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情况和草牧业发展现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研究2021.05 畜牧业环境25
摘 要:喀左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易旱区,是辽宁省6个国家级“半农半牧县”之一,全县共24个乡(镇、街道、园区),190个行政村,1 668个自然村,总人口42.6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
全县国土总面积335万亩,其中草原120万亩,草原占总土地面积35.8%。
我县2012年开始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其中2012-2015年为第一期工程,2016-2020年为第二期工程,项目实施对于遏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植被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牧业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做出巨大贡献。
现将我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喀左县;草牧业;补奖政策;发展
1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情况和草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情况
2016年开始我县实施新一轮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2016-2020年为一个禁牧补贴周期,全面实施禁牧草原补贴政策。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为本底数据,全县禁牧草原补贴面积91.6万亩。
补贴标准:单户承包草原面积10亩(包括10亩)以上,每年每亩补贴7.5元,每户补贴面积上限由县级自行确定。
草原承包面积未达到补奖标准和超出补奖标准的部分都不享受补奖政策。
2016-2020年,全县落实补奖资金2 058万元。
其中:2016年草原承包户14 193户,草原承包面积91.6万亩,发放禁牧补助687万元。
2017年全县草原承包户14 143户,草原承包面积91.51万亩,发放禁牧补助686.3万元。
2018年草原承包户14 115户,草原承包面积91.35万亩,发放禁牧补助685.10万元。
2019年草原承包户14115户,草原承包面积91.35万亩,发放禁牧补助685.10万元。
2020年草原承包户14 115户,草原承包面积91.35亩,发放禁牧补助685.10万元。
1.2 草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喀左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依托草原资源优势,积极开发草原资源,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开展粮饲玉米全株青贮,加强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全县草食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县草原确权面积达到120万亩,划定基本草原96万亩,草原承包面积达到91.6万亩,2016-2020年每年享受草原生态补奖资金687万元。
2020年种植青贮玉米1.12万亩,粮改饲玉米青贮补贴资金150.8万元。
2020年牛存栏15.8万头,出栏14.7万头,羊存栏42.5万只,出栏47.7万只,驴存栏3.94万头,出栏2.34万头。
鹅存栏25.2万只,出栏38.8万只,兔存栏8万只,出栏12.3万只。
草食畜禽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 存在问题
草原生态将补资金原来在草原工作站申请上报,现在草原工作站已经归林业草原局管理,没有能够承担此项工作的人员和条件。
3 下一步建议
一是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下牧业供给侧改革。
优化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
在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下,充分调动养殖企业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草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肉羊等优良畜种选育,逐步提高牧业生产效率。
二是促进畜牧业向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型,推进牧业产业化发展。
加大技术研发与培训。
建议成立技术小组,对农民急需的养殖技术,进行入户指导;探索农牧结合等多元化养殖模式。
三是调整种植结构,加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
首先,要做好牛羊重点养殖乡(镇)饲草生产。
其次,鼓励牛羊养殖重点乡(镇)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牧草,供给养殖场。
四是推广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技术,加大补贴力度。
应大力推广畜牧业种植技术,普及“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牛羊快速育肥等科学饲养技术,秸秆粉碎、粮改饲、青贮制作等饲料加工技术,并在规模养殖乡镇积极引进推广优良畜种、优质高产饲草料作物新品种种植技术。
通过配备饲草加工机械,使秸秆利用率由30%提高到80%以上,全面提升全县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并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牧民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草畜平衡基本实现,出现了饲草料基地建设缓慢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通过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减轻放牧草场压力,人工草地是畜牧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
通过推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生产模式,以及饲草料地建设,满足全县牛羊冬季舍饲圈养饲草需求。
六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喀左县的草原畜牧业发展将立足我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应大力开展科学放牧、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技术措施,实现草原畜牧业向“冬季舍饲、夏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整合生产资源,转移富余劳动力,为草原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以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牧民增收、牧业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买力娜·阿合买提江,海力且木·斯依提.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6):61-63.
喀左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情况和草牧业
发展现状报告
王艳红
(喀左县草原工作站,辽宁喀左 1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