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煤柱回收方案研究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106·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01-0106-02
煤矿矿井煤柱回收方案研究与应用
邓国柱
(太原市古交市嘉乐泉乡太原煤气化清河二煤矿,山西太原 030204)
摘 要:以清河二矿大巷煤柱回收方案为例,对矿井煤柱回收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煤矿开采工程的发展提供才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矿井;煤柱;采空区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1.106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炭的开采量逐渐加大,煤炭资源在日趋减少。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常剩下不少煤柱和边角煤,这样不仅造成了浪费,还易引发火灾。
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尤其是稀缺煤种,必须“精采、细采”,并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
目前,对于煤炭开采技术人员而言,仍需要不断探索提高资源回收率的技术。
因此,研究煤柱的回收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清河二矿大巷煤柱回收方案为例,分析了现有的生产系统,以期在合理开采的前提下,优化大巷煤柱的开采过程。
1 矿井概述
清河二矿现8#煤层已开采殆尽,现井田范围内可布置工作面回采的8#煤仅剩南村压煤2.5×105 t,受村庄搬迁的影响,目前已不可采,且无剩余资源。
为了合理调整矿井的服务年限,计划回收清河二矿现8#煤层部分的大巷煤柱。
对于矿井煤柱回收而言,主要内容为大巷保护煤柱的开采设计。
按照井下地质构造和大巷保护煤柱的留设情况,共设计了四部分回收煤柱。
具体计划中,先回收三部分皮带大巷煤柱,回收结束后,如果南村能搬迁,则布置正规的工作面回收村庄压煤;如果村庄搬迁在短期内无法完成,不再考虑回收南村压煤,依次回收第二部分皮带机尾块段、中部块段,最后在关井前回收火药库压煤。
2 煤柱回收巷道的布置
据炉嘉两矿和我矿8#煤的开采规律,靠近采空区3~10 m 的区域为矿山压力缓慢升高区,距采空区10 m以上的为压力急剧升高区,矿山压力峰值出现在15 m左右。
本次设计距采空区5 m处留设了煤柱布置工作面顺槽,回收了大巷煤柱,且在采掘过程中加强了对矿山压力的监测。
3 煤柱回收工作面概况
3.1 地面标高和四邻关系
按照煤柱回收顺序,首采工作面为1#工作面,布置在第三部分皮带大巷块段。
1#工作面位于矿井中部,地面为山脊、沟谷,地面标高为1 210~1 286 m,工作面标高为1 055~1 095 m。
煤柱回收1#工作面上覆有宣岩沟和宣岩沟4#煤采空区,北邻我矿1808工作面和1805工作面的采空区,南邻皮带大巷,西邻1810皮带巷,东邻矿界。
3.2 工作面地质概况
煤柱回收1#工作面主采8#煤层,平均厚度为4.46 m。
8#煤层属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工作面内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黑灰色泥岩,工作面内部不具备存水条件,大多数被嘉乐泉矿排水疏干。
3.3 工作面巷道的布置
工作面巷道的布置分为以下9步:①煤柱回收1#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由于矿井初步设计中皮带大巷沿8#煤底板布置,轨道大巷沿8#煤顶板布置,为了充分利用矿井的原有巷道,并考虑到煤柱切眼长度的影响,本次回收采用单层开采的方式,不再进行上、下分层开采。
②开采面地理位置分析。
煤柱回收1#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北面为1808采空区,南面为F8断层。
③工作面巷道布置的依据为减少煤柱损失量、巷道掘进量,因此,应合理利用皮带下山作为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并沿1808采空区停采线留设5 m的净煤柱掘进回风顺槽。
④回风顺槽的长度为294 m,巷道沿8#煤顶板掘进,巷道采用矿用11#工字钢金属棚梯形断面支护,断面面积为6.16 m2,主要用于回风、运输和行人通行。
⑤进风顺槽的长度为252.7 m,第三部分的巷道采用矿用11#工字钢金属棚梯形断面支护,断面面积为6.16 m2,主要用于出煤、行人通行。
⑥切眼长度为61.8 m,回风顺槽掘进距离为294 m,在1808集中运煤巷留设5 m的煤柱,沿8#煤顶板掘进,进而与轨道大巷贯通。
⑦工作面布置的原则为“尽量减少煤柱回收的损失”。
由于皮带大巷沿8#煤底板掘进,轨道大巷沿8#煤顶掘进,因此,工作面设计为轨道下山的方式,始终保持工作面本层空巷,这样做的维护量较小,且有利于空巷和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⑧工作面回收至53.8 m 处时会过一联络巷,计划采用斜交的方式通过;矿井202.6 m 处为避难硐室,停采线位置为避难硐室前5 m处。
⑨由于工作面过空巷较多,因此,应在距工作面推进的前50 m处实施瓦斯安全排放措施;测定巷道贯通点,填充贯通点以下的空巷,对贯通点以上的空巷进行木垛接顶,并提前加固贯通点的空巷,具体施工方案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推进情况和顶板情况确定。
