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指标专项研讨(湖南自评员培训班适用。20177)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治理工作的原则
单位负责、行业监管、分级管理、社会监督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告知(预警)、整改 、评估验收、报备、奖惩考核、建档等制度,逐级 明确隐患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排查机制
隐患排查机制的内容 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排查范围、 程序、频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和评估改进等要 求,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隐患排查方式 隐患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 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四个阶段。
在实际情况中,这些 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每 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 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 容的一部分。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内容——“一案三制” “一案” 应急预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的预案体系。 “三制” 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 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组织优势,形成动 员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指标专题研讨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1. 定义 应急 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客观上,事件是突然发生的 主观上,需要紧急处理的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 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 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 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 保障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1)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2)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的安全保障措施 3)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4)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5)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6)应急处置措施 7)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定期组织
对本单位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 梳理、发现安全生产苗头性问题和规律,形 成统计分析报告,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Algebra 2/Trig
5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指标专项研讨(湖南自评员培训班适用。20177)
M acintosh P IC T im age form at
is not supported
8.6 Radical Expressions and Radical Functions Pages 520-527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4)编制应急预案前的评估和调查 (1)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 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 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 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2)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 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 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 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 施的过程。
安全隐患排查的重点
安全管理类 —— 9项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隐患 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隐患 安全生产责任制隐患 应急救援组织及物资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安全隐患排查的重点
安全管理类 —— 9项(续) 操作规程隐患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隐患 应急救援预案与实施隐患 相关方管理隐患 其他安全管理类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日常排查 是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经常 性隐患排查 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 日常排查每周应不少于1次 隐患定期排查 是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组织开展涵盖全部 生产经营领域、环节的隐患排查 定期排查每半年应不少于1次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专项排查 是在一定范围、领域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 的排查,一般包括: 1)根据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 ,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5)确定应编制的应急预案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 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 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 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 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指标专题研讨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1.定义及分类 安全生产隐患
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 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 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患治理工作,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 况,及时组织排查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 管理的建议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台账
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工作 台账,包括排查对象或范围、时间、人员、安全技 术状况、处理意见等内容,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 签字后妥善保存。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四、应急预案编制
2.编制应急预案遵循的国家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 则》(GB/T29639—2013), 2013年10月1日起 开始施行。
历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通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设备设施类 —— 8项 物料隐患 平面布置隐患 建(构)筑物隐患 工艺人防护用品使用隐患 其他设备设施类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从业人员类 —— 5项 从业人员资格资质隐患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隐患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隐患 相关方从业人员隐患 其他从业人员隐患
确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
对发现或排查出的隐患,应当按照隐患分级判 定指南,确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
隐患整改
应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组织整改,隐患整改情 况应当依法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应组织验收,出具整改 验收结论,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重大隐患整改专项方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 业人员通报。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应当定期向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治理暂行办法》
交安监发[2017]60号,2017年4月27日 发布,2018年1月1日实施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4.应急预案编制 1)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
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 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2)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的规定 (2)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 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相关交通运输行业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发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
制规范》 《城市公共汽电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规范》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3.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照搬照抄,不结合企业实际 2)长期搁置,不演练 3)长时间不评审 4)不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 5)应急队伍不训练或参加人员不对应 6)应急物资与应急预案不对应
交通部《办法》分7章,共54条 总则 —— 分级分类 —— 隐患排查与整改 —— 重大隐患报备 —— 隐患治理督察督办 —— 监督管理等 ——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
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当部署、督促、检查 本单位或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治理工作 ,及时消除隐患。
四、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管理应遵循的国家标准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2016年6月3日公布,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管理办法》三大亮点 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 解决应急预案形式主义问题,将应急预案管理 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强调预案编制以实际操作为导向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场所环境类 —— 5项 作业环境隐患 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隐患 安全标志及标识隐患 周边环境隐患 其他场所环境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排查: 在一定范围内针对一定对象进行逐个、
逐项的检查。 排查分类:
综合排查,专项排查。定期排查,突击 排查。一般排查,重点排查。人员、设备、 环境、管理排查。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 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满足本 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 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3)应急预案编制组的构成 应当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 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 与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 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
理工作,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3)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 针对性控制对策。
4)留有隐患证据的同时,保存整改完 成的证据。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6.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和档案的建立 1)明确台账和档案的区别 2)明确台账和档案的管理制度。包括:
目录、内容、范围、期限、格式、流程等 3)明确台账和档案管理的人员及职责 4)明确上报的部门和内容、期限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 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响应机制、公众沟通 与动员机制等。 应急法制 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应急管 理工作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
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 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 工作方案。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2)策划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可以是计划、 安排、通知等)。
3)设计排查路线、排查内容,明确分工。 4)设计排查记录表,记录发现的隐患。 5)留存隐患影像资料。 6)明确排查和检查的区别。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5.建立隐患治理机制的建议 1) 对隐患治理的分类管理。 现场发现,立即整改。 制定方案,限期整改。 难以整改,措施到位。 2)按照PDCA循环的方式,策划隐患治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事故隐患等级分类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 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 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 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 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隐患专项排查(续) 2)根据季节性、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 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3)根据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 使用对安全生产条件形成的变化,开展针对性的 隐患排查;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隐患 排查。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专人负责隐患排查治理 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3.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检查和排查混淆 2)排查结果无隐患,熟视无睹 3)排查走过场,记录不准确 4)整改结果未跟踪验证 5)排查治理情况不统计分析 6)未建立排查治理台账、档案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4.建立隐患排查机制的建议 1)建立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 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 明确排查的频率。 明确排查负责人、参加人。 明确排查记录要求。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2.有关规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应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 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 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 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建立
《安全生产法》修改稿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 消除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