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纸船》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主旨,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音乐美。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1、学生发挥想象,用画面来表现诗歌。

2、选择其中画得好的几幅,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漩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2、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
1、感受画面美。

品读一首好诗如同欣赏一幅好画,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纸船》的朗诵,同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听完后,描述画面。

展示学生所画的几幅画,让学生给诗配画,并讲理由。

2、感受情感美。

泰戈尔要借助纸船寄托什么情感?我们从《纸船》的字里行间又能体会到什么情感呢?请同学进入品读诗歌的第二步——体会情感美。

既自己自由朗读诗歌,划出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诗句,然后用老师所给的句式发表看法。

句式:我从感受到(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诗句)。

学生说话练习。

泰戈尔借纸船来传达童真稚趣,在座的很多同学也是刚刚度过了那个难忘的童年,那么,你们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童年那段时光之情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地细细品读,我们不仅深切儿童的奇思妙想,同时也勾起了我们的童真稚趣。

其实好诗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产生情感震撼,还可以产生听觉冲击。

读一首好诗就如同聆听一首好歌,也能带来美感。

下面,我们进入品读诗歌的第三步——感受音乐美。

3、感受音乐美。

歌要通过唱来传达,诗则要借助朗读来品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诗?即读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把握感情基调。

(2)把握朗读技巧。

停顿:注意词语、句子、诗节之间的停顿。

轻重音:主要靠声音的高低来体现。

语速:内容热烈的、欢快的、语速要快些;内容平静的、悲伤的、语速要慢些。

语调:指高低升降。

(3)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独诵,合诵,领诵,轮诵等)
四、拓展延伸
阅读冰心《纸船》一诗,适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