3.4 掘进工艺
掘进沿煤层顶板采用炮掘全断面一次起爆方式掘进,胶带输送机、溜子配合出煤、矸。
循环进度为1米,掘进工艺:打眼—装药—联线—爆破—临时支护—出渣—永久支护。
4 工作面的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面初采切眼长度为85.5 m,推进长度为250 m,采高为2.3 m;工作面回采循环进度为0.6 m,回采率为95%,正规循环率为85%;采用“三八”工作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5 采煤方法和技术特征
根据矿现有装备和地质条件,该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开采,即高档普采工艺,并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装备6MG-200采煤机、SGW630/220刮板输送机,采用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并利用2.6 m的π型钢梁铺设10#铁丝顶网管理顶板;两端头的支护使用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并与3.2 m 的π型钢梁组成四对八梁支护;机头、机尾两顺槽端头均采用密集支柱切顶,单排密集从煤柱侧打至工作面与四对八梁切顶线连接。
由于煤柱回收1#工作面两侧均为采空区,所以,会出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
·107·
现压力集中的现象,因此,需要将回采期间两巷的超前支护设计为50 m ,并采用双排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2 m 的钢梁支护。
工作面采用三、四排支柱控顶,支护形式为错梁直线柱布置,交替迈步,迈步步距为1.2 m ,组距为0.7 m ,排距为0.6 m ,对梁间距为0.2 m ,一梁三柱配合切顶柱。
工作面的最小控顶距为3.4 m ,最大控顶距为4 m ,放顶步距为0.6 m ,机道宽度为1.5 m 。
6 通风方式
掘进轨道顺槽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的方式。
回采期间采用两进一回系统:1#煤柱回收皮带顺槽、原轨道大巷进风→1#煤柱回收切眼→1#煤柱回收轨道顺槽→集中轨道大巷回风→总回风巷→风井。
7 矿压观测
7.1 掘进期的矿压观测
对煤柱回收1#工作面轨道顺槽巷道变形观测的方法为:分段、定期地观测棚梁变形下沉量和棚腿岔角的变化情况。
7.2 回采期的矿压观测
在回采期,主要观测工作面、端头、超前支护段的顶板活动规律,掌握好压力分布的特点,并根据顶板、煤层的稳定性定期分析,从而及时调整支护方式。
观测方法为:监测范围内
每30 m 布置2个测点,端头段布置2个测点,超前支护段每10 m 布置1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每班利用压力表观测14个测点。
7.3 支护质量监测
不定期地动态检查工作面和巷支护的质量,内容包括支柱的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巷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和超前支护的质量等。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煤柱回收方案简化了生产系统,减少了矿井维护、管理和折旧等费用,有效地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确保了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荣立,何国纬.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2003. ————————
作者简介:邓国柱(1988—),男,2009年毕业于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大专),2013年毕业于中国(北京)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本科),助理工程师。
〔编辑:张思楠〕
(上接第105页)
6 报告编写
在编写监测报告时,需注意以下三点:①排放口较多的企业必须编写验收监测报告,比如水泥厂的验收监测;而排放口单一的企业只需填写监测结果表。
②在监测报告中一定要有“监测委托书”“工况表”这两项。
另外,还必须填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确保规范性。
③监测报告必须符合要求,质量要高,并且要对报告进行全面的检查;监测报告由综合业务室、质量控制室、技术负责人三级审核、签字盖章后分别报出、存档,以方便后续工作。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监测部门需予以重视,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监测依据。
参考文献
[1]冯冠颖,廖秋虹.探析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及质量
控制[J ].环境,2012(S1).
[2]李志源.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中的常见问题探讨[J ].环球
人文地理,2014(22).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