着
火盆穿过走廊的行走……这样的动态描写,只是给冬日的早晨增添了活力,同样没有打破这静的氛围。

四季,含蓄的动态美与和谐的静态美就这样相映成趣。

所以,全文的朗读语气也要清新轻松,声音要柔和抒情,气息要尽量深沉悠长。

引导学生把这篇课文和四年级学过的《观潮》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两篇课文中都有动态描写,但是,朗读时的基调是全然不同的。

《观潮》的动,是一种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动,朗读时可以激昂、铿锵,吐字有力,气息扎实、稳定。

如果用这种基调来朗读《四季之美》,则是不合适的。

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感性地感知到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而不必做过多琐碎的分析和解释。

Back to
Spring
闲逸心境和心灵律动的交感互通
春有料峭的寒意,夏有聒噪的蝉声、蛙鸣,秋有萧瑟的秋风,冬有凛冽、呼啸的北风,为什么都没有写,而只呈现了这些温馨、宁静的景致,我们来读读课文中心境的流露吧:夏夜——“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晨——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读毕,我们不难看出,的心境是闲逸的、平静的,她所描写的景致正是她心境的体现。

她笔下的四季之美和她的心境是一体的,她的心灵律动和大自然是交感互通的。

这就不难理解,笔下为何没有聒噪、萧瑟和严寒。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所以,文中的动态描写是在这种闲逸心境下的动,是轻盈的律动,而非波澜壮阔般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学生在朗读中感性地感知了课文的独特韵味后,再从文中找出体现心境的这些语句,就能上升到理性的层次来理解:这不是《观潮》中的人们看到潮水铺天盖地涌来时的那种激动,这是一种细致绵长,余味无穷,意蕴深远的闲逸之动。

这就提醒我们,在课后练习写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模仿课文,描述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时,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把场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画出来,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场景中,让场景自己上色。

Back to
Autumn
自然之趣和人生志趣的水乳交融
谈到人生志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清少纳言和她的代表作《枕草子》,《四季之美》就出自她的《枕草子》。

清少纳言,生活在日本平安时代的皇宫。

宫廷生活衣食无忧,但是生活得谨小慎微,更少不了勾心斗角。

清少纳言的晚年生活也是孤独不幸的。

可是,我们从《枕草子》一书中读不到任何对自我的悲伤和同情,她始终在观察自然万物,在真正感受自然之美,在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积极热爱。

书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悠然见南山般的志趣。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四季之美》描述的自然之趣,其实是人生志趣的表达。

“春,曙为最;夏则夜;秋则黄昏;冬则朝晨。

”(引自《枕草子》原文)这四时的更迭,纳入她情绪之中的都是那些平凡、细微的小事:天空微微的红晕,萤火虫的微光,风声、虫鸣,冬日的炉火……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最真、最美的,在她的眼里,这些情景“着实迷人”;着实“叫人心旷神怡”;连“这寒冷的冬
晨”也与“那闲逸的心情”呈现出无比的和谐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捕捉了四时之中那些微细轻盈的动态美与淡远平和的静态美,展示了四时之景的清新与明净。

这种清新明朗也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她珍惜一切,珍惜生命。

在宏大的事物面前,自我生命的悲哀和苦闷是微不足道的,万物的神秘之美才是清觉得应该去探索、体会和表现的。

这种生命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四季之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简单了解清少纳言和她的生平,五年级的学生则完全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读到文字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感受文中自然之趣和人生志趣的水乳交融。

总的来说,这篇散文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厚,含蓄隽永,耐人品味。

教学设计应当就文本和学情做充分的分析,层层引导,以期真正体会心中的“四季之美”。

简介
长沙岳麓小学语文老师刘辉说。

喜欢阅读,喜欢作文批改的过程也是一种愉快的阅读,所以喜欢思考如何让孩子的作文流出好字。

老师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发表文章,很舒服,很满足。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