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和委托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会
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规范。
本文将
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目标、要素、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
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安全性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应保证单位的资产不
被浪费、滥用、损失或遗失,确保单位资产的使用安全和保值增值。
2.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目标:会计内部控制应确保财务信息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
3.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目标:会计内部控制应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合
理配置资源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
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各个要素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行政事业单
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对会计内部控制的
重要性,控制意识和道德风险的正确判断,以及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的态度和行为。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
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对
组织的各个环节和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级人员之间共享、交流、传递和处理会计信息和相关工作信息的过程和机制。
5.监督: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
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行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是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合规,不
得做出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2.独立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充分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审
计人员能够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3.有效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合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4.适应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
设计和实施,不应生搬硬套、僵化地执行。
5.连续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持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与单位的发
展和变化相适应。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采取的具体控制方法和手段。
1.人员管理控制: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人员管理
制度,确保人员在岗位上的职责履行和权限分配。
2.资金管理控制:通过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授权、监督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3.文件和凭证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文件和凭证管理制度,确保文件
和凭证的保存、传递和使用符合规定,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会计核算控制:制定准确、详尽、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规
范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
5.内部审计控制: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对会计工作
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
作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确保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工作效
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设置的控制要素、遵循的原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进提
